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英[1]2004年在《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鸡粪、猪粪、牛粪叁种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安全优质的谷子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根干重、地上部干重、调节根冠比,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提高,谷子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增加,叶片的光合速率升高。从而使生育前期,幼苗健壮、根系发达,生育中期茎叶生长旺盛,株壮穗大,延长后期叶片的光合功能期,提高净光合生产率,为最终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有机肥施用对干物质积累效应明显,提高了灌浆速度,增加了灌浆期平均粒重。整个生育阶段,有机肥有效地提高了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含量,特别是后期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就不同种有机肥来说,对谷子生育性状影响的效果是鸡粪最佳,其次是猪粪,最后是牛粪。就施肥水平而言,鸡粪和猪粪中肥水平>高肥水平>低肥水平,牛粪则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大。 有机肥处理对谷子有增产效果,鸡粪处理平均较对照增产57.89%;猪粪处理平均较对照增产48.21%;牛粪处理平均较对照增产45.57%。有机肥的每一个处理的增产效果与对照比较,均在0.05水平显着,鸡粪和猪粪均是中肥水平产量比其它两个水平高,分别达到6685kg/hm~2、6216kg/hm~2,高肥水平次之,牛粪则是随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提高,高肥水平产量达到6103kg/hm~2。鸡粪的中肥水平与其它各处理之间在0.05水平显着,牛粪的高肥水平与猪粪的中肥水平差异不显着。 叁种肥料对穗粒重、穗长和千粒重及谷草比的影响是相似的,鸡粪>猪粪>牛粪>对照,鸡粪和猪粪处理是中肥处理>高肥处理>低肥处理>对照,牛粪处理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有机肥均可提高谷子的穗粒重、穗长和千粒重及谷草比,但对千粒重的影响,除了鸡粪和猪粪的中肥水平(20t/hm~2)外,其余的处理均不显着。对穗粒重的影响,则是除了牛粪的低肥(5t/hm~2)外,均在0.05水平显着。 通过对产量与几个主要构成因子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穗粒重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产量y=39190.163+140.695X,R~2=0.823,r=0.907。而产量与千粒重、株高、穗长之间不相关。 在本试验中有机肥的施用,除低肥(5t/hm~2)水平外,对谷子籽粒中蛋白质、脂肪和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蛋白质的影响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次序为鸡粪>牛粪>猪粪>对照。从施肥水平看鸡粪是低肥水平(5t/hm~2)最低,牛粪和猪粪表现为中肥水平(20t/hm~2)脂肪含量最低。有机肥对容重的影响与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吻和。
曹玉欣[2]2016年在《PGPR浸种及补水施肥对谷子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内蒙古旱作区降雨量少和土壤贫瘠等问题,以清水河县的特色谷子品种(小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LCO、Th-17浸种结合补水和施肥措施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土壤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LCO、Th-17浸种结合补水和施肥措施的抗旱增产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PGPR浸种结合补水研究结果(1)应用LCO和Th-17浸种结合补水均能提高谷子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及根冠比,从而提高幼苗素质,达到植株抗旱保苗的目的。以Th-17浸种结合补水0.1L/穴时的出苗率最高,较其他处理高出9.91%-89.94%。而LCO浸种结合补水0.2L/穴对株高、茎粗及根冠比的效果最好。(2)LCO和Th-17浸种结合补水处理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碳氮含量均高于对照。0-10cm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碳氮含量明显高于10-20cm和20-40cm,而土壤脲酶活性在各土层间差异不大。补水情况下,均表现为LCO处理的效果较Th-17处理的效果好。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以结合补水0.1L/穴时的效果最好,但土壤微生物生物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以结合补水0.2L/穴时的效果最好。(3)应用LCO和Th-17浸种结合补水均能显着增加谷子产量。在每穴补水0.2L/穴时应用LCO和Th-17浸种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403.2kg/hm2、7036.8kg/hm2,分别高出对照22.72%、16.64%;生物产量分别为41596kg/hm2、31970kg/hm2,分别高出对照58.26%、21.63%。各处理的籽粒蛋白和脂肪含量以结合补水0.2L/穴时的效果最好;L3和T3的籽粒蛋白和脂肪含量与CK3差异不显着。2、PGPR浸种结合施肥研究结果(1)在谷子的不同生育时期,LCO浸种结合施肥处理对于物质积累的增加效果较Th-17浸种处理好,且在谷子成熟期以施土壤调理剂的效果好,L-A较其他处理高出9.57%~42.78%。(2)在谷子成熟期,施用微生物肥料、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容重。相同施肥条件下,使用LCO和Th-17浸种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差异不显着。而Th-17浸种处理的>0.25mmm土壤团聚体百分含量高于LCO处理及对照,以施土壤调理剂的效果最好。