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为止,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发展方向,对贸易所能产生的影响也并不十分确定,故基于目前情况对经济发展进行的分析是较为初步的,任何目前对于疫情和经济影响之间的评估都会受到较大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等因素。但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未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是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所应该做的。
一、新冠肺炎对我国外贸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需要准确认识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外贸的冲击一定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应该重视这次疫情给对外贸易带来的短期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本身就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要素成本优势弱化、一些跨国公司也在调整全球产能布局等,因而不能忽视疫情与这些困难和挑战共同叠加后可能会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所以,既要对我国外贸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趋势有信心,也要重视疫情给外贸带来的短期冲击,要防止与其他不利因素产生叠加效应。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短期冲击力度可能要强于2003年“非典”时期,但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速度与反应能力也明显更快更强。目前,从中央到各部委,都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相关措施,其内容不仅包括对新冠肺炎的防控,还包括一些能有效帮助企业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减少疫情经济损失的政策文件,为减轻疫情对我国贸易、经济的影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疫情发生以来,已有一些经济体采取了比较明显的措施,比如暂时禁止在过去14天内去过中国大陆的外国公民入境以及限制中国居民入境等,美国、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还安排了撤侨。这些措施对于防止疫情扩散有作用,但也可能会引发国外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客观上会对我国外贸产生一定的压力。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为了对肺炎的传播进行限制,我国对人员流通进行了严格的管控。这对相关的服务贸易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此相关联的旅游观光、交通运输等服务贸易领域受到了较大冲击,服务贸易逆差可能会降低。我国服务项目长期大规模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旅行项目逆差较大。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金额为2594.9亿美元,其中旅行项目逆差2164.9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的83.4%。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及未来一段时间居民出境游的支出将大幅度下降,外国游客来华规模也会下降,所以服务贸易逆差的规模将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而从货物进出口看,出口受到的影响会必定大于进口。总体来看,进口不会受到疫情太多影响,相反可能还会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增加相关紧缺物资和各类设备的进口量;与进口不同,出口是直接与国外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的相关心理感受有关,故出口受疫情影响较之进口会更大。
从出口商品的结构看,一些食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与跨境电商有关的商品,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属于纺织服装、皮具箱包、塑胶制品、玩具、家具等行业,其商品出口占比为18.64%,纺织服装、塑料橡胶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将是此次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这些行业的主要竞争力大多体现在薄利多销或通过快速物流抢时间的基础上。而受疫情影响,境外一些检验检疫部门为了消除其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可能会强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这从客观上会延缓我国货物的境外通关速度,再加上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一些竞争性替代来源,综合来看会对上述商品的出口形成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有相似之处。预计此次疫情对进出口的冲击大概率集中在2020年一季度,未来的反弹取决于疫情延续时间。但无论如何,本次疫情对我国出口的短期冲击程度都将大于“非典”时期:一是因为我国很多出口大省都受到了本次疫情影响,为了实现疫情防控,目前占全国GDP比重90%以上的25个省市均要求春节复工延迟至少一周。本次疫情不仅仅是湖北省受影响较大,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省市也深受影响,而“非典”时期则主要是在北京市与广东省(占全国GDP的15%)的影响较大,全国正常工作未受显著影响。二是因为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2003年正值我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红利期开启,且中美关系温和,我国经济处于扩张期。而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逆全球化浪潮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虽暂时缓和,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经济与外贸情况必将在经历短暂下降后出现拐点。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HO”) 于日内瓦时间2020年1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简称“PHEIC”)。虽然WHO一再强调不建议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但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外贸企业仍表示对PHEIC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担心。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介绍,主要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是对中国所采取的防控措施的一种否定,相反,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目前为止所采取的防控行动持一个正面的态度,肯定我们的模式、力度和效果,对中国采取的防疫行动和措施表示支持,称其为一种榜样,也表明对中国采取的行动很有信心。也就是说,目前国际社会对新冠疫情的主流态度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防控病毒国际传播,共同研发防治措施,而并非单纯的通过旅行或贸易限制的方式解决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说,目前这个疫情已经蔓延到数十个国家,这种预警也是为了提高其他国家对疫情防控的警惕,世界卫生组织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做出相关预警。
