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川崎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川崎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小儿川崎病多发于男性,年龄主要为五岁以下的儿童,季节性差异较小,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11%,误诊率为15.6%,小儿川畸病患者实施阿司匹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较好。结论:临床医师更要正确认识川崎病,将误诊率降低,并在早期的诊断治理过程中,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实现川崎病患者预后情况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51-02
川崎病作为一种全身血管炎,常伴有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一旦基本病理改变之后常伴有全身血管炎,严重者,不仅仅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同时也可产生猝死现象。对于如何做好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有效诊治始终是临床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1]。我院通过对4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有一定的价值发现,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全部符合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川崎病指南的相关标准。其中40例川崎病患儿是典型的川崎病。满足的条件为:发热时间≥4d,临床中常伴有四肢末梢变化和双侧球结膜充血,急性期患者常伴有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同时患者口唇和口腔出现明显的改变。其中的5例为不完全川崎病,发热时间大于5d,伴有冠状动脉病。45例川崎病小儿患者中3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在6个月到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2)岁。其中6个月~5岁之间的川崎病患儿有40例,5岁~9岁之间的有5例。10例冬季发病,12例春季发病,12例夏季发病,11例秋季发病,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1.2 方法
川崎病小儿患者确诊之后,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加以选择,20例川崎病患儿实施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口服60mg/(kg?d),10例川崎病小儿患者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15例实施肠溶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进行同时治疗,连续治疗两个月,川崎病患儿治疗期间,进行能量合剂和维生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月进行一次上门随访,一周一次电话随访,用频数分布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结合百分比反应权重。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小儿川崎病多发于男性,年龄主要为五岁以下的儿童,季节性差异较小,5例为不完全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11%,7例误诊,误诊率为15.6%,入院诊断中的40例确诊为川崎病。7例误诊患者中,其中2例误诊为肺炎,2例误诊为猩红热,2例误诊为右颌下包块待查,1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关于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如表1所示。其中临床症状中,常伴有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以及指趾端脱皮等症状,其中皮疹占73.3%,球结膜充血占80%,指趾端脱皮占75.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45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典型川崎病(n=40)不完全川崎病(n=5)总阳性率
发热时间>5d405100%
唇红裂开26160%
手足硬肿18040%
肛周脱皮20248.9%
冠状动脉病5624.4%
皮疹30373.3%
球结膜充血35180%
指趾端脱皮28375.6%
淋巴结肿大24257.8%
2.2 检查项目情况
45例川崎病小儿患者检查中,其中3例患者的钠离子浓度小于130mmol/L,其中5例患儿的丙氨酸转氨酶不小于40U/L。18例心电图异常。关于45例川崎病小儿患者的检查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血小板增高的检查阳性率为100%,学细胞增高阳性检查率为88.9%,C反应蛋白阳性检查率为84.4%。
表2 45例川崎病小儿患者的检查情况
检查项目典型川崎病(n=40)不完全川崎病(n=5)总阳性率
血细胞增高35588.9%
血小板增高378100%
血沉增快31375.6%
中性粒细胞增高25362.2%
C反应蛋白阳性34484.4%
3.讨论
川崎病作为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急性的全身血管炎性病症,对于患者的生命有着严重威胁。关于川畸病的病因研究,侯玮[2]等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20例临床分析中研究表明,川崎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超敏反应,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疾病,一旦病理改变,将会出现全身性的中小动脉炎。陈国菊[3]等在86例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中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活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川崎病较为显著的一种特征,多发于婴幼儿,同时男性的发病率显著较高。韩疆[4]在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24例临床分析中研究表明,川崎病常伴有血管炎,并在肺血管拴塞逐渐扩张的过程中,其胸片更是伴有肺纹理的显著增强,血小板数量逐渐增加中,将会引起血液粘稠度的不断增加,同时在血流缓慢的状态中,不断的将血管炎症逐渐的加重。
我院通过对4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加以选择,20例川崎病患儿实施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0例川崎病小儿患者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15例实施肠溶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进行同时治疗,连续治疗两个月,川崎病患儿治疗期间,进行能量合剂和维生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川崎病多发于男性,年龄主要为五岁以下的儿童,季节性差异较小,5例为不完全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11%,7例误诊,误诊率为15.6%,入院诊断中的40例确诊为川崎病。7例误诊患者中,其中2例误诊为肺炎,2例误诊为猩红热,2例误诊为右颌下包块待查,1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关于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其中临床症状中,常伴有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以及指趾端脱皮等症状,其中皮疹占73.3%,球结膜充血占80%,指趾端脱皮占75.6%。45例川崎病小儿患者检查中,其中3例患者的钠离子浓度小于130mmol/L,其中5例患儿的丙氨酸转氨酶不小于40U/L。18例心电图异常。关于45例川崎病小儿患者的检查情况中,其中血小板增高的检查阳性率为100%,学细胞增高阳性检查率为88.9%,C反应蛋白阳性检查率为84.4%。可见,临床医师更要正确认识川崎病,将误诊率降低,并在早期的诊断治理过程中,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实现川崎病患者预后情况的有效改善。这一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的报道大致相同。本研究研究时,不仅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同时也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研究中的不足,还望指正。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更要正确认识川崎病,将误诊率降低,并在早期的诊断治理过程中,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实现川崎病患者预后情况的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田莉,袁越,王勤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1):45-47.
[2] 侯玮,魏增华.小儿非典型川崎病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1237,1240.
[3] 陈国菊,刘纯义.86例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7):485-486.
[4] 韩疆.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2):193-194.
[5] 刘婷,严文华,王波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173例的临床分析 [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4):716-718.
论文作者:周东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川崎论文; 小儿论文; 不完全论文; 患者论文; 患儿论文; 率为论文; 阳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