(3)应用LCO和Th-17浸种结合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以谷子成熟期为例,以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且Th-17处理优于LCO处理;以施土壤调理剂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且LCO处理优于Th-17处理;以施微生物肥料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4)应用LCO和Th-17浸种结合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且LCO浸种处理优于Th-17处理。但在成熟期,应用LCO和Th-17浸种结合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单施肥料处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施土壤调理剂的处理仍保持较高水平。以施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最高,而化肥对全磷、全钾的效果最好。(5)应用LCO和Th-17浸种结合施肥可以增加谷子产量。产量最高的是L-A处理,较其他处理的籽粒产量增加8.22%-59.07%、生物产量增加6.23%~54.95%。而且,与其他处理相比,籽粒的蛋白与脂肪含量也有显着的增加。综上所述,施用结瘤因子LCO和细菌素Th-17溶液浸种结合补水施肥均可以提高幼苗素质,改善土壤根际环境,最终增加谷子产量。其中LCO浸种结合补水0.2L/穴和施用土壤调理剂为最优处理,实现旱作农田谷子增产。
高飞[3]2010年在《有机培肥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在宁南旱区通过设置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秸秆还田量,连续叁年定位研究了有机培肥对旱作农田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酶、土壤物理性状、作物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经过叁年的有机肥处理后,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0~6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施肥处理较对照存在显着差异,随肥力水平由高到低,增加量分别为24.75mm、15.77 mm和13.68mm,小麦灌浆期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着高于对照处理,其中最高施肥量处理增幅达17%。不同秸秆还田量下,播前各处理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较CK有显着提高,还田量由高到低,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呈现增高的趋势,分别增加30.17mm、31.13 mm、32.83 mm。2.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显着增加,较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7.8%、全N增加7.3%,其他全效养分含量和对照相比差异较小。速效养分中,速效P及速效K的含量变化较为灵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40.4%和15.3%;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及速效K含量显着增加,其养分情况与有机肥基本一致;土壤全量养分在土壤较浅层的变化较明显,随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变化趋于稳定。3.有机肥各处理下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在0~20cm土层变化较大,各处理间酶活性差异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在叁年内活性变化幅度不一致。长期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其中高有机肥施入量对于增加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尤为显着,各处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顺序基本为:高有机肥>中有机肥>低有机肥>不施肥。施肥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并且不同施入量有机肥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大。4.叁年的研究表明,有机肥处理和对照相较土壤容重有所降低,降低0.89%,土壤空隙度增大不明显;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容重降低更加明显,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降幅在0.7%~6.6%之间,土壤空隙度增大不显着。2009年0~40cm土层各个施肥处理较对照处理,容重平均分别降低8.4%、7.7%、5.9%。叁年的有机培肥处理,使土壤容重较试验开始时有所减小,但处理间的差异性不明显,2009年土壤容重在0~20 cm土层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在20~40 cm土层M处理较CK显着降低。5.有机肥使土壤中大团聚体数量增加,有机肥处理较对照处理>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之间在0~20cm土层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几个土层中,相同较小粒径团聚体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相差不大。施肥处理在0~10cm土层、30~40 cm土层>5 mm、2~5mm及>0.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对照有显着提高,0.25~0.5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在各个土层中不同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处理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5mm土壤团聚体与>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方面。6.有机肥处理与秸秆还田处理对作物干物质积累有显着影响,可提高作物的干物质积累量;高秸秆还田量处理、高肥处理和对照间有明显差异。7.