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的博弈研究
姚 健(中铁房地产集团华中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 要】 本文从商业银行融资风险的角度出发,运用博弈模型,得出将风险合理分配在项目参与主体之间是商业银行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关键。并就模型产出结果,为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PPP项目;商业银行;融资风险;博弈论模型
1 PPP模式的发展
PPP模式的早期应用,是在1992年的英国,当时称为私人融资计划(Private Financing Initiative,PFI),是进一步推动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的重要模式,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1]。
在世界范围内,对PPP模式的概念和应用的研究也一直进行。世界银行对PPP的定义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就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签订的长期合同,其中社会资本承担实质风险和管理责任[2]。国内外学者对PPP模式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点,总结PPP的定义如下:
①PPP是一种长期合同关系,合同参与方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②不同参与方之间需要进行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③PPP项目的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3];④私人部门在PPP项目中负责部分或全部融资,其收益来自“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政府负责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4]。
2 商业银行外部风险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中可以发现存在着多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需要确定模型的基本假设与相关变量设置,构建相关博弈模型来进一步分析博弈参与方之间关系,以便找到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2.1 对参与方的假设
已知PPP项目博弈模型中存在三个参与方,即政府、商业银行和PPP项目私营公司。假设此次博弈为完全信息博弈。三个参与方均满足“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即在一定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每个参与方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每方都以总体效用最大化为共同目标。
2.2 参与者行动策略的假设
面对PPP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PPP项目私营公司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是否愿意承受PPP项目的风险的行动方案为(诚信,不诚信),商业银行面对PPP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否能承担PPP项目风险的行动策略空间为(管控有效,管控无效),政府是否愿意承担PPP模式带来的风险和收益的行动策略空间为对PPP项目的(审批,不审批),并假定商业银行内部的管控是否有效与银行自身管控成本、政府审批项目的态度以及PPP项目私营公司违约成本有关。
2.3 效用
政府、PPP项目私营企业、商业银行在PPP项目中的效用与参与项目中的收益、成本有关,是其参与项目的风险满意度,其中收益是风险的补偿,成本是承担风险付出的代价。假设PPP项目中有m种风险,用表示第i方承担的第j风险,其中:1≤i≤3,1≤j≤m。
目前,大多数报业机构都在“两微一端”上进行内容生产和营销宣传,但是一些机构在新媒体运营时仍然只是将传统的报纸内容直接复制到微信、微博,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内容,未转换思维。因此,报业机构应培养专业的新媒体团队进行运营,在新媒体语境下,进行新闻撰写和宣传,以更易接受的方式表达新闻,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体验,让用户参与其中。
根据上述模型的假设条件,各参与方的行动策略组合包括(审批,管控有效,诚信)、(审批,管控有效,不诚信)、(审批,管控无效,诚信)、(审批,管控无效,不诚信)、(不审批,管控有效,诚信)、(不审批,管控有效,不诚信)、(不审批,管控无效,诚信)、(不审批,管控无效,不诚信)。政府、商业银行和PPP项目私营公司三方参与者博弈树如图1所示。
(1)最终决策节点,即PPP项目私营公司是否可以承担PPP 项目风险,当(Y3-C3)>0,即 PPP 项目私营公司参与 PPP项目的收益大于该公司不诚信时造成的损失,对PPP项目私营公司而言,诚信是最佳策略,此时存在3个Nash均衡点:(审批,管控无效,诚信)、(不审批,管控有效,诚信)、(不审批,管控无效,诚信)。 当(Y3-C3)>0 时,即对 PPP 项目私营公司诚信带来的风险满意度小于不诚信的风险满意度,对于该企业而言,不诚信是最佳策略。
当需要感冒药来缓解症状时,尽量只吃一种药,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能选择单一成分的尽量用单一成分药品。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要针对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含有同类成分的不同感冒药不要同时服用,比如“艾畅”和“惠菲宁”,同服可导致伪麻黄碱过量。
设Di为第i方的效用,即风险满意度,当Di>0时,表示第i方承担风险小于其为风险付出的代价,则此时对第i方而言为最佳策略,反之,第i方不会选择此策略。
3 商业银行外部风险博弈分析
3.1 模型构建
博弈均衡:该博弈为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政府作为主导可以努力使总体的效用最大化。根据纳什定理,该风险分担博弈模型存在纳什均衡。
销售商品赠送其他有偿购入的商品,该商品在购入时成本应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账户,因此在商品发出时不需要确认成本;但采购时已计入进项税额的增值税在商品发出时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图1 政府、商业银行、PPP项目私营公司三方博弈树
3.2 博弈分析
例8 Cu2S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 和 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中间及顶端决策节点。当企业选择不诚信时,此时应该在政府与商业银行中选择风险满意度较大者承担风险较为合理,若政府、商业银行均不愿意承担风险,即选择战略⑧时,三方合作失败。 当(Y1-C1)>0 且(Y2-C2)>0,(Y3-C3)≤0,对政府而言,审批是最佳策略,对商业银行而言,管控有效是最佳策略,即选择战略②时,此时存在2个Nash均衡点,即为(审批,管控无效,不诚信)与(不审批,管控有效,不诚信),此时应该在政府与商业银行中选择较大者承担风险较为合理。当(Y1-C1)>0 且(Y2-C2)≤0,(Y3-C3)≤0,即选择战略④时,此时存在1个Nash均衡点,即为(审批,管控无效,不诚信).项目所有者—政府为融资过程风险的唯一承担者。当(Y1-C1)≤0且 (Y2-C2)>0,(Y3-C3)≤0, 即选择战略⑥时, 此时存在 1 个Nash均衡点,即为(不审批,管控有效,不诚信),PPP项目私营公司为融资过程风险的唯一承担者。
依据风险分担原则中的风险分担与收益相匹配原则、风险分配与控制力相对称原则,分析上述博弈模型可得:商业银行、政府、PPP项目私营公司中风险的偏好系数越大、风险控制能力越强的一方,越适合承担该风险,同时其收益也最大,项目整体满意度也最高。
从博弈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政府作为主导,若要顺利引入商业银行的投资,就需要减少PPP项目私营公司的不诚信行为。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PPP项目私营企业的审核,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选择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企业,通过银行担保和银行补贴、税务支持等方式提高PPP项目私营公司的风险满意度。而项目公司不应该仅依靠政府行为,需要针对PPP项目特点针对性的提升公司竞争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良好的PPP项目也是获得巨大收益的来源。商业银行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前提下,应该建立PPP项目风险管理专职部门,深入了解PPP的项目特点和风险因素,系统分析防范各阶段防范风险的关键因素、谨慎选择PPP项目、设计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来堤防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担机制是解决PPP项目资金支持的重要问题,政府作为主导,需要选择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PPP项目私营公司,同时通过银行担保提升PPP项目私营公司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满意度,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内部管控更好的规避风险,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的PPP项目融资研究也能更好地推行PPP模式的发展,才能有效缓解政府压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谭佳婧.商业银行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 .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6.
[2] 李梦晖,孙英隽.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基于三方静态博弈模型[J] .科技和产业,2016(9):154-158.
[3] 纪彦军.我国PPP模式及其发展瓶颈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7.
[4] 伍 迪,王守清.PPP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 .工程管理学报,2014,28(06):75-80.
【中图分类号】 F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066(2019)08-0304-02
收稿日期: 2019-6-27
作者简介: 姚 健(1978-),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房地产开发研究工作。
标签:ppp项目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博弈论模型论文; 中铁房地产集团华中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