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动山河——记实践“三个代表”好干部黎昌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浩然正气论文,山河论文,干部论文,代表论文,黎昌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庆市树黄桷树被喻为山城人之魂。黄桷树的种子比蒲公英的还小,但生存能力极强,不管土地多么贫瘠,水多水少,都能长成大树,绿盖成荫。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黎昌和,就像家乡的一棵黄桷树,坚强而质朴。2002年5月19日,为救一名落水学生,他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七一”前夕,黎昌和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追授“实践‘三个代表’好干部”荣誉称号,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舍生忘死救群众
“四月八,大水发。”2002年5月19日,星期天,恰好是农历四月初八,门外大雨如注。
黎昌和一早接到电话,县里领导要察看宇城坝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新修河道的泄洪情况。他没有惊扰正熟睡的女儿,与妻于打了个招呼就匆匆离开。
看完河道泄洪情况后,黎昌和随县委副书记何志发到一期工程漫水桥边察看水汛。此刻龙河已不复平日风平浪静、水光粼粼。水面高出漫水桥10公分左右,湍急的水流藏匿着不可预知的凶险。
这时,石柱树人中学初一学生冉建花从河对岸横过漫水桥。怕被浪花打湿裤子,小女孩边跑边跳,脚下一滑,被卷入水中。听到有人高声呼救,黎昌和回头一看,发现冉建花已被河水冲走十几米远。他把伞往地上一扔,纵身跳入水中。
在长江边长大、从小谙熟水性的黎昌和,离冉建花越来越近。眼看距女孩只有5米了,一个大浪劈来,黎昌和被冲向了布满乱石的险滩……
一个多小时后,在距漫水桥西南约800米河段,人们找到了黎昌和。他的背部、胸部、面部多处被乱石撞伤,下颌伤口处还渗着血。由于溺水时间过长、受伤严重,黎昌和壮烈牺牲。
苍天为之哭泣,雨哗哗地下个不停,群山雾气升腾,人们悲然肃立。
其实,这已不是黎昌和第一次舍身救人。在1998年转业到石柱工作前,黎昌和在青藏高原有过18年的军旅生涯,这期间他就曾多次舍身救人。
1993年夏,黎昌和带领风钻班在国防阵地施工。突然,他发现坑道顶部在掉泥土,立即关掉自己的风钻,大声喊道:“快撤,要塌方了!”但战友的风钻声淹没了他的声音,他立即冲过去,把几个战友推开,自己最后一个跳下作业台,几乎同时,100多立方米的石块塌下,黎昌和的头和脚都被砸中,他在医院昏迷了4天才苏醒,右脚还落下轻微残疾。
1995年12月的一天,新兵营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黎昌和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训练场,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指导新兵训练。突然,意外发生了。一名河北籍新兵因过度紧张,将一枚已拉掉导火索的手榴弹掉在了掩体边缘。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黎昌和冲过去,一脚将手榴弹踢向山谷,并用自己的身体将这名新兵紧紧压住。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气浪掀起的泥土将黎昌和掩埋在了下面。
他还曾在公共汽车上与手持凶器的小偷搏斗,曾在宇城坝工地上救过溺水的司机。
栉风沐雨绘蓝图
重庆石柱,山岭连绵,峡谷众多,溪河遍布,大片农田难得一见。
宇城坝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计划将6公里迂回曲折的河道,裁弯取直为1.8公里,可整理耕地6000亩,保护耕地11000亩,增加耕地4365亩,并可保护两个场镇、三所学校的安全。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龙河原本迂回曲折的河道被裁弯取直,两岸砌上了结实的堤坝,农民再不必担心山洪泛滥,冲毁良田。
是谁将龙河的这段河岸治理得如此好?一位背着竹篓过桥的青年农民说,多亏了黎昌和带着大伙没日没夜地苦干。黎昌和是工程负责人。
2000年12月,宇城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上马,黎昌和因有工程经验,被委以工程负责人的重任。
吃住在工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的人去了便要求回城,要么是身体扛不住,要么是受不了那份苦。黎昌和没有走,从2000年12月到今年4月底,他放弃了130多个公休节假日,而按规定应得的近万元加班补助费却分文未领。
黎昌和爱穿草鞋上工地,工地上的人习惯称他为“草鞋局长”。记不清黎昌和到底穿破过多少双草鞋,他的双脚从脚背到脚底板,常常裂着一道道血口。
2001年1月,工程指挥部决定修一座漫水过车桥。北风凛冽,20多个民工在河边,看着齐腰深的刺骨水流,不敢下水。正在这时,黎昌和来到河边,二话没说,脱掉鞋袜,喝几口老白干,就跳进河中。民工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局长都下去了,我们还愣着干啥?”20多个民工先后跳入水中,尽管个个冻得直打哆嗦,但大家咬紧牙关,毫无怨言,仅用了1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漫水桥水下工程。