但无论WHO对我国疫情和防控持有何种态度,其将我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虽然与此同时,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和外贸情况都只是会暂时的陷入困境,在疫情结束之后就会迎来经济复苏和外贸稳定发展的拐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即表示,IMF已经开始全面评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她指出,就经济前景而言,随着工厂重新开工、库存得到补充,中国经济有望迅速复苏;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V形”增长,即经济活动出现下滑后迅速回升,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可控。
针对这一观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2月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各行各业的受影响情况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复,但是距离真正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短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太可能构成趋势性影响。
广发证券此前曾对29大行业及相关细分行业复工情况及疫情对供需的影响情况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受疫情影响,政府对人员流动进行了较大限制,从细分领域来看,军工、电力设备、油气设备、航空机场、消费电子、超市等多个行业已全面复工,但餐饮、建筑工程、影视院线、珠宝百货等行业均处于小部分复工或推迟复工状态。至于对不同地区的复工情况的统计,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在春节过后的复工期间,预计将有超1亿6000万人陆续返城返岗,有些地区或城市,例如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由于人员的大量流动,实际上还面临着很大的输入性病例的压力,所以各地对于复工也大多采取审慎的态度。不得不提的是,推迟复工则意味着企业工作人员的缺失和生产效率、生产规模的下降,这对外贸的影响是较大的。
以物流行业为例,从10日起全国主要的快递公司已经宣布复工,但监测数据显示,物流的货运量受到明显影响。G7物联网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对物联网的大数据动态进行分析,零担物流货运流量最高仅恢复到去年旺季的1%;保障大宗物资的整车运输流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0%;全国主要快递企业中转场站的开通,截至2月11日也仅达到30%。生产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物流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交付延迟,产品的上下游供应链断裂,生产供应成本上升,生产供应会有延迟或中断的风险。甚至很多外贸企业将面临迟延履约引发违约责任或相对方解除合同造成直接损失等问题。与此同时,在当前情形下,外贸企业还有可能遇到因机场、港口的隔离检疫工作造成货物滞留,从而增加仓储、保管、船舶滞期费用等运营成本的大幅增加,增加了企业进行外贸活动的成本和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疫情防控和各类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交通运输部在15日发布收费公路免费政策,自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许多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该项政策将对物流企业产生有利影响,显著降低部分运输方式的成本,促进贸易行业疫情后的复工和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物流的恢复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全国各地人员流动受到极大限制,使众多物流企业一线员工返岗困难,企业出现‘用工荒’。在实际的物流恢复运营过程中,物流网络还面临各类阻隔和切断。”他认为,物流企业实现有效恢复需要重点关注“稳定网络”和加强“上下游及行业协同”来应对疫情期间的压力,包括改善和统一物流宏观调控管理手段,提高物流行业管理的技术含量;尽快制定统一的物流复工复产标准,对企业活动区域、货物交接方式、疫情防控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而在其他行业,例如制造业、餐饮、住宿等,全国各地也在密集出台各项扶持政策。盘和林认为,现阶段国家的政策重点还是在保就业、保企业生存上。其中,广东省政府在2月7日发布了被称为“复工复产20条”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而在稳就业方面,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介绍,到3月31日,全省将安排专场网络招聘活动超360场次,并且对不裁员、少减员的企业实施稳岗返还失业保险费的支持行为。
盘和林预计,拐点到来之后首先恢复的将会是受冲击最大而且是刚性需求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餐饮、电影院等,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恢复速度也会比较快,但估计出口的恢复相较来说可能会慢一点。
三、为了推动拐点的出现,政府、企业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疫情过后贸易的复苏,即所谓经济拐点,我国政府和企业都针对疫情后的产业发展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近期推出的多项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无纸化流程、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实行更优惠的进口税收政策等,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便于外贸进出口。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目前,很多外贸企业正在迅速恢复产能,各部门、各地方也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为了企业做好出口工作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例如,在浙江宁波,其出台了18条措施帮扶中小企业,明确对因疫情被迫放弃参展的外贸企业给予展位费补助;提高市本级对出运前保险保费扶持比例提高到50%,加快信保理赔进度,信用保险机构的定损核赔时间缩短到2个月以内;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同时加大外贸企业涉外法律援助力度,充分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减负,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及疫情防控对其所造成的影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介绍,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企业可向贸促会申请办理不可抗力相关事实性证明,出具后当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延迟履行合同的责任,助力企业最大限度地减轻因疫情造成的不能履行合同的责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中国贸促会及其授权的分、支会已为辽宁、深圳、浙江等地多家企业出具了不可抗力证明。
