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手机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碰撞论文_王文文

教育随想——手机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碰撞论文_王文文

滨州技术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时不时“起哄”的课堂,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一个个有个性的孩子从未像此时的步调一致,当然,我的初衷并不是这种安静,可是,我的内心却是高兴的,也是欣慰的,更是兴奋的。在那堂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上的阅读环节,每一个学生都读得都很认真,其中包括几个上课迷迷糊糊的孩子,还有一个自入学以来就未学过一丝半点积极的孩子。我想,也许,这样的阅读对于这些孩子来讲,称不上什么进步,但起码,是一种好的改变。要说教育的意义,应该源于此,更应该归于此吧。

2019年9月20日,照常是17级高级1班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其中在讲第一个阶段中会涉及到幼儿在这一阶段获取对外界的信任的重要性以及成人如何帮助他们获取信任和安全感。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生动地了解这个知识点,我在课前为他们准备了一篇名为《这位心理学家的三个孩子都得了抑郁症,母爱的本质是什么》的文章,并通过微信的形式转发给大家。选取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三个:一,题目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忍不住想看看到底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孩子都得了抑郁症;二,文章图画文字穿插讲述,缓解只有文字的无聊;三,让学生体会手机除了刷抖音、看小说、追电视剧外,还可以学习知识。当然,这篇文章篇幅太长,实际上对于相对缺乏耐心,还长久不看文章的学生来讲,从头看到尾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所有人都做到了。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看完文章之后,接着看文章下面的评论。从每个人脸上看到的是很久没有见到的学习知识的认真,感受到教室里弥漫的学习过程的宁静。当时,我感觉自己正置身图书馆,和同学们一起,为了探求一个知识点,正努力的思考着。在这个过程中我特意观察几个上课不走心的孩子,同样的反应也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安静、认真。还有那个在所有老师眼里的最让人无语的,拿她没办法,顽固到滴“水”不进的小李同学,竟然抬着头认真地在看,我在她脸上看到了久违的表情,尽管是短暂的。重要的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分享环节,首先我由衷的感谢了同学们在我的课上认真地看完这样一篇长的文章,我为他们点赞。其次我恭喜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了学习,而不是把手机仅仅用来打游戏刷抖音追剧,很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的看过一篇文章了,还是篇幅是如此长的文章。让我一说,同学们脸上似乎出现了他们对自我的满意和肯定,因为这篇文章里面涉及到一个用猴子做的心理学实验,在分享这篇文章读了之后的收获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表示太残忍了,我想这就是孩子们的爱心吧,这节课有了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在在个分享环节表现的很积极,平时一声不吭,犹犹豫豫,课堂不活跃的学生,只是,很认真地听,听别人七嘴八舌地说着,不同的是,此时此刻,他们是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了,只是没有出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想,这也是一种进步吧,参与分很多形式,何况对于平时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努力。我没有再去追问他们,阅读应该是放松的,自由的一种学习,来日方长,我不想切段这条通往他们心里的路,我不能强求,我要尝试,让他们自己主动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否则,时间一长,这样的阅读就会沦为一种任务,让学生失去兴趣,得不偿失。

反思这节课,这样的阅读体验应该更深、更广、更灵活地进行下去。一是因为在我们这样的学情背景下,取得点滴的效果实属不易。我们应该认清,也应该承认我们共同面对的现实。我们的学生是一群从小被“遗忘”的孩子,缺失父母老师的关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几乎没有什么学习的兴趣,没有人生的目标,谈学习色变,谈上课忧伤,阅读成为一种被搁置多年的奢侈品。二是因为我们的学科背景。对着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讲授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理论课,而且要求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实在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即使是勉为其难地强行加入游戏活动,难度很大,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偏离教学内容就得不偿失。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将知识内化的有效方式。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的观点,大部分学生属于视觉学习型的学习类型。他们更喜欢通过阅读、看影视作品、关注图片表格信息,平时注重外表、着装色彩搭配和谐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且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指导他们学习需要多给他阅读机会,要说服他,也要让他看到一目了然的道理。比起单纯的讲授,听的艺术,我们不能忽视阅读的魅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至关重要,当然这里的阅读,也颠覆了原有书本的形式。我们很清楚,要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走进图书馆是很难的,要他们读我们学科的书就是更加难上加难,也就是拿几本言情小说罢了。因此,把如今高度发达的网络引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十分有必要了,尤其是利用好手机这把“双刃剑”,把学生从手机里解放出来很难,让他们脱离手机也不现实,在教学中利用手机是一种智慧。通过利用微信进行文章阅读的这堂课,学生不仅仅收获了与这节课密切相关的知识,并且拥有了久违的阅读体验。

我们要不断探索手机网络等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学,督促学生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学习生活中做出好的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

也许我会是众多探索者其中的一个,但是只要能让死气沉沉的理论课课堂恢复活的气息,拥有知识的生气,我都愿意为之努力。无论这种好的改变是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还是只是对于他们的自身和他们未来的家庭,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论文作者:王文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教育随想——手机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碰撞论文_王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