连续叁年有机培肥结果表明,有机肥可以提高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效果显着,胡麻增产6%~1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8%~42%,连续施用有机肥小麦增产13.9%~34%;2009年,随肥力水平由高到低,不同处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38%、38%、23%,H(高量)、M(中量)处理显着。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增产14.8%~18.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3%~12.9%,第二年连续秸秆还田,谷子增产10.6%~67.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59.4%。2009年试验表明,H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其次为M处理和L(低量)处理,较对照产量显着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58.3%、36.7%和5.4%。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随还田量水平由高到低较CK分别提高38.5%、31%、0.9%。
张霞[4]2017年在《陕北耐旱谷子品种筛选及抗旱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谷子是陕西省重要的杂粮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前列。受制于干旱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以及在谷子生产中广泛存在的不合理施肥、生产技术水平低、品种老化、管理不科学等因素,陕西省旱地谷子产量水平整体仍较低下。本研究选用陕西省榆林地区常规栽培的1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在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差异明显。晋谷29品种相比其余供试品种得分最高,且彼此差异极显着,具有较高的种植优势;综合考虑,晋谷29、黄旗皇和汾选3号产量较高,其中晋谷29,生育期155d、株高133.80±0.89cm、穗长27.48±0.26cm、穗粗 22.79±0.16mm、单穗重 38.00±0.15g、穗粒重 21.00±0.14g、千粒重 3.41±0.06g,在10个品种中产量最高为4006.80 kg/hm2,建议该品种可在榆林干旱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和种植推广。2.播期与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密切相关。适期播种能够使自然降水满足谷子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利于谷子生长发育,减轻病害、改善性状、提高产量。经PCA分析得出,不同播期(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6月5日)对晋谷29产量影响较大,对农艺指标的影响依次为穗粗>茎粗>穗长>公顷穗数>节数>株高。结合不同播期处理的分布可知,神木地区谷子种植时间在5月5日到5月10日期间,产量可大幅度提升。3.不同留苗、密度对谷子产量性状的影响。密度及留苗方式的不同对晋谷29的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很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呈降低趋势,进而影响产量增加,晋谷29在榆林山旱地种植,每穴留苗2株,密度达到1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5050.25 kg/hm2。4.不同种植方式对谷子产量的影响。宽窄行全膜种植P4提前了成熟期,不会因为秋霜造成产量损失,产量最高为3409.09kg/hm2,与宽窄行膜上种植方式P3产量差异较小,比宽窄行平作种植方式增产33.00%,可机械化作业,大面积推广。5.水肥供应对谷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谷子作物上化肥配施和灌溉都能显着增加经济效益,但施肥不合理或干旱少雨情况下经济效益均有所下降;配方施肥(FF)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7535.16kg/hm2和3440.63kg/hm2,所有配方施肥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均分别比相对应的常规施肥处理显着提高14.77%-22.22%和3.50%-9.43%;所有施肥处理的产量均高于不施肥(CK)处理,从经济效益来说,羊粪36000 kg/hm2(M3)处理有利于提高晋谷29的产量,净收益最高。
杨军学, 罗世武, 张尚沛, 岳国强, 王勇[5]2016年在《不同有机肥对谷子产量、品质等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的有机肥中,猪粪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幅度达到18.53%,鸡粪肥也表现增产,幅度达到7.84%。除了驴粪肥,其它施有机肥谷子农艺性状优于对照,特别是猪粪肥处理的谷子株高、穗长、主穗粒重、穗粒重、千粒重、草重都要优于其它各处理。
石英[6]2008年在《太行山地区小杂粮节本增效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太行山地区,对小杂粮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鹦哥绿豆在太行山地区引种适宜密度研究、绿豆和谷子的最佳施肥量研究、谷子简化栽培研究,系统的研究了密度、施肥量、叁种不同肥料对绿豆和谷子各个农艺性状及收获物品质的影响。鹦哥绿豆引种适宜密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所设的几个密度处理最终产量大小顺序为6万株·hm~(-2)<9万株·hm~(-2)<12万株·hm~(-2)<15万株·hm~(-2),线性相关;九月份第一次采摘收获物产量大小顺序为6万株·hm~(-2)<9万株·hm~(-2)<15万株·hm~(-2)<12万株·hm~(-2),也成二次曲线相关y=-96.098x~2+578.89x+310.02(R~2=0.8758)。②各个农艺形状中,株高、单荚粒数与密度成正相关,单株荚数与密度负相关,密度对百粒重影响不显着。③密度对绿豆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几个密度处理的大小顺序为:12万株·hm~(-2)<9万株·hm~(-2)<15万株·hm~(-2)<6万株·hm~(-2)。南绿2号肥料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所设施肥处理,产量大小顺序为CK<低肥处理<中肥处理=高肥处理,中肥处理之后的养分投入没有产量收益。②各农艺形状中,施肥对株高的影响可以用回归方程y=-1.4642x~2+3.8617x+27.938(R~2=0.9442~*)表示;施肥量达到一个值,株高出现降低。