宇城坝工程只能在枯水季节施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黎昌和与工程指挥部5名工作人员、20多个青年民工组建了一支青年突击队,开始与时间赛跑。工地进出场没有道路,在黎昌和的带领下,他们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开通了一条长2500米的车道。工地上没电,他们自己架线6200米。仅仅90天,他们用每人每天14小时以上的艰苦劳动,开挖河道500米,浆砌河堤30万立方米,挖运土石50多万立方米,推土36万立方米。
2001年5月,一期工程提前完工。一期工程碑文上写着:“百余日怀冰卧霜,沐雨栉风,苦尽甘来绘成隽妙亘古一画。”这正是对黎昌和工作的真实评价。
“三个代表”扎下根
指挥宇城坝工程,没有一副好身板顶不下来。但如果由此认为黎昌和这名国土资源战线上的新兵,只会干苦活,不善于管理,那就错了。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办事思路清晰,有胆有识,方法好。”
宇城坝工程给了曾获土建设计施工专业大专文凭的黎昌和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他对学习抓得更紧了。2000年7月20日,到国土局工作的第四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国土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每天早上学习半小时到1小时,这个习惯很好,好处是能让职工了解全局的工作进度、开展情况,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在宇城坝工地上,黎昌和稍有空闲就组织突击队成员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消息传开,有人不相信,施工繁忙,机器轰鸣,工程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
一天,局党委书记向金科来到工地,他远远看见五六个人头顶草帽聚在一起,还以为他们在乘凉,走到近前才发现,大家在黎昌和的带领下正在学习,他们还说这是“鹅卵石上的座谈会”。
“学教”活动强调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但在他的学习总结中,找不着一句自我肯定的话,通篇内容是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自己在理想信念、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他的心得体会和谈心交心记录中,讲得最多的是他的“三个代表”学习观: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要让“三个代表”在思想中扎下根来;能否代表、如何代表,要看学得怎么样,还要看干得怎么样,最终要靠实绩来体现和检验。
两袖清风写忠诚
黎昌和的家在石柱汽车站旁一栋楼的顶层。推开张贴着“合家欢乐”对联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和妻子的婚纱照,快乐还洋溢在脸上。而今,墙上添了一幅披着黑纱的黎昌和遗像,默默地与亲人对视。
这个临时租来的家很简陋。两个女儿睡的是战友赠送的旧铁床,夫妻俩的旧木床连床垫都没有,一台21寸的电视机、一套款式陈旧的沙发、一台电冰箱、一个简易衣柜,就是全部家当了。
黎昌和牺牲后,人们发现,他系的皮带是断裂后用麻线缝上的,几个扣眼变形拉长,有的足有1公分长。黎昌和留在龙河岸的皮鞋,鞋跟已磨去了一半。
黎昌和这一生对得起天下人,却惟独对不起自己和亲人。他留给石柱人民的是造福百代的工程,留给妻子和两个女儿的“遗产”却是2.6万元的债务……
万人空巷忆英雄
千秋永载壮歌一曲,万人空巷痛悼英灵。5月22日下午,近3万人参加了黎昌和的追悼大会,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白花含悲,黑纱饮泣。这天,雨依然在下。在这个石柱县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参会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追悼会上,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关于授予黎昌和同志“新时期干部楷模”称号的决定》和《关于向“新时期干部楷模”黎昌和同志学习的决定》。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黎昌和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他的女儿黎珊说:“爸爸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也会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老师说:“我教的学生中有这么优秀的一个,我感到十分自豪,这是当老师的光荣。我们学校要将学习黎昌和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用他的事迹教育学生,感召学生,使学生成材。”
他的同事杨云舒说:“总觉得昌和没有走,每天上班都忍不住往他办公室里看看。我们能告慰英灵的是,继续完成宇城坝三期工程——他未竟的事业,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下路镇民间艺人彭朝发赋诗缅怀英雄。
今日不与往天同,各族人民悼英雄。
取义成仁忘安危,舍己救人殉江底。
昌和壮举惊天地,“三个代表”好典型。
人生三十九春秋,专为别人不顾己。
如今伤心要诀别,我们永远记着你。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黎昌和,这位39岁的共产党员,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英雄不死,浩气长存。黎昌和,我们永远记着你!
标签:浩然正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