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治理中若干问题之浅析论文_佘大旺

生态河道治理中若干问题之浅析论文_佘大旺

苏州市顺浩建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前来说,河道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管理模式不完善等。传统河道整治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模式单一,注重防洪忽略了河道其他职能。除此之外,河道建设期间对质量的把控不足。对于上述问题,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问题

1 引言

在河道工程建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其运营和功效实现能力,这就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数量不断增加,河道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开始占据较大的比重,然而由于各种不科学的建设原因,许多河道整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比如河道两岸没有修建堤坝,滩地洪水漫溢,造成附近的作物被淹没、房屋倾倒,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河道行洪困难,河道流速降低,所以正确地进行河道治理迫在眉睫。

2 生态河道概述

20世纪60年代,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本国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开始着手河流的治理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时,伴随着环境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逐渐认识到河流的生态治理也应该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很多新的名词,如“近自然河道”等理念。

生态河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物种通过复杂的生物链实现能量的传递与交换,保证河道的动态平衡。从内外部的角度来看,河流与外部关系也极其密切,外部的降雨、降雪等为河流注入新鲜血液,及时补充河流水资源,保证河流水源的稳定。同时,河流水源也被外界所用,比如人类。因此,河流与外界也密不可分,两者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

3 生态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河流防洪能力差,淤泥堆积严重

深入我国河流现场调研,发现很多河流两侧均没有护岸等防护措施,或者是河堤比较单薄、规模小,这些均不符合我国河流防洪能力标准。很多通船的河道,常年的行船及风浪的侵蚀使得河堤、河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出现大面积坍塌。此外,很多河流河岸附近植被均比较缺乏,水土流失严重。流失的水土一般随雨水进入河流,造成河床整体抬升;很多河道沿岸城市均采取野蛮式的开发模式,这使得河道宽度严重变窄,再加之城市污水、垃圾等随意进入河中,这些均使得河床越来越高。以上诸现象影响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同时也给河流的治理带来难度。

3.2 河流水污染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工业原料、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均在未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河中,这严重污染了河流水源,打破了河流原有的生态平衡。

3.3 河流护岸结构较单一

在经过城市的河流段,出于城市安全考虑,很多城市均在河流边缘进行了加固,设立河流护岸。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河流的护岸结构单一,基本上均是采用浇混凝土、浆砌或干砌块石等方式。这些护岸结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河岸,但却将河流与外界的交互隔绝了起来,使河流不能与外界进行及时的能量、物质等的交换,严重影响了水中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3.4 人为改变河道形态现象明显

现阶段我国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将防洪功能放在首位,采用大量钢筋混凝土或块石堆砌等结构将河道保护起来。同时,将原来弯曲的河道尽量改造成直的,严重打破了河道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方法的应用控制策略

4.1 恢复河道自然形态

①保证河道结构的性能,使其接近自然形态。一般来说,自然河道形态不仅具有岸线不规则特点,还具有宽窄适宜以及陡缓不一等特点,开展河道形态的设计,必须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要顺应自然力,结合河岸与河底受力冲刷淤积的效果,做好设计的严格把控,为水内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空间。

②做好周围环境设计的把控,确保协调性,实现整体把控,保证生态河道以及生态环境设计的效果。通过保护和修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为内部水生族群营造生存环境,延长生物链系统,进而丰富水生物品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河道周围环境设计,还是河岸上的生态环境设计都要结合实际增加植被,提高草地覆盖率,增加植被的面积。对于植被与建筑材料,在具体选择时要做好简洁、朴实以及大方的把控,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痕迹,保证河道接近自然形态。

4.2 河提生态的构建

从生态河道治理实际来说,建设河堤时要做好生态建设的把控。在进行规划建设时,要做好河道浅水区域的把控,提高河流生境及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浅水区域,若能够规划合理,则会给人营造良好的视野感受,比如河面宽阔等,同时能够为景观设计创造良好的空间,开展浅滩湿地的建设。在选择护岸材料时,要始终坚持生态自然的基本原则。为避免河流冲刷造成淤积,通常选择混凝土材料制作护岸,虽然能够获得不错的防护效果,但是缺少自然生态,所以要从建设材料入手,做好精心设计把控,尽量不使用混凝土,若使用混凝土材料必须要巧用,获得不错的生态效果、实用性以及美观性,保证河道建设实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4.3 恢复退化河岸带

(1)平面布置。基于原河道的规划规模,坚持保留原有河道的原则,通过适当调整河道的岸线,利用宽窄变化来丰富流态。目前来说,河道两岸现有林地和林带遵循“少砍树”的原则,进行河道治理,同时适当点缀乔木。利用计划拆除的码头区域,建设临河休闲区域。

(2)断面设计。此次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河道断面选择的是梯形断面与复式断面。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对有条件的河段使用不对称断面,局部建设浅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供动植物生存。

(3)护岸结构。此次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已经建好的护岸,同时提升生态效果,达到治理的要求。利用现有的桩板式护岸结构,同时墙前增设水生植物平台、墙体后种植悬垂类植物的方式,增强护岸结构的生态性,实现对河道的美化。对没有建设护岸的河道段,建设联锁块护坡+水生植物平台结构护坡、本土植物芦苇护坡,发挥植物护坡的作用,增强河道的生态性。

4.4 其他生态河道建设

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除了采取上述模式和方法外,还运用流路建设以及河床建设等方法。其中,为保证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在进行流路的建设时,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做好深浅的把控,既要建设浅滩,也要建设深潭。无论是干旱季节,还是水量很大的季节,或者河流枯水期与丰水期,都必须要确保河道流路保持顺畅。一般来说,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植石治理法的应用较为常见。运用此方法进行治理,可有效改善枯水期河道淤积的情况,同时能够建设良好的河床,为水生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营造水下紊流,来给水下生物供氧,确保好氧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以及繁殖。

水质修复方法的运用,能够增强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不过需要做好空间设计和治理方法的选择。在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时,要结合植物的属性以及生长情况等,了解水面的变化,在周围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增强河道的生态能力,比如吸收能力。除此之外,进行水面布置时,必须要从航运以及泄洪等方面入手,做好综合分析再进行布置。一般来说,水质修复工作中多运用外源生态消减技术以及水体复氧技术等。具体选择时,要结合河道景观以及河道空间布置等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及方法合理运用,对保证生态河道治理效果和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等,做好生态河道治理效果的有效把控。

参考文献:

[1]邱云健,杨慧玲.关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态河道整治的思考[J].四川水利,2018,39(01):74-77.

论文作者:佘大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生态河道治理中若干问题之浅析论文_佘大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