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数学教学,是实施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
一、创设的情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情境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不仅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而且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也有很大的补充,要精心钻研教材挖掘社区中的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教学《垂线和平行线》时,从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入手,问:同学们,我们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筷子弄掉了,当筷子掉地上时,两根筷子的位置会有几种情况?请画出来。学生画好后,接着请学生把画好的图分类,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案例:教学《比例尺》时,在第四环节“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是这样设计的:求图上距离。师:看南涧县城平面图,现在要标上南公园,估计一下我校离南公园直线距离有多远?(20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①独立思考,试试看,如感觉有困难小组内小声讨论。②评讲: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算?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小结:求图上距离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③如何画?自己画画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常规去画,注意方向。)
三、尊重学生个性,在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最优化。
在课堂上,学生既要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又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既要建构数学意义,又要建构伙伴关系,还要建构积极进取、充满自信的自我。数学学习是不是活动的、合作的、富有反思的,学生能否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理念与行为。也就是说,要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就需要老师的实时帮助和点拨。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注意倾听,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善于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猜想、验证、比较、推理、实践、交流等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较深的印象,真正让所学知识成为己有。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的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在教学12×3等于几时?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接着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估算:12×3≈30(12人)
口算:10×3=30 2×3=6 30﹢6=36 (11人)
12+12+12 =36(27人)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创新教材内容,在教材与教学的融合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体验数学世界的美妙神奇。
所谓“创新教材内容”,一方面是指对课本进行个性化加工和处理,对原有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目标任务等进行较大调整,形成合理、生动、有效的教学预案。教师要一切从教材出发,认真研读、感悟、领会和创新教材。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真正吃透了教材,才能有效地用好“新教材”。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发和利用好本地课程资源,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
教学《比例尺》时,在“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画画比比”:1、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2、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3、 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
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由“要我说”向“我要说”转变;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由 “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更加和谐。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始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息息相关,通过设置悬念调动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进一步得到信任,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
作者简介:自凤花,女,彝族,生于1973年10月,1992年7月毕业于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 1992年7月至1996年8月在南涧县回龙山小学任教,1996年9月至今在南涧县示范小学任教。在此期间,参加函授学习,于2000年8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函授)。2003年10月被评聘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010年9月,被评选为“云南省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2013年9月被评选为“南涧县名师”,曾多次在省级、州级、县级的比赛中获奖。
论文作者:自凤花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黑板论文; 比例尺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