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研究论文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研究论文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研究

□ 黄东超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信息传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国际传播当中,新闻翻译是一种重要的实施手段。新闻翻译在策略上应该进行正确的选择,遵循科学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跨文化的视野,充分考虑受众,注重对信息的把关,从而使信息能实现顺利的转换,更好地为受众所接受。

关键词: 国际传播;新闻翻译;策略

国际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介使信息能跨越国界传播,新闻翻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从本质上看,新闻翻译无疑是国际传播活动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具备国际传播活动的基本属性。为了使新闻翻译更好地发挥促进国际传播的作用,在实现信息转换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合理地运用语言及翻译技巧,让新闻信息更好地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在国际传播的视角下,新闻翻译应该遵循如下几个重要原则。

一、科学的原则

新闻翻译的目的在于信息的传播,只有确保翻译的内容能够被人们顺畅地接收,新闻翻译才能够真正起到在国际范围内传播信息的作用。为此,在国际传播视野下,新闻翻译应该注意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要遵循易于理解的原则。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新闻翻译必然会涉及跨文化的问题,文化上的差异会使人们在面对相同的信息时出现不同的理解,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理解障碍。为此,在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新闻翻译必须考虑到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翻译人员必须对所翻译的新闻内容及其背后的跨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将新闻信息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实现信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转化,从而消除文化隔阂对于人们理解新闻信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有确保翻译出来的内容是易于理解的,人们才能够顺利地理解新闻要传递的信息及其背后的具体内涵,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二是要遵循准确性的原则。还原事实是作为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新闻翻译中,如果无法做到将新闻中的信息完整准确地翻译出来,使得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歧义,甚至是出现严重的错误,就会使新闻信息在国际传播中出现重大的负面影响,掩盖客观事实,对于舆论的引导、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国际传播的视角下,由于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同,新闻翻译出现信息失真、歧义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为此,在新闻翻译中必须遵循准确性的原则,对于翻译的准确性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措辞的精准,从而在翻译中将新闻的原意准确地表述出来,以确保人们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误解。

二、合适的翻译方法

美国的翻译家、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远远比由于语言结构差异带来的问题更为复杂。在国际传播视野下,新闻翻译还应该根据具体的信息内容,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将新闻中的信息完整、准确地转换出来。新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直译法,即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使目标语言在句法结构、表达形式等方面与源语言保持一致。直译法具有语言鲜明、简洁、生动的突出特点,能够将原文的形式与意义完整地再现出来,让读者能够领会到源语言的风采;二是意译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由翻译”,该译法并不拘泥于源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只是维持目标语言与源语言的内容一致即可。意译法通常要将源语言的结构打破,并进行重组,有助于打破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困难,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与理解;三是音译法,它是一种以原文的发音为依据来翻译的方法,它不仅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而且可以给读者直接传达源语言的审美情趣并传递文化信息;四是音译加注法或直译加注释法,即使用音译或直译法进行新闻翻译时在目标语言中添加注释,根据句子结构和形式等具体情况,在句中、词尾或者是篇末通过加注释把源语言在译文中没有显现出来的内涵传递给受众,起到再现源语言的文化价值,释放翻译过程中被压缩的信息的作用。该译法在新闻翻译中被广泛使用,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译法;五是编译或改译法,这是一种为克服新闻翻译中语言习惯差异的方法,其需要以特定的要求为依据,将原文中的形式,或者是部分内容,甚至是源语言的风格进行调整或变异,使新闻的目标语言译文更加符合当地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是一种常见和可行的归化处理手段。

在新闻翻译方法的选择上也必须注重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合适的选择。首先,如果新闻翻译受众的兴趣与文化差异过大,那么在选择翻译方法的过程中就不能完全拘泥于原文,而应该根据受众的情况着眼于原文中的核心信息,去繁就简。这时就可以选择编译或改译法,围绕着核心的信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改编,重新调整原文的形式。在翻译中通过调整原文的语序,将原文中不必要的信息省略,添加新的信息。这样译文虽然在表述上和原文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传播核心信息上却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当新闻翻译中出现两种语言之间词汇无法对应的情况就可以选择音译法。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源语语言以及译语语言在某些情况下缺少对应词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创造新的词汇与之相对应,而直接采用源语语言的发音创造新的词汇以填补空缺。最后,在直译法与意译法的运用中必须避免走极端。无论是使用直译法还是意译法进行翻译都应该建立在透彻了解原文的思想与情感的基础上,然后结合基本的准则进行翻译,直译法不等同于“死译”,而意译法也不等同于“乱译”。译者应该认识到直译法与意译法是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不可分割,而并非是互相排斥的。在国际传播视野下,新闻翻译应该力求将直译法与意译法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内容,在该选择直译时采用直译法,包括专业术语甚至成语的翻译,在该采用意译时就选择意译法,将这两种译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交替使用,从而不断提升新闻翻译的水平与质量,给读者提供更加易懂的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三、跨文化的视野

