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防止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探讨论文_李花

李花

(西安市阎良铁路医院儿科 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90例新生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重视交叉感染预防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综合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83-02

新生儿肺炎属于常见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新生儿肺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细菌与病毒,交叉感染是其主要传播方式[1],为此重视交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十分关键。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防止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我院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对象90例,全部为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均确诊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29d,均值13.2±4.7d;早产儿10例、足月儿3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28d,均值13.6±4.3d;早产儿12例、足月儿33例。两组患儿在前述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处理,研究组则重视交叉感染预防,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措施如下:1)基础护理:新生儿因身体器官、机能等均不完善,抵抗力明显不足,极易发生患儿与患儿间、患儿与医护人员间等交叉感染。针对这种现象,建议采取单间病房处理,或者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分房,同病种可分到同一个病房;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在接近患儿前必须戴好口罩,接触患儿前必须清洁消毒手部;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若患病则必须禁止其进入患儿病房,杜绝交叉感染发生;此外,定期对患儿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地面也应消毒拖干净,同时注意病房通风,确保空气清新,室内温度与湿度也尽量维持在合理范围。2)重视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与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呼吸与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比如患儿若发生持续性腹胀、肝脏显著增大等,提示患儿的病情加重,此时要及时上报,并协助医师处理。3)加强心理疏导:新生儿发生肺炎后,最焦急与担忧的是其家属,为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2]。入院后及时将新生儿肺炎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因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告知患儿家属,促使他们了解与掌握肺炎相关知识,以便协助患儿做好配合,同时叮嘱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重视预防与管理。通过心理疏导,促使患儿家属保持乐观与开朗的心态,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交叉感染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取的疗效标准[3]为:1)痊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组间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2 组间交叉感染率对比

研究组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则为13.33%(6/40),研究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组间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45例,无不满意,满意率高达100.00%,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40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为88.8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笔者参阅文献及结合自身实践,认为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发生因素较多,比如日龄、早产儿、低体重等,分析原因在于这类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细嫩,角质层未能完全发育,极易感染病原菌;同时,早产儿与低体重小儿生理系统发育缓慢,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佳,往往需要放入保暖箱中,而这类环境更利于病原菌生长,从而导致感染发生率更高。交叉感染会加重新生儿肺炎病情,导致预后不佳,为此必须做好预防与处理。

本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90例新生儿肺炎进行对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重视交叉感染预防,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7.78%,对照组则为8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交叉感染率仅为2.22%,对照组则高达13.33%,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此外,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从研究结果来看,针对新生儿肺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处理,重视交叉感染的预防,告知患儿家属交叉感染对治疗与预后的影响,促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重视感染预防。新生儿肺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率,同时降低患儿及其家属的负担与痛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芳.新生儿防止院内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46.

[2]骆淑青.新生儿防止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18(11):476-476.

[3]邱丽红.预防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274-275.

论文作者:李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防止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探讨论文_李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