除此之外,世卫组织大力称赞我国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态度,认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出色,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旅行、贸易限制措施,同时也认为来自中国的信件包裹是安全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消除海外企业和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同时加强与相关经济体检验检疫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保障我国出口产品能正常通关,助力稳定外部需求。
虽然国家已出台各项相关政策解决部分外贸问题,但这仍不足以完全解决疫情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从供给方面看,由于复工的延迟,外贸企业的生产链无法精准衔接,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相关贸易,所以政府和企业都应该要千方百计地稳定生产,保障出口供给。对外贸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要着力解决外贸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各种困难,比如招工、融资以及人员聚集后的卫生防疫问题等,尽量保证外贸供货能及时跟上。
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历来单月波动都比较大,外贸企业大多都在正月十五以后才开始复工出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很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口罩、卫生防护类企业,都在迅速恢复产能,相关部门下一步还应继续支持这些企业稳定生产。
当然,在做好外贸企业出口相关工作的同时,进口方面也有多项支持政策。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间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提出各外汇分支机构要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对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进口,按照特事特办原则,指导辖内银行简化进口收付汇业务流程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指出,春节期间全国已完成多笔防疫物资进口的购汇及对外付汇业务。
为扩大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进口,商务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扩大进口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做好衔接沟通,落实落细责任,扩大医疗物资及生产原料进口,积极利用进口增加国内肉类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扩大进口有关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海关总署介绍,海关已在全国各通关现场设立专门受理窗口和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原则,为疫情防控物资提供便捷高效通关服务。对境外捐赠的疫情防控物资,先登记放行后补办减免税等手续。对专门用于疫情防控治疗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等,即到即提,确保通关“零延时”。在全国所有隶属海关设立咨询热线,并在主要媒体公布,专人负责值守,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解答问题,指导办理通关业务。
四、对新冠肺炎对外贸和经济造成的影响,我们应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
综上所述,疫情对我国经济和外贸的进出口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短期订单上。再考虑到春节因素影响,外贸进出口短期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这不太会构成趋势性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也认为,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企业不能按时开工,不能按期交货,可能影响企业与客户的合约。但总体看,目前疫情对外贸的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我国外贸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从服务贸易来看,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同时,以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价值链的不断升级,有利于中国抵御来自疫情的冲击,更加坚定信心应对暂时的困难。
国际权威机构也相继发声。世界银行指出,相信中国有防控疫情、保持经济韧性的政策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支持中国防控疫情措施,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IMF对此“充满信心”。
“这次疫情对中国外贸是一次考验,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中国外贸就此趴下。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有力。”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积极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扩大市场准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商机;进一步扩大内需,将国际市场的“中国分场”扩大带来的机会利用好。
在张建平看来,针对疫情导致的外贸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不能按时交货情况,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好“不可抗力证明”,尽量让所受损失降至最低水平。加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并针对企业延迟开工的情况,在保险减免、贷款展期等方面推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此外,自贸试验区要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在复制推广经验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王炳南指出,在当前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度时艰。就中国疫情来说,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出色,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旅行、贸易限制措施,同时也认为来自中国的信件包裹是安全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相信处于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政府和市场主体,会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输华商品提供更多的贸易便利。”
所以说,在面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持有一种积极的、正确对待的态度,清楚的认识到疫情对我们带来的影响,即疫情防控会导致我国经济和外贸受到限制,进而产生短暂下滑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所带来的影响只是短期影响,在疫情得到控制或结束后,就将出现拐点,经济和外贸都将重回平稳发展时期,甚至可能会因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厚积薄发以及国家的重视而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增长。
论文作者: 张雅楠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疫情论文; 防控论文; 外贸论文; 中国论文; 企业论文; 我国论文; 肺炎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