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开放论文,中国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8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每一重大进展,都是在邓小平的指导下进行,都留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印迹。

邓小平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8年前,中国依然奉行着封闭型经济建设路线,闭关自守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由此也一再错过世界经济变化带给中国的发展机遇。是邓小平亲手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道路。

邓小平在精辟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对外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结论。他不止一次告诫自己的人民:“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认为: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

邓小平还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论证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他一直强调要认识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基本国情。为此,要建成现代化强国,不仅要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而且还要善于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管理科学和资金。

针对一些人对实行对外开放的担心和疑虑,邓小平从国家长远利益着眼,阐述了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的思想,“开放伤害不了我们。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要意识到这一点,但不难克服,有办法克服。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对外开放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大门已向世界敞开。可以肯定地说,没有邓小平,中国人至少还要在封闭状态下生活更长时间。

邓小平设计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蓝图

如何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中国照搬照抄。邓小平设计了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

一、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区域,实行

全方位开放。

在邓小平的倡议下,1980年,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创办了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视察特区并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就。此后,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设立开放城市和开发区。1984年4月,中国决定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并把厦门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岛,相继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从此,中国沿海从南到北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并向广大内地辐射,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1990年6月,在邓小平倡议下,开始兴建上海浦东新区,旨在带动上海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开放和开发。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导下,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务院相继开放了一批边境城市、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这样,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地带——广大内地逐步推进的多层次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二、全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邓小平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可以互通有无,而且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获取比较利益,主张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资是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邓小平倡导大胆利用外资:“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邓小平还反复强调,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积极引进国外人才,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三、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相辅相成。

邓小平倡导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和前提的。对外开放反过来也会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他强调:“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四、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

邓小平认识到对外开放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它首先会遇到传统经济体制和“左”的思想的障碍。因此,不解放思想,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真正地对外开放。改革是开放的前提和保障。开放也是改革,是对闭关自守的否定。通过对外开放,人们会重新认识旧的经济体制,增强改革观念和改革的主动性,借鉴别国的经验,减少改革的失误,加快改革进程。18年来,对外开放大大促进和丰富了中国改革的深度和内涵。吸收了外国现代化市场经济的经验,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邓小平,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取得如此好而快的进展,也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绩。

中国对外开放18年的变化和丰硕成果

一、18年来,中国已同世界上227个国家、地区建立起经济贸易联系,不仅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而且使人们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学习了国外经验,打开了思路,找到了正确的改革目标,增强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二、从建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沿海城市和地区,走向沿江、沿线、沿边和广大内地的全方位开放;从开放第一、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多领域、多层次开放,带动了国民经济迅速持续地成长。

三、外贸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提高到1996年的2899亿美元,增加了13倍,其中出口增加14倍,年均增长15%以上。在世界排名由26位升至11位。进出口总值占GNP的比重已超过40%。90年代以来,外贸从过去长期逆差转为经常顺差,进出口商品结构大为改善,工业制成品成为出口主体,机电产品成为出口主力。外贸体制向国际惯例靠拢,外汇管理实现了单一汇率和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

四、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弥补了资金不足,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营销手段和经济信息,培养了人才,推进了改革,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979年至1996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共达2922亿美元,其中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约1150亿美元,外商投资1772亿美元。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14万多家,就业职工1700余万人。1995年,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4.55%,上交税收占全国的1/10,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1%。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规模宏大、质量提高的新阶段。

五、走出国门办企业,承包工程,输出劳务,实现国内外经济双向交流。1979年至1996年,累计签订海外承包工程合同达5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近400亿美元,先后派出劳务人员130余万名。1996年底在国外的劳务人员28万多人。到1995年底,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已有4800多家,中方投资额53.4亿美元。

18年的对外开放实践,大大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国民经济总体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证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对外开放将坚持下去,不断扩大,提高水平

邓小平开创的对外开放事业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的对外开放必将坚持下去,并在解决开放存在的问题中,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一、中国将积极利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扩大资源配置空间,通过对外融通生产要素资源,消除本国经济增长瓶颈。

二、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尤其要加快进口管理体制、涉外税制、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外贸企业机制。要有步骤地放开外贸经营权,使国有外贸企业尽快成为与其他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政府部门主要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尽量减少行政管理方法,要发挥汇率、利率、税制、进出口信贷、保险等杠杆在调节进出口活动中的功能,完善外贸代理制;要加强行业组织的协调管理,严厉打击走私活动。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条件下,致力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方针,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要完善对外资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导向,逐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在平等互利、防止外商垄断的原则下,争取有利的合作条件。在引进技术中,重视吸收、消化、创新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国内技术水平。

四、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要从政策优惠型转为功能型,提高开放水平,加强同香港及国际社会的经济联系,增创新优势,并发挥对内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内地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以若干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为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开放工作。

五、积极发展企业的跨国经营业务,扩大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

六、大力培养国际金融经贸人才,进一步提高涉外领域工作人员素质,以适应日趋繁复的国际合作需要。

标签:;  ;  ;  ;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