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_李文洋1,王发顺2

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_李文洋1,王发顺2

1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2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保障工程质量一直是工程建设的宗旨,要想从根本上强化工程质量,首要前提是严格遵守行业标准规范,采取工程验收和质量评价措施。而无损检测技术则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工程内部结构缺陷,还能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定,避免二次损伤。基于此,本文围绕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展开深度探讨,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检测;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工序操作简便、对建筑结构损害小等优势特征,由此备受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推崇。在控制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工程验收和质量评价属于最为关键且重要的阶段,与整体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而保证这两阶段工作有序开展的核心就是高效合理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如今无损检测技术的类别逐步趋向多样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红外线成像、冲击回波、雷达无损检测以及渗透性检测。

1简述无损检测技术基本概念

首先,在建筑工程检测领域,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优势为不会影响建筑内部构造和相关零构件的性能。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保证试件结构与性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试验。且不同的无损检测技术极易受到材料种类、性质等关键因素的不利影响,针对此,应当结合实际工程概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手段,进而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结果满足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既可以采取破坏性检测,也可以参考破坏性检测所获取的结果,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提高评定检测效率。

2简要分析国内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单从整体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来说,建筑材料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规范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息息相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领域创新,建筑企业为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会采取以次充好的策略节约资金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公共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建筑检测技术则是评定建筑质量系数的关键指标,是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检测工艺已无法切实满足行业的进步,由此,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其宗旨在于高效应用现代检测手段,在不破坏建筑材料性能和内部基础构造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连锁物理效应,检测建筑物内部缺陷,再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检测结果衡量内部构造质量,并参照内部数据参数,判断建筑物安全标准。由此可见,无损检测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具有极为宽广的应用前景。

3在混凝土结构检测领域合理应用无损检测技术

3.1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标准的具体方法

3.1.1超声回弹无损检测的优点和缺陷

借助超声回弹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标准,其检测范围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尽管此类检测技术能够如实反映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强度系数,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混凝土结构厚度超过一定标准,则应用超声回弹无损检测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基于此,在实际检测环节,应当高效结合超声回弹无损检测和超声无损检测,通过综合分析,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数据参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根据超声波传导效率判断结构缺陷

在检测混凝土结构质量环节,可以通过综合分析主频变换规律及传播速率变化特征,准确判断混凝土结构。具体来说,如果混凝土内部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那么超声波传播速率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根据横向对比超声波变化,就能够准确判断混凝土内部缺陷,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补救策略。

3.2应用对冲击回波判断结构

冲击回波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放置大小适宜的钢珠,进而产生应力波。如果该应力波在混凝土表面受到阻抗,则会产生物理能量波,从而形成动态变化的频谱图。在应用冲击波无损检测技术的过程中,要评判频谱图中冲击波的峰值变化频率,且衡量混凝土结构厚度,以此判断缺陷所在的具体点位,为强化整体建筑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3应用红外光成像技术检测结构缺陷

在检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过程中,应用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评判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热量指标和热流传感效率,衡量混凝土质量。如果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缺陷,其热传导效率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传导也会存在异常,在红外线照射下形成具象图谱,进而判断结构异样。另外红外线无损检测技术不需要接触实物,具有检测效率高、精准性有保障等优势特征,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检测结果更加直观。

4在检测钢结构缺陷方面应用无损检测的注意事项

4.1根据超声波反射效应判断结构缺陷

当下,钢结构建筑随处可见,对其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根本原理如下所述:借助超声波检测钢结构对象,调整声波传导速率,一旦声波传导遇到异面介质,其在传播过程中将会发生物理反射效应,之后再利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处理,就能够将其投射到显示屏中,呈现完整的钢结构内部构造图示,进而判断结构缺陷。此类检测技术主要适用于有机合成材料、焊接管材等方面,尤其是对于结构厚度较大的工件,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总的来说,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工序简便、检测效率高、仪器精密性良好的优势特征,拥有极为宽广的实际应用前景。除此之外,在检测钢结构缺陷的过程中,借助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准确定位检测对象。但在检测过程中,其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检测准确性。

4.2利用着色渗透液检测结构缺陷

在检测对象表面掺入适量的着色染料或荧光剂,搁置一段时间后,如果被检测物体存在内部缺陷,标记染料就会随着缺陷渗透到内部,此时,要及时清理结构表面多余的染料,待渗透液彻底干燥后,将显像剂均匀涂抹在其表面,并借助其吸附能力,将渗入结构内部的标记染料重新附着到显像剂中,再配合光照,呈现渗透液的基本特征,进而达到检测结构缺陷的目的。此类检测工艺适用于表面存在缺口的工件检测,该工艺的缺陷是时间成本较高。另外渗透检测技术对结构表面光滑程度有较高的标准要求,一旦被检测结构表面存在明显的锈蚀、氧化等情况,就会遮盖表面缺陷,导致检测缺乏精准性。

4.3利用磁性材料磁化效应检测结构缺陷

磁性材料在发生磁化反应后,被检测工件内部的磁力分布是均匀的,且磁力线是间断的。针对此,工件表面的磁力线极易出现区域形变,进而在被检测工件表面形成漏磁场。漏磁场能够对被检测对象中的磁粉产生吸附作用,从而在光照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磁痕。而应用磁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鉴别磁类原材料内部缺陷。但磁类工艺对检测环境、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等有极高的标准要求。

5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建议

在建筑工程领域,高效合理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多项优势,但此类技术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其实际性能发挥。针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利用效率,增强检测结构精确性,应当高效融合多类型检测工艺,进而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综合分析上述文章内容可知,无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有限,阻碍了其性能发挥,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要前提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且检测结构是衡量建筑工程质量参数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检测工作中,要加大研究探索力度,提高检测数据精准性,并拓宽技术应用范围,以促进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合理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出建筑结构的质量缺陷,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进而提高工程安全稳定系数,强化工程质量,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勇.无损检测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8(20)

论文作者:李文洋1,王发顺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_李文洋1,王发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