施肥量对单株荚数的影响可以用回归方程y=-0.667x~2+3.049x+11.061(R~2=0.7029)表示;而施肥量对单荚粒数的影响可用回归方程y=0.2197x~2-0.6767x+12.285(R~2=0.8048)表示;前者是先增后降,后者是先降后增,这与鹦哥绿豆两者相互变化趋势相同。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南绿2号的品质没有降低,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显着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在高肥处理处还出现了显着增高。在所设施肥处理范围内并没有降低绿豆品质。小香米肥料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所设施肥处理范围内产量可用方程y=-275x~2+1067x+1937(R~2=0.9647~*)表示;最大产量为2971kg·hm~(-2),在施肥量为(48.5-58.2-58.2)时获得。②各个农艺形状中,施肥量对孕穗期前株高的影响可用方程y=-1.0632x~2+7.1551x+60.058(R~2=0.9827~(**))表示;孕穗期前株高与产量相关性R~2值达到了0.9026。穗长在高肥处理处增加显着,秕谷增多。千粒重在中肥处理处增加显着,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③谷子的品质在中肥处理处显着提高。谷子中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丰富,但是赖氨酸含量过低,是谷子品质的限制因素;本试验所设施肥处理,中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赖氨酸成分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也在中肥处理处出现最大值。懒谷1号简化栽培研究试验结果:①各个处理产量大小顺序为OU 于亚军[7]2005年在《北方旱作农田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水分亏缺和肥力低下是制约我国北方旱作农田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实施旱作农田水肥高效利用的合理调控,是实现旱作农区粮食高产稳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世界旱作农区特别是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水肥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当前水肥调控技术研究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仍需致力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通过在宁南设置水肥调控试验,研究了合理水肥耦合运筹提高当地大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技术措施。同时,总结整理北方旱作农田主要作物“以肥调水”高效施肥技术。在此基础上,探索制定了我国北方不同类型旱作农田水肥调控技术规程。通过水肥调控技术总结集成同时选取典型旱作农区开展试验研究,初步得到的结论如下:1 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状况当前,水肥调控技术研究主要以不同技术对作物生产的调控效应和不同作物水肥高效调控技术开发为中心展开,在技术的集成组装方面研究较少,因而难以实现对旱作农田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联合调控。为了快速提高低肥力农田生产力水平和保证高产农田生产可持续发展,将传统旱作农业技术与现代水肥高效调控技术相结合,组装成现代水肥调控技术体系,以此指导旱作农田生产已是实现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2 宁南水肥调控试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1)降雨平水年型谷子高产施肥技术施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效应存在阈值反应。春谷子生育期降雨平水年型(生育期降水量206.7mm),施肥量为N 90kg/hm~2 、P2O5 81kg/hm~2时,谷子产量和WUE 最高,分别达到2394.0 kg/hm~2和7.28 kg/(mm·hm~2),分别较不施肥(CK)提高53.9%和51.4%。(2) 两种降雨年型马铃薯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马铃薯在歉水年(生育期降雨量224.5mm)型得益于较高的播前土壤水分,使相同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降雨平水年型(生育期降雨量285.0mm)达到基本相当的水平。两种年型均以N120kg/hm~2 、P_2O_5 48 kg/hm~2的施肥水平薯块商品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产量分别为20097.0 kg/hm~2和22834.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65.25 kg/(mm·hm~2)和66.13 kg/(mm·hm~2)。同时。施肥 张永清[8]2005年在《几种谷类作物根土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系是作物吸收水分、养分及合成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器官,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形成。然而,由于研究技术上的困难,关于根系方面的研究远不如地上部深入。加强根系研究,对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试验选择谷类作物中的小麦、谷子、黍子和高粱为供试作物,于2002~200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利用盆栽、根管栽培、铁丝网箱栽培、水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种谷类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规律、根系对胁迫的反应及根系的调控技术,主要结果如下: 1) 不同谷类作物根重在不同深度土体中的分布均呈现明显的“T”字型,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但不同作物的b值(即垂直递减率)大小不等,高粱的b值最小,说明其根重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最小。