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概念亟待更新_银行论文

信贷概念亟待更新_银行论文

信贷理念亟待更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在一部分银行信贷业务中仍存在着一些陈旧的理念。

(一)畸形的银企关系。主要表现在:银行对贷款企业进行调查时,所关注的是企业“国有”金字招牌、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背景、企业的知名度,所希望的是这些新发放的贷款能给银行带来多少派生存款、完成多少公存任务。银行在贷款审查时,所关心的是这笔贷款有没有领导的条子,企业跑贷款有没有铺好路子。银行在贷后检查时,更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企业只要开工就行,贷后检查报告复印后即是下期的报告。贷款到期企业无法偿还时,便通过借新还旧倒借据、展期,注入新的贷款,人为掩盖贷款形态,阻止信贷风险的暴露。为取得利息收入,就以贷收息,造成虚假利润。企业方面则表现为:申请贷款时,不走正道走后门,托关系,找门路。对银行调查,提供虚假报表,把企业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贷款偿还承诺一脸真诚。获得贷款后,改变用途,盲目建设,最终入不敷出,无力偿债。到贷款偿还时,有钱不还,恶意欠息,转移资产,有的搞所谓的股份制改造,架空银行债权,转到其他银行开户,不与贷款行往来。有时企业还利用银行“以贷引存”的心理,进行“以存引贷”,获取银行的贷款。为避免受制于一家银行,得到更多贷款,就全面撒网,拆东墙补西墙。

(二)风险意识差。一是贷款投放没有把企业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是出于“保”、“包”的思想,继续对一些负债率高、现金流量不足、还款能力差的企业发放贷款。二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对企业,尤其是表现较好的企业,便放松条件,连续不断地注入贷款,最终酿成信贷集中性风险,造成巨额损失。三是信贷管理舍本求末,重贷轻管,重收利息,轻收本金。长此以往,企业改变资金用途,短贷长用,正常运转完全依赖银行贷款,一旦市场变化,便陷入困境,形成不良贷款。四是应付考核弄虚作假,人为掩盖不良贷款形态。如对产品无市场、发展前景暗淡、不能偿还银行利息的企业,为了防止贷款形成不良,搞所谓的“援助”、“活化”,投入新的贷款,从中收回原有贷款利息,或者发放新的流资贷款收回技改贷款。这样一来,表面上企业能还本付息,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终使银行贷款风险进一步集聚和扩大。

(三)信贷决策的非科学化。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决策一直盛行经验型决策模式,独断决策、随意决策,简单决策等成为银行信贷决策的典型特征。这种非理性化决策导致的结果是信贷资金投放失误,形成风险。决策前不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不重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等重要业务指标的分析,看不到企业潜在的风险。对市场的改变,银行反应迟缓,出现不良贷款在所难免。

(四)银行信贷管理不适应新的经济模式。一是银行在对股份制企业,特别是集团制企业的贷款投放上没有经验,分级经营,分散授权,使这些企业能够多头取得贷款,母子企业间相互借用贷款,资产被任意转移等。导致银行贷款被挪用,银行债权悬空。二是盲目追捧上市企业,降低对上市企业的贷款标准。三是不重视中小型私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四是信贷结构调整滞缓使银行贷款受损。

(五)银行信贷业务仍然存在官商作风。尽管银行的企业化已得到确认,但由于银行的特殊地位,长期以来仍然被视同准政府机关。干部管理套行政级别,内部机构设置重叠。再加上经济领域资金的长期求大于供,企业纷纷托关系找银行贷款,这使银行产生一种优越感。等客上门,以官商自居。不主动选择优良客户,不重视搞市场营销,不注意市场信息,缺乏调查研究。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关心。

上面这些问题是当前银行信贷工作的致命点,亟待认真解决。

(一)重塑新型银企关系。首先,银行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关系。银行与企业双方不存在隶属与管理的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双方都可自由地相互选择。其次,银行与企业双方存在利益关系。银行的利润来源于企业,企业的经营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双方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这种利益的统一性,促使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以求增加盈利。再次,银行与企业双方应是诚实、守信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无信则不立。一方面银行履约放贷,另一方面企业履约偿还本息。

(二)建立科学的信贷决策系统。其一,决策目标应是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其二要建立决策信息来源渠道,保证取得可靠的信息。其三是要完善信贷决策的制约机制,建立严密的授权与转授权、集中授信制度,落实审贷分离、集体审批制度。其四是要掌握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的各种手段,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对企业法人的品德、才干、企业的资本、担保、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责任制度,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树立风险意识。一是要建立信贷管理责任制,将贷款风险与信贷管理人员的利益挂起钩。二是从贷前调查到贷后管理,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三是要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四是要制订风险处置措施,保全银行资产,防止损失的扩大。

(四)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信贷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新观念,懂得社会经济的一般规律,具备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敬业精神。

标签:;  ;  ;  ;  ;  ;  ;  

信贷概念亟待更新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