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_地理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_地理论文

新课标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多媒体技术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4—0107—0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播信息的集成性、作用方式的交互性、教学设计的创意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等鲜明特点,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改变了以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因而,在新课改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高中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相继颁布实施,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成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具备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地理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地理新课标的实质,积极参与地理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地理施教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适应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3]。就要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媒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推进新课改,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形式,按教学要求,把地理学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展台、投影仪、电脑和屏幕显示出来,并按教学需要适当配音,实现教师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4]。

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传统地理教学多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手中仅有的教学材料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具,包括模型、幻灯片和挂图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要如何创设适当的情景,以便导入新课的内容。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比如,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为了成功导入新课,可以首先播放一段有关飓风的录像,只见狂风席卷着乌云呼啸而来,巨浪排山倒海地冲向陆地,高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摧毁,地面的物体随着凄厉的呼啸声在空中飞舞……或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看完这样的画面以后,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导入新课:“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靠粉笔、黑板,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新课的导入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学生提不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影响教学质量。倘若在新课导入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能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总之,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把导入内容和新课成功地结合起来。要想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博闻强记,日积月累,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熟悉地掌握多媒体技术,才能设计出恰当而又有积极作用的导入方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信息量的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如果单靠视觉,三小时后只能保持信息量的72%,三天后保持20%;如果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65%[5]。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寓教于乐,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即“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传授之中[6]。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发挥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7]。多媒体技术在环境教育中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促进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环保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国环境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自觉地思考环境与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比如,在“人类环境”这一节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张黄河断流的图片,接下来,是北京的沙尘暴天气的图片。然后,要学生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讲授全球变暖现象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张漫画“地球出汗了”,然后,显示自1910年至2002年的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的表格。在讲述“酸雨的危害”时,画面上首先出现的是工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然后是降雨,接下来是枯萎的树木,被腐蚀的斑驳的狮身人面像以及河流里漂浮的鱼骨,把课本中有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知识信息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现象,把环境污染事例拍摄下来作为教学资源。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为后面学习“可持续发展”一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4.轻松实现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备课方式,大都是教师各自为政,在办公室或在家中独立完成,集体备课的时间很少。由于地理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能力不同,同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不相同,层次上有差别。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教学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中已经配备了教师备课用的计算机机房,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群策群力,编写教案,构建课件框架,列出课件所需的各种素材,由精通课件制作技能的教师负责课件的制作,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制作出来后,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给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然而,目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可供选择的课件素材少

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充足的课件资源和素材是难以做到的。由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素材不够全面,地理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素材,这大大增加了地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平时应多注意素材收集,使用时才能灵活应用。素材收集有多种途径,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软件、录像、DVD资料等,或通过Internet由网上下载获得,或利用录像设备从电视节目中获得,或利用已有设备软件自己设计,处理制作,最后把素材剪辑、加工处理形成资源库以作备用。

2.教师的多媒体技术不够熟练

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不够熟练,造成所制课件费时多,但质量较低。许多教师因教学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平常较少使用多媒体,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自己或请别人来制作课件,因而,操作不熟练,效率低,制作的课件较简单。有的教师认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操作起来简便,觉得使用投影仪、数字展台、录像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麻烦。偶尔使用,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操作不熟练,造成尴尬的局面,下次他便再也不愿使用课件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熟练地操作多媒体设备,最终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实现教师的再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双向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3.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件变成素材的堆积,插入与课堂毫不搭界的背景音乐,影响教学效果;过分花哨的音效色彩喧宾夺主,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教师变成了电脑操作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转换过快的画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等。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课堂活动的节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五、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图文并茂、动静相合,能把地理教学中抽象、复杂、难度较大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夸大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让地理教学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摆正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要明确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并非教学的全部。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9—01—01

标签:;  ;  ;  ;  ;  ;  ;  

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