众所周知,新闻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新闻信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不仅仅局限在信息传播中语言载体的转化上。新闻报道作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其信息中必然会包含着不同群体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重要体现,起到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新闻翻译中如果仅仅实现语言的转换,这是机械的翻译。只有在语言转换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移植,充分考虑文化的因素才是好的新闻翻译。而将新闻翻译置于国际传播的视角下,其必然会涉及新闻信息的跨文化传播。因此,新闻翻译中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就是一个必然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这就要求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者必须拥有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不仅要对译语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源语国家的文化也必须有足够的了解,全面掌握译语及源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在进行新闻翻译之前,必须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对比研究,形成对于译语及源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等的正确认识。从而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而出现误译的现象,或者是选择不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以使译文能够在保留及移植原文文化特征的前提下,还能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与阅读习惯。同时,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者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具备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认知。译者对于可见的或者是表面的文化现象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而且面对与其母语文化相反,较为显著的文化特征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还应该具备利用理性的分析手段,提取出与其母语文化相反的文化特征的能力,还能够站在异文化持有者的视角下进行异文化感知,从而形成文化融入文化移情的能力。

群众路线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经济建设大发展的核心方法,群众工作是我党最具特色的政治工作。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政治、历史地位的改变,党的执政根基始终是广大群众。党的智慧源于群众的智慧,党的发展依赖于群众的发展,党的领导植根于群众的支持。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党群关系恶化迹象明显,党的核心凝聚力受到严重的影响,社会稳定性也受到极大的冲击,我党必须进一步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党的核心凝聚力,构建新时期的社会凝聚力。

PCCPL、SP采用无溶性特加强级环氧煤沥青喷涂,干膜厚度600 μm;DIP管外喷涂金属锌 (含锌量不小于99.99%),重量不少于 130 g/m2,再涂敷沥青漆或环氧树脂漆,涂层干馍平均厚度≥70μm,局部最小厚度不小于50μm,最大干膜厚度<250 μm。

四、充分考虑受众

今年9月20日,由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建设的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中国林权交易(收储)中心正式落户云南。作为我国发展“互联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国林业“双中心”将助推云南打造成为全国林业大数据服务及林权(收储)交易服务的集散中心,为国家决策、企业发展和林农增收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服务云南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五、注重对信息的把关

注释:

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实践为例,通过专家访谈、网络交流等途径深入调研学科用户的资源与服务需求,汇总分析“双一流”背景下不同学科对文献资源的评估与建议,结合当前资源采购模式与现状,重点探讨“高峰”“高原”学科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资源建设的实施策略。

张连长:“还有意见以后再提,给你的半分钟过了!第一排听我口令,向前一步——走!向右——转!你们都跟着他,把麻袋收集到仓库去!”

总而言之,在国际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翻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翻译的存在使得本国的新闻信息可以顺利输出,也使得国外的新闻信息能够传入国内,起到了信息沟通的桥梁及纽带的作用。为了使信息的传入与输出都能够顺利进行,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国际传播的特征,从而采取科学的策略来实现信息的转换。

一方面,在由内而外的信息传播中,新闻翻译的选材应该主要关注正面报道,从而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的作用。在新闻翻译中尽量将有助于为本国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新闻内容传播出去,使国外的读者能够对本国形成一个正面的印象。另一方面,在由外向内的信息传播中,新闻翻译应该注重于外来有害信息的消除,对于传播到国内的信息进行选择与过滤。从而使新闻译文与本国的文化、政治体系、宗教以及意识形态相适应,以避免有害的信息对于本国的读者造成误导。

在新闻翻译中,原文的主要读者是源语语言的使用者,而译文的读者则主要是译语语言的使用者。因此,在国际传播视角下新闻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新闻受众转化的过程。而源语语言的受众与译语语言的受众通常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其社会背景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有可能导致受众无法接受新闻翻译作品,或者是新闻翻译作品不适合受众阅读的问题。因此,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不同受众的角度思考合适与否、接受与否等问题,从而再对译文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新闻翻译作品更加容易被受众接受,也更加适合当前的受众。其中,不同的政治环境对于新闻翻译作品的受众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闻翻译中应该根据受众身处的不同的政治环境进行表达策略的调整。针对政治敏感的题材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编译或改译法,对于原文的形式、内容、风格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新闻翻译作品能够更好地适应译语语言受众身处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通过在新闻翻译中对词语、语段等的改译避免部分不适内容对本国读者思想健康造成危害,更好地应对意识形态问题对于新闻翻译的影响。

六、结语

新闻翻译在国际信息传播中不仅是一个文字转换者,同时也是一个传播者。在新闻翻译中需要在翻译文本的选择上进行科学的把握,对于信息的传入、输出两个过程选择不同的策略,以扮演好信息把关者的角色。

在国际传播视角下,信息的传播主要有由内而外和由外向内两种流向。新闻翻译不仅承担着将本国的新闻信息向外输送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将别国的新闻信息向内传递的功能。通过由内而外的信息传播,可以起到扩大本国的影响,推动合作交流,从而为本国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由外向内的信息传播则是将外语新闻利用本国语言进行表达,将国外的信息传递给国内的受众,从而使国内的受众能够了解外界的信息。因此,新闻翻译中,译者承担着信息把关者的重要职责,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正确的策略,对于流出的信息和流入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把关。

①祝海林.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选择[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②韩霞.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8 (10).

③刘立.新闻翻译策略的跨文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9).

④罗刚.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选择分析[J].神州,2017(05).

⑤程光玲,崔瑞红.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化差异对报刊新闻翻译影响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04).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标签:;  ;  ;  ;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