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校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已经胜利结束,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正在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1 从事基础教育的干部、教师对《决议》的颁布尤感及时,尤感亲切。长期以来中小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从德智体等方面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阵地。在实际工作和学习领会《决议》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的事业,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行各业要齐抓共管,学校、社会、家庭应连成一体,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的整体合力。《决议》的颁布,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也为中小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作用的更好发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2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中小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精神文明的内涵完全一致。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应紧紧围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等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实际的教育活动。
《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说各级领导是十分重视的,各个学校是尽心尽力的,始终注意弘扬主旋律,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开展了许多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教育活动,不少学校还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就总体来讲,中小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比较薄弱,经常紧一阵松一阵,不能做到一以贯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尤其是长期受小环境和大环境相悖的困扰,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比较脆弱,加之思想道德教育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硬的指标,因而给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
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要认真学习《决议》,吃透《决议》精神。《决议》的第三部分:“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总结了以往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和问题,研究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我们尤其应联系实际认真地学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坚持全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实际,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切忌成人化、单一化;既要坚持远大的理想目标教育,又要教育学生从小事、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要解剖一些典型的反面案例,让学生自我评析,从正反两方面明辨是非;既要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又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基地,理论和实际密切相合。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学校里、课堂上、书本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锤炼。
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要从基础抓起。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中小学的科学文化教育要按照人的成长规律、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在体系,以及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传授。随着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知识结构会发生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会有差异,因此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应该随之改革。我国中小学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已全面开设,单一的学科建设正向综合化转变;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得到更新;人口、生态、环境世界三大共性问题也已列入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总之,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成果都在深入浅出地渗透到中小学校的科学文化教育之中。
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有过一定的影响。“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片面性。我主张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又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知学”、“爱学”、“会学”,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们强调学生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学习。鉴于以往我们较多地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中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构建自觉、自动、自主的学习主体。近几年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主体教学实验,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如:黑龙江矿院胥长辰的“学导式”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武汉师院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辽宁盘锦实验中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山西省教研室白鸿胜的“读议练讲评单元教学法”,以及上海青浦县顾泠沅等人的“成功教育”、北京一师附小的“快乐教育”、北京海淀28所校的“和谐教育”等实验。笔者本人主持的北京、山西、陕西共36所中学正在进行的实验,即“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实验”(中学JIP实验),全面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出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16字教学原则,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
提高中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要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创造”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培养学习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总的趋势。传统教育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压抑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现代教育注重顺其自然,积极引导,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现代社会创造了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广阔领域,先天和后天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之间的极大差异,教育者的责任是善于将这种差异进行分析、引导,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积极培养。这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群体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一批优秀的特长学生也定会脱颖而出。
民主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过程,民主法制教育也要从青少年抓起。当前,刑事犯罪案件增加,刑事犯呈年轻趋势的现实,引起社会以及学校干部、教师的深刻思考。青年学生中民主意识混乱、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相当严重,加强青少年的民主法制教育刻不容缓。遵纪守法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是适应法制社会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民主法制教育,要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分层次进行。要通过形象化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要通过对《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宣传、学习,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
发挥好中小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作用,顺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首先要切实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克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其次,要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进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可能有成功的素质教育。
第三,要构建精神文明和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尤其是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社会参与等等,要有切实可行的导向与制约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根本建设、长远建设,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决议》的颁布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好的大环境,我们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则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营造好自己的小环境,使中小学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地,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