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马守玉[1]2004年在《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及其配套技术在国内已有30多年的研究、应用历史。喷射泵依靠动力液携带的能量在泵内与油井产液进行能量转换来实现举升,泵本身没有可动部件,这就使喷射泵较其它类型的举升机械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随着对喷射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喷射泵采油技术不仅在常规油井上得到大量应用,而且在稠油井、高凝油井、低液面深井、斜井、高腐蚀性油井以及工况复杂的特殊油井采油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展示了该项工艺的独特优势。 喷射泵井所采用的动力液与油井产液的成分和密度不相同,本文在布朗喷射泵理论基础上,研究得到了喷射泵在非等密度体系中的水力特性,得到了具有普遍实用意义的喷射泵水力特性曲线方程。 喷射泵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以油井生产系统为对象,以油井供液能力(IPR曲线)为依据,以整个系统的协调为基础,采用节点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充分研究油层、井筒、排出系统工作规律、相互作用和其对油井生产动态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各部分的计算。 针对喷射泵采油工艺的特点,在进行水动力学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喷射泵油井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和工况诊断软件。该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面对对象的高级编程技术,用VB语言进行编程.本研究成果在胜利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黄辉才[2]2011年在《疏松砂岩油藏排砂采油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油藏开采的主要矛盾。该类油藏一般埋藏较浅,油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出砂粒径小,受水敏影响严重,防砂的难度大。有些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在开发初期油井并不出砂,但随着含水上升油井开始出砂,并越来越严重,制约着油井的正常生产。本文研究了疏松砂岩油藏排砂采油工艺的基本原理,对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油层出砂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综合分析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藏出砂生产中的利弊,提出并对适度出砂提高产能机理及其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适度出砂开发方法。以此为基础,围绕出砂油藏降本增效,根据适度出砂开发的思路开展疏松砂岩油藏排砂采油工艺研究,设计一种结构独特、性能优越、携砂能力极强的无杆采油新工艺。论文对排砂采油工艺中的主要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井液携砂规律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开发并利用排砂采油优化系统对排砂采油水力喷射泵进行特征曲线及井液携砂分析。胜利油田低产低效粉细砂岩及油层胶结疏松、地层出砂严重的高粘度井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力喷射泵进行排砂采油的配套工艺与理论科学可行,为出砂油藏的排砂采油开发策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孙洪国[3]2009年在《稠油深抽与井筒降粘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轮古油田油藏特点和开发特征,提出了开展稠油深抽和配套井筒降粘措施研究的必要性。产能预测是油井优化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加精确的对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产能预测,对常规砂岩油藏井底流入动态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碳酸盐岩油藏单相和油气两相渗流的井底流入动态模型。结合国内外稠油深抽研究现状及现场应用经验,运用等级综合参数法,对各种采油方式进行了筛选,结果认为有杆泵-喷射泵复合举升系统集举升和井筒降粘双重作用于一体,是比较理想的稠油深抽工艺。借鉴一定的人工举升理论和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合超深、超稠油油井以稀油为动力液的有杆泵-喷射泵复合举升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和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编程进行了实例计算。以稀油为动力液,虽然能够很好的满足油井生产的需要,但是稀油用量较大。在开展室内稠油降粘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节约稀油资源,分别建立了产出液、混合液和活性水作为复合举升系统动力液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对各种动力液可行性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混合动力液不仅可以使得系统泵效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还大大节约了稀油资源,是理想的复合举升系统动力液。最后,对混合动力液复合举升系统开展实例计算,并对影响生产系统的各个参数开展了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最优生产参数,可供同类油井生产借鉴。

