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工作倦怠现象在很多行业普遍存在,护理人员是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工作倦怠对护理人员个人的身心健康及工作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其中,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因每天所承受的工作强度、工作氛围、工作压力,都要比普通病房更高、更紧张、更多一些,更易发生工作倦怠现象,针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应运用相关对策积极干预。
关键词:工作倦怠 护理人员 重症监护室
1工作倦怠的内涵
工作倦怠(job burnout)是指个体在其所从事工作的重压下而产生的身心疲惫,同时伴有多种状态耗竭的现象。 工作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的应对所从事的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的消极反应,是在长时间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又被称为职业倦怠、职业性疲溃、心身耗竭综合症等。
Maslach认为工作倦怠是行为个体在长期的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倦态,它是与个人压力有关的心理状态,包括个人成就感(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降低、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及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等方面,这就是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它在研究工作倦怠的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地位。Maslach的定义将工作倦怠感限定在了从事于人际服务相关行业。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与人打交道的,是人际服务职业之一,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的热点之一。
2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倦怠表现
护理人员是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这与其职业特点有密切的相关性,护理行业是助人的职业,护理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助人者,当其将个体的内部资源逐渐耗尽而无外来资源的补充时,自然就会引发倦怠的状况。随着医疗人事制度的改革,合同制护理人员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护理职业队伍中,这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对管理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能够获得继续教育去深造的机会较少,而且针对部分护理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这给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带来诸多压力,因为这种压力的持续作用,工作倦怠现象很容易产生。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呈中高度水平,且与年龄、科室等人口学因素有关。但由于各研究样本的差异,所得结论也大相径庭。
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对护理工作丧失热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消极,对其他医务工作者和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越发没有耐心,甚至由于逐渐加重的工作倦怠程度而导致对工作厌倦,对接触到的服务对象态度恶劣,对周围发生的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情绪烦躁易怒,对自己的事业前途感到无望,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明显下降,进而违背工作单位相关规定。
3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研究进展
3.1 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一般研究
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发展到要全面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放的同时也给该领域工作环境带来了诸多的变化。有变化,就会带来一些相关的不确定性、焦虑、角色混乱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直接和间接地压力,护理人员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应对。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压力,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高工作倦怠程度就更容易产生,这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身心方面的痛苦,也会影响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质量。
3.2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及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每天所承受的工作强度、工作氛围、工作压力,都要比普通病房更高、更紧张、更多一些。这不仅会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身体状态、工作状态和情绪状态,最终也会影响到服务的对象。
于重症监护室为了更好的控制患者的感染,保证治疗、护理、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允许家属陪护,甚至连探视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规定,常常得不到家属的理解,尤其当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变化,甚至走向衰竭的过程中,更容易引发家属强烈的心理反应,出现护患冲突。而家属会因为情绪上的悲痛将一些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因素,如疾病的突然恶化、术后并发症、高昂的医疗费用等,转换成针对于护理人员的愤怒,从而更使长时间从事重症监护的护理人员除了体力上的透支外,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应有的个人成就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症监护室工作十分紧张辛苦,经常超负荷的工作,频繁的无休止的倒班打乱了正常的人体作息规律,常常使护理人员出现睡眠不足、睡眠障碍等情况,精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又不得不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当中,如此周而复始,使得护士很容易精疲力竭。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护患之间由于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人格及法律问题,稍处理不当,常可引发冲突。当护理人员的工作不能被尊重和理解,当医护之间的福利待遇差距日益扩大[],当期望角色和职业角色不相符时,护理人员会对本职工作失去最初的热情和兴趣。有相关文章指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缓解职业倦怠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务管理者给予护理人员情感支持,鼓励和认可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会使其内心得到安慰[]。然而,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医师职业比护理职业重要,但在住院期间又需要依靠护理人员。目前大部分的医院仍是重医轻护的发展模式,在患者的治疗及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从属于医师,护理人员很少有质疑、反驳的权利,得不到医师应有的尊重,自觉在社会及医院中失去了本该属于自身的价值[4]。
如何满足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的需求,如何及时有效地让护理人员释放工作中的倦怠现象,如何让护理人员积极愉悦的奋斗在临床第一线,是所有医务管理者应该去思考探索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真正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支持,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够主动大胆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才能更好的让护理事业蓬勃发展。
4 针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的干预对策
4.1 改善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环境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包括物理和心理两个层面,针对物理环境,必须达到相关法律条例所规定的范围,不断改善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合理配置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适当的给予一定物质激励。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建设,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护理人员的情绪,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带来的巨大压力有效得以疏解。针对心理环境,社会群体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均需肯定护理工作的价值,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护理人员应热爱工作,肯定自身的价值,健康的心理环境更有助于降低工作倦怠现象的发生。
4.2 掌握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技巧
作为医院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护理人员的心理层面的需求,诸如理解、尊重和实现等方面。管理者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人性化管理科室的护理队伍,关心、尊重、理解、支持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要重视授权,适当授予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权力。
4.3 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技能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更新迅速,医疗卫生领域更是进展迅猛,新的检查设备手段与治疗措施不断更新改善,医院应加强对专业知识更新的培训,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进步。
4.4 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重症监护室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积极的状态面对,不断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力,重视职业规划,提升职业素养,创造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减少工作倦怠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黄豆,崔晓芳.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J]. 全科护理,2008 ,6 (11):2924-2925.
[2]王世英,陈春花,张娟,等.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1621-1622,1625.
[3] 李大庆. 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及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53-1055.
[4] 周乐懿,江澜.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5 ,7 (15):4
论文作者:郑瑞娟,王忆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护理人员论文; 倦怠论文; 工作论文; 重症论文; 监护室论文; 职业论文; 状态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