对同一作物而言,随着生育期的推后,b值变小,表明谷类作物的生育后期下部根重的比例增大。不同谷类作物的总根长在不同深度土体中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前期呈“T”字型,但后期则呈“8”字型或卵型。前期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但后期与多项式Y=ax~3+bx~2+cx+d的拟合程度更好。几种谷类作物的根重、总根长、株高及地上干重随生育期的推后而增长的规律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谷子、黍子、高粱及春小麦根系的空间分布有很多类似之处,如初生根和最早长出的2~3轮次生根主要趋向于垂直向下生长,与主茎延长线的夹角较小,随后长出的次生根则趋向于横向扩展生长,其伸展方向与主茎延长线的夹角明显增大,但最上部长出的次生根,入土角度再次变小而趋向于垂直向下生长;根系在土体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与叶位互生对应的“二群”分布特点等。 2)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无论施肥与否,小麦根系均表现出根重下降、根长缩短、根活力降低、次生根数与根系吸收面积减小、根系SOD、P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根冠比明显增高的趋势。施用有机肥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改善了根系生理特性,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从而可以起到以肥促根、以肥调水、延缓根系衰老、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产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3) 种植密度对谷子的根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群体下,单株根数前期差异小,中后期差异大;而单位土体中的根量前期差异大,后期差异小。群体大(密度高),谷子根量、总根长及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性吸收面积达到高峰的时间早,但衰亡的时期也 关瑞[9]2018年在《夏播谷子氮磷钾配比及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谷子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但由于谷子种植中劳动力消耗大、产量低、收益降低等问题,谷子面积逐年减少。为提高谷子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建立谷子的高效施肥技术,降低施肥劳动力成本。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济谷16”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谷子产量、农艺性状及养分富集的影响,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的施肥效应;同时,以不施肥(CK)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常规施肥(CF)、硫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SNUr)、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RNUr)、硫包膜尿素基施+追施尿素(SN+Ur)及树脂包膜尿素基施+追施尿素(RN+Ur)对夏播谷子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夏播谷子氮磷钾肥料配施,促进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应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谷子产量影响显着,N1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3927.0kg·hm~(-2),与N0P0K0处理相比,增加了68.8%。通过施肥量和产量拟合回归方程,结合当地农民施肥习惯综合判断最佳施肥量,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施氮量为130.4kg·hm~(-2)~173.56 kg·hm~(-2);最佳施磷量为83.5 kg·hm~(-2)~103.8 kg·hm~(-2);最佳施钾量为133.4kg·hm~(-2)~153.2 kg·hm~(-2)。(2)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显着改善谷子的农艺性状,氮磷钾肥与谷子的茎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对其它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叶绿素SPAD值对氮肥影响显着,合理的氮肥用量及氮磷钾配比可以使谷子叶绿素SPAD值提高4.5%~20.1%;(3)谷子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受施肥量和肥料种类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在高施氮量的情况下,谷子籽粒氮含量降低3.0%~12.1%,在不施或高施磷量的情况下,谷子籽粒磷含量降低7.4%~26.1%,在不施或高施钾量的情况下,谷子籽粒钾含量降低4.1%~33.5%。(4)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可以显着提高谷子产量,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产量比传统施肥高出5.8%~6.5%,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10.6%~19.9%,农学利用率增加54.7%~56.8%,生理利用率增加11.3%~13.1%,经济效益提高18.0%~20.5%。 杨艳君[10]2013年在《施肥和密度对张杂谷5号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文中指出谷子(Setaria italica (L.) Beau)属禾本科(Grainier)狗尾草属(Setaria Beauv.),是群众非常喜爱的小杂粮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但由于受生产水平的限制及大宗作物小麦、玉米等影响,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杂交谷子系列品种的育成显着提高了产量水平。优质高产的杂交谷子是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而良种需良法配套,即最佳栽培技术,是发挥杂交谷优质高产潜力的重要保证。