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医院 福建泉州 362300)
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300例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150例。对照组行传统穿刺方法,实验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保证两组护理方法、条件及质量一致,以此为前提,对比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7.33%(11/150)较对照组28.00%(42/150)低,患儿家属满意度93.33%(140/150)较对照组74.00%(111/1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护理中,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儿;护理;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又被称为套管针,具有管壁光滑、柔韧性强、保留周期长、对血管壁压迫小等特点,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恐惧与痛苦,同时还可减轻患儿家属心理压力,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已作为一项新型护理手段应用于临床[1]。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由于患儿处于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其生理及心理需求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当前静脉留置针使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使用问题[2]。本研究选取300例门诊患儿,通过设置对照组,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300例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150例。其中实验组女56例,男9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52±0.79)岁;对照组女58例,男92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年龄(4.94±0.80)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且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穿刺方法,即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实验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应用美国BD公司提供22~24 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血管通常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常规消毒处理,稳定穿刺手势,针头与皮肤维持15~30°,进针,回血后降低角度5~10°再次进针0.2 cm,针芯退出0.5 cm左右,以针芯作为支撑,顺穿刺方向,缓慢推进塑料外管,直至进入静脉内,针芯抽出后,松开止血带,确认输液通畅后,连接肝素帽,并以透明敷贴覆盖;待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调速器,分离肝素帽与针头,作封管处理。
1.3 观察指标 保证两组护理方法、条件及质量一致,以此为前提,对比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以我院自制护理及穿刺满意量表评价,量表共100分,分为十分满意(>85分)、一般满意(75~85分)、不满意(<75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用n(%)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7.33%较对照组2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为减少患儿痛苦,儿科临床多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穿刺前须选择血流丰富、富有弹性,且较粗、较直血管,穿刺时需做到准、轻、稳,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3]。穿刺成功后需及时固定静脉留置针,但若患儿治疗周期较长,易发生留置针脱落现象,护理人员须于无菌条件下对留置针进行护理干预,及时更换透明敷贴,降低继发性感染发生风险[4]。此外,留置针留置时间通常为4 d,不得长期应用;留置期间,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皮肤异常反应,一旦出现红肿、疼痛、发热、压疮等异常现象需迅速拔针,且拔针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如:(1)穿刺血管过细或穿刺区域弯度较大,易致使送套管破坏血管壁;(2)注意穿刺针是否刺破血管。输液完成后,为反复利用留置针,需关闭留置针开关。此外,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医务人员还需不断提高对无菌操作重要性认识及操作娴熟度。本研究中,实验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7.33%较对照组28.00%低,患儿家属满意度93.33%较对照组74.00%高(P<0.05)。结果充分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继发感染及药液外渗等穿刺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减少患儿痛苦,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颖.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91-192.
[2] 张晓影.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6):180-181.
[3] 周佩艳.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3):373-374.
[4] 黄燕.小儿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法的临床应用6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6):137.
论文作者:刘文星1 林春益2 曾莹莹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家属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