申强[4]2007年在《喷射泵采油在埕岛油田稠油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喷射泵采油工艺及其配套技术在国内已有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喷射泵依靠动力液携带的能量在泵内与油井产液进行能量转换来实现举升,泵本身没有可动部件,这就使喷射泵较其它类型的举升机械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随着对喷射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喷射泵采油技术不仅在常规油井上得到大量应用,而且在稠油井、高凝油井、低液面深井、斜井、高腐蚀性油井以及工况复杂的特殊油井采油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展示了该项工艺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埕岛油田稠油井开采的实际,开展稠油物性分析和掺稀降粘室内实验。实验得到埕岛稠油区块稠油随着含水的增加,原油乳化逐渐严重,混合物粘度逐渐升高。当含水到达一定值后,混合物粘度开始下降。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降粘率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掺入稀油越多,其降粘率越大;另外所掺稀油的密度越小,降粘率越高。根据实验结果,建议掺稀比例为1;2~1;1。结合喷射泵生产过程中井筒流体流动过程,建立了喷射泵采油系统井筒的压力和温度场分析模型并求解。在对井筒携砂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水力喷射泵人工举升系统与地面设备配套使用,成功实现高含砂油井的短期强制排砂,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为出砂井及严重出砂井的石油开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理的采油工艺方法及短期强制排砂人工举升方法。在喷射泵采油系统工艺设计及井筒流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喷射泵井生产系统为对象,以油井供液能力为依据,以整个系统的协调为基础,采用节点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充分研究油层、井筒、排出系统工作规律、相互作用和其对油井生产动态影响的基础上研制了喷射泵油井优化设计软件。软件集喷射泵系统的评价、优化设计、诊断及参数调整等功能于一体,经现场应用,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增产增效明显,证明了本文研究成果的正确可靠,目前已经得到全面推广。

陈松鹤, 叶海良, 卞月斐[5]2015年在《浅析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石油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在新世纪国际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石油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石油产业简单来说可分为勘探、采油、储运、炼化等几大步骤,采油工艺属于前期的工作,采油的效率和质量对后续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对新型采油技术——喷射泵采油做了综合分析,并对其系统优化设计做了研究,希望为提高石油产量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常峰[6]2009年在《超深井复合举升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超深井深抽是目前国内外许多油田亟待攻关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采用复合举升技术(联合使用两种采油方式)是实现超深井采油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超深井的生产特点,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单项采油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构建了合理的复合举升组合方式;借用一定的工程力学理论,设计了可满足超深井复合举升的管柱机构;为提高系统的举升效率和安全性,研制了高效油气分离装置研制、储能装置、复合井口等专用井下设备;在常用井筒气液两相流压力梯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深井生产过程中油水滑脱对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一套计算精度高、更加符合实际的油气水叁相流压力梯度计算模型;借用一定的人工举升理论与油井生产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合超深井生产用的有杆泵电潜泵接替举升系统理论模型与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编制了配套计算软件;在胜利油田和新疆塔河油田进行了4井次复合举升工艺技术的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的成功表明,所形成的有杆泵—电潜泵复合举升理论模型与设计计算方法科学、准确;工艺技术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最大举升高度超过4000m,解决了深层低产能油井后期超深举升难题。

姚志良[7]2007年在《蒸汽喷射泵采油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井筒降粘举升是稠油尤其是深层稠油油藏开发的重要途径,蒸汽喷射泵采油作为一种新兴的井筒降粘举升工艺技术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蒸汽喷射泵采油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气液两相流理论、传热学原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蒸汽喷射泵采油井井筒和油套环空中流体流动及传热模型;在研究蒸汽在喷管中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湿饱和蒸汽为动力液的喷射泵基本特性方程并对蒸汽喷射泵极限状态以及蒸汽射流与稠油掺混机理进行了探讨性分析;应用节点分析方法,以蒸汽喷射泵采油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井下喷射泵出口为求解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蒸汽喷射泵采油工艺设计方法并编制出计算程序;实例计算分析了井口蒸汽注入参数对注汽效果和井下蒸汽喷射泵举升性能的影响,为优化蒸汽喷射泵采油生产参数以更好的运用该举升工艺技术奠定了一定基础。