本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行距和株距对张杂谷5号生长发育特性、碳氮代谢相关指标,光合特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张杂谷5号在山西晋中地区栽培密度和肥料供应最佳组合,旨在探索该品种高产栽培条件,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光合、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充分发挥杂交谷产量潜力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张杂谷5号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的顺序为叶面积系数>穗长>分蘖数>穗码数>穗粗>株高>茎粗>节长。氮肥对张杂谷5号株高、分蘖数、节长、叶面积指数和穗长均有显着影响,在设计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节长呈上升趋势,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穗长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分蘖数和茎粗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钾对谷子株高、茎粗、节长有显着影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株高和节长呈上升趋势,茎粗先升后缓慢下降。在设计范围内,随着行距的变窄,株高、分蘖数、穗粗、穗长、穗码数逐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呈下降趋势;随着株距的缩小,分蘖数、茎粗、穗长也均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行距的变宽,茎粗、节长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株距的扩大,节长也呈上升趋势。氮与行距的相互作用对穗长有显着作用,高氮高密配合可增加穗长。钾与行距的互作效应对穗粗产生了显着作用。磷与株距的互作对谷子株高有显着影响。行距和株距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穗码数有显着影响,窄行距和大株距以及宽行距和小株距配置有利于穗码数的增加。合理密植和适当施肥,可使叶面积指数在最适宜范围内,促进分蘖,基部节间粗短。本研究范围内中等肥力配中等密度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2)施氮、磷水平和种植行距对张杂谷5号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并随着施氮、磷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变窄,这叁个指标均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随着钾肥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先略有增加,而后逐渐降低,这提示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对钾肥不敏感。施钾水平对可溶性糖有显着影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下降。施钾水平和株距的互作对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都有显着作用,在低钾水平下,可以通过加大种植密度来调节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高钾高密组合不利于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生产上可以在窄行中密度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氮磷肥来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达到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3)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谷子与玉米、高梁等作物均为C4作物,具有高光效的特点。从遗传到生理谷子都具有超高产的可能,但是谷子的产量迟迟未能突破。原因之一是光能利用效率低。氮、磷、钾、行距和株距是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表明氮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参数、非光化学淬灭参数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都有显着影响,在设计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随着施氮肥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趋势;非化学淬灭参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氮的增加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磷对净光合速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非化学淬灭有显着影响,并且这些指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钾单因素效应很明显,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都有显着影响。随着行距的变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增加,但行距变窄到一定程度,密度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等矛盾激化,净光合速率减慢,光合效率降低,最后导致产量降低。株距对所有的指标的单因素效应都不显着。钾也能通过氮肥间接促进光合来显示肥力效应,氮与钾的互作对张杂谷5号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有显着影响。氮与株距、钾与株距间交互作用对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均有显着影响,钾与株距间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均有显着影响。氮与株距间交互作用对相对电子传递速率有显着影响。因此,张杂谷5号合理施肥的主要措施以增氮为主,通过增氮补钾,以钾促氮,配合施磷,更有利提高光合,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合理密植的增产机理主要是使光的截获量增加,从而增加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4)较高的光合碳同化能力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谷子杂交优势利用是近年来谷子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杂交谷较常规谷增产率在40%左右,但对谷子杂交种光合优势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对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张杂谷5号的净光合速率都显着的高于晋谷21号。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和叶绿素含量一致,在拔节期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这四个指标之间差异不显着,但在灌浆期差异是显着的。无论是拔节期还是灌浆期,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之间相对电子传递速率都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之间在两个生育期都存在显着差异,这说明张杂谷5号PS Ⅱ反应中心在有部分关闭情况下的原初光能捕获效率比晋谷21号高。在拔节期,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之间光化学淬灭参数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灌浆期这个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在灌浆期,晋谷21号的非光化学淬灭参数显着的高于张杂谷5号。无论是拔节期还是灌浆期,张杂谷5号与晋谷21号之间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都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与该参数在非胁迫条件下变化极小,并不受品种和生长条件影响有关。综上所述,说明杂交谷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特性显着高于常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所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物质基础,张杂谷不仅能捕获多的光能,并且使所捕获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更多光合产物,张杂谷5号的光合优势是其产量高于晋谷21号的一大主因。(5)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出谷率、单穗粒重、单穗重显着正相关,而与千粒重无显着相关。这六个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单穗粒数>出谷率>单穗粒重>单穗重>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磷和钾对单稳重有显着影响,磷对单穗粒重有显着影响,氮和磷对出谷率有显着影响。氮、行距、磷、钾对产量和单穗粒数有显着影响,氮肥和行距影响较大,而磷和钾肥影响较小。行距、株距和氮对单位面积穗数有显着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以及行距变窄和株距的缩小,单位面积穗数均呈增加趋势。施磷水平对千粒重有显着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千粒重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在研究的5个因素中,施氮水平和行距、施氮水平和株距、施磷水平和施钾水平、施磷水平和株距、行距和株距之间的互作对单穗重有显着影响。施氮水平和株距、施磷水平和施钾水平之间的互作对单穗粒重有显着影响。施氮水平和施磷水平对出谷率有显着影响。施氮水平、施钾水平以及株距之间交互作用对单穗粒数和产量有显着影响;施氮水平与株距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重有显着影响。该5因素与产量间回归关系极显着,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本研究推荐张杂谷5号的最佳的农艺方案为施氮(N)178-197kg hm-2磷(P25)88~101kg hm-2,钾(K2O)54~67kg hm-2行距为22-24cm,株距为12-13cm。 [1]. 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 祁宏英. 吉林农业大学. 2004 [2]. PGPR浸种及补水施肥对谷子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D]. 曹玉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3]. 有机培肥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高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4]. 陕北耐旱谷子品种筛选及抗旱栽培技术研究[D]. 张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 不同有机肥对谷子产量、品质等的影响[J]. 杨军学, 罗世武, 张尚沛, 岳国强, 王勇.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6]. 太行山地区小杂粮节本增效技术研究[D]. 石英.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7]. 北方旱作农田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研究[D]. 于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8]. 几种谷类作物根土系统的研究[D]. 张永清. 山西农业大学. 2005 [9]. 夏播谷子氮磷钾配比及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效应研究[D]. 关瑞. 山东农业大学. 2018 [10]. 施肥和密度对张杂谷5号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D]. 杨艳君. 山西农业大学. 2013 标签:农作物论文; 土壤调理剂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土壤密度论文; 鸡粪有机肥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农资论文; 种植业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