李朝霞[8]2009年在《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机械采油优化理论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投产初期产量高,但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为了进一步改善机械采油的增产效果,研究了井筒化学降粘剂及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降粘剂的评价及其现场试验、高压光杆密封器和组合式油气分离器的研制,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中后期高效开发创造了技术条件;优化了塔河油田深井举升工艺,研究了塔河油田自喷井、抽油井的油井流入动态和井筒中环空压力的计算方法,为塔河油田采油工艺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根据塔河油田机械采油实践,研究和优化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缝洞单元、不同油品性质的采油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有杆泵和电潜泵两种采油方式下的生产系统优化理论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该项配套研究,对于塔河油田的经济有效开采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塔河油田其它区块开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必要的技术准备。

刘忠胜[9]2007年在《埕岛油田提液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埕岛油田馆上段属河流相砂岩油藏,纵向层多、层薄,平面上砂体横向变化大,原油属常规稠油。因转注时间较晚,地层压力下降较大,全区采油速度低,与平台、管线寿命期矛盾突出。因此,埕岛油田必须提高采油速度,实施“强采强注”,在平台、海管寿命期限内最大限度的采出原油.为此开展的“埕岛油田提液工艺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从防砂和举升两方面对国内外的同类疏松砂岩油藏的中后期实施提液生产的开发技术进行调研,分析埕岛油田馆上段提液的可行性;通过防砂井产能预测和单井合理提液量的计算,分析目前防砂和举升工艺对提液的适应性;借鉴螺杆泵斜井深抽及埕北30高含气井电泵举升的研究成果,对提液的配套技术进行研究;还开展了电泵井优化设计和稠油区块采油工艺适应性研究。该研究对于实现提高采油速度的目标,对埕岛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刘晓娜[10]2008年在《水平井完井及开采配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水平井已经成为辽河油区老油田挖潜和新区产能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薄层、层状边水、块状底水、裂缝等不同类型油藏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水平井规模应用进程的加快,制约水平井技术发展的问题已然显现,如个别区块(欢127块)水平井出砂严重以及筛管损坏,导致油井无法正常生产;稠油热采水平井受油层非均质及周边直井采出影响,造成水平段动用不均;水平井下甭深度受限,举升能力不够;无法监测注汽水平井水平段参数;多分支井缺乏有效的分合采工艺技术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现有水平井技术应用的难点,而且直接影响了水平井的部署、应用,成为制约水平井开采的主要矛盾。目前国外对水平井、分支井开采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虽然在个别领域进行了针对性的攻关,但在完井技术、分段注汽、多分支井热注、不同压力系统的多分支井分合采及水平段蒸汽参数测试及解释方法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有些技术国内还没有涉足。通过对水平井、多分支井防砂完井技术研究、水平井举升工艺技术研究、水平井分段注汽等水平井开采配套技术的研究,弥补国内外水平井完井及开采配套技术研究的空白,为辽河油田水平井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D]. 马守玉. 西南石油学院. 2004

[2]. 疏松砂岩油藏排砂采油工艺研究[D]. 黄辉才. 中国石油大学. 2011

[3]. 稠油深抽与井筒降粘工艺技术研究[D]. 孙洪国. 中国石油大学. 2009

[4]. 喷射泵采油在埕岛油田稠油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申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07

[5]. 浅析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J]. 陈松鹤, 叶海良, 卞月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6]. 超深井复合举升工艺技术研究[D]. 常峰. 中国石油大学. 2009

[7]. 蒸汽喷射泵采油理论与技术研究[D]. 姚志良.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8].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机械采油优化理论研究与应用[D]. 李朝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9]. 埕岛油田提液配套工艺技术研究[D]. 刘忠胜.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10]. 水平井完井及开采配套技术[D]. 刘晓娜. 大庆石油学院. 2008

标签:;  ;  ;  ;  ;  ;  ;  

喷射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