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探讨论文_杨慧

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探讨论文_杨慧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时代和社会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用电量的需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电力资源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它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传递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预防电力系统的突发事故,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关注,鉴于此情况,本文谈谈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相关内容。

关键词: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

1 导言

电力系统作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供电来源,电力在人类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由于电力系统设备具有跨度大,设备多等特点,电力系统经常会发展一些突然安全事故,例如雷击事故、电线杆被撞到事故、输电线短路事故等,为了更好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应急预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把应急预案进行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更快速的处理,故此本文将会针对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进行相关阐述。

2 数字化预案的概念

关于数字化预案,目前尚没有标准的定义,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的定义是将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3D图像显示技术等,应用于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中,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使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达到规范化、可视化的水平。

其实,数字化预案的概念是相对于文本预案提出的,是应急预案的表现形式之一。与文本应急预案以纸质文件为载体不同,数字化预案以计算机软件形式为载体,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应急预案流程和要素展示出来。其优点在于能够便捷地与其它信息系统集成,并通过模拟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而快速分析应急处置程序,提示应急策略,优选处置方案,从而使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效率大幅提高。

3 应急预案数字化需求分析

各层级的数字化预案系统由各级单位自行维护,实现分级维护、集中管理、联动运行、统一共享应用。总体上包括以下五方面需求:

3.1 适应性

数字化预案系统应能够适应集团总部和所属企业应急平台的运行环境,保持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的一致性。数字化预案系统和应急平台的其他子系统,应能够关联集成、交互应用。

3.2 实用性

能够把与预案相关的各类资料,如图片、视频乃至CAD格式文件等,妥善地关联组织起来。能够把应急资源信息和预案的要素结构关联起来。既能和目前预案编制的实际情况、实际流程进行对接,又能引导帮助用户逐步改进和提高预案质量。

3.3 实战性

能够支持用户制定预案处置步骤,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决策参考。在预案处置步骤中能够定义和分析该处置步骤所需资源力量的结构化描述,以便实战时可以据此快速检索出合适的资源,并直接通过应急平台的调度子系统进行呼叫调度。

3.4 自主扩展性

数字化预案的各类内容、资料信息用户能够自定义、自组织。应提供相应的分析、编辑、存储等便捷工具。预案的处置步骤、处置流程指令等信息应支持充分的自主扩展性。

3.5 可追溯性

预案应用实例、突发事件处置过程应该可以回放,以便于总结经验、完善预案。

4 数字化预案建设

4.1 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目的

目的主要在于加快应急信息传播、改进应急决策的科学性、适当性和合理性,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速度,同时使应急响应各层级保持良好的协调和统一,有效及时处置突发事故。

4.2 数字化预案系统层次结构

数字化预案系统分为四个层次:通信网络层、基础信息层、信息展示层、系统应用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通信网络层是有机维系各个层次的纽带和整个预案系统的物理基础,基础信息层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各层级管理人员指挥调度工作则由系统应用层来完成,而信息展示层为所有应急响应决策与处置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4.3 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

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应当以解决现存问题和提高现有水平为出发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不能一蹴而就。参照国内外建设经验及当前发展形势,电力数字化预案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3.1 预案数字化

预案数字化首先是通过应急预案电子文本对单位内部预案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实现结构化、系统化的预案管理模式,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实现预案流程的直观化,使预案清晰明了,便于查询及使用。通过网络媒体的便利性进行预案宣贯及学习,方便员工及时掌握应急预案动态,并可对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同时方便统计、分析,掌握员工学习演练动态,切实加强应急预案应用水平。

4.3.2 其次是预案编制、修订的电子化。

预案在统一编制、修订时按照层级关系进行逐级修订,通过系统合理制定预案编制、修订的方案、进度、审核情况、签发备案信息等内容。同时预案编制时可随时参考不同层级的预案编制情况,确保预案编制修订过程的“上下统一”。

4.4 数字化预案综合应用

4.4.1 多层次综合功能运用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失衡性、不可预知性等特点,又由于电力设备危险点多、危害性大等特点,电力系统的突发事件更具危害性和不可知和不可控性,因而突发事件处置维度大幅增加、难度大幅增加,因而各类信息及时有效的提供与反馈对于有效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时,同时将历次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进行收集,进行信息归类提炼集中,在出现类似事件时可通过通讯、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现场指挥人员进行提示等多层次综合功能运用,以为现场指挥人员做出适当判断与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避免应急指挥员疏漏或经验不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4.2 融合DCS、DSS、GPS等多套系统,完善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

将DCS监控系统中的监控数据、DSS消防报警联动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与应急预案系统融合运用,将现已成熟的电子系统与应急预案相结合,使已建设的信息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DSS火控数据报警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第一时间在应急指挥大厅大屏幕中投影现场情况,同时根据报警内容调取对应预案,立即提醒值班人员按照既定方式对报警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处置;在应急响应处置过程中,可通过GPS车辆定位系统全面掌握应急车辆行驶路线、所处地点等信息,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可利用应急通讯指挥,将现场视频资料实时传递至后方指挥部及应急值班,查找比对预案系统中的历史资料,与现场情况进行比对,为现场处置提供意见及建议。

4.4.3 建立三维预案演练功能

应急预案演练是应急预案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应急预案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预案编制完成后,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实战演练,只有符合实际、高效便捷的应急预案才是一部完善的预案。应急演练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同时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演练,所需耗费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导致预案编制完成后无法及时检验。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危险特性,预案在编制完毕、未经检验之前的时间段内,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二是实战演练存在瑕疵或重大缺陷需要重修。结果必然是:灾害不能有效控制致灾害结果扩大、重修及再次或三次演练,增加巨大预案建设成本。建立三维数字化预案系统即可在预案编制完成后马上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推演,及时较好地解决上述难题与不确定性,以达到了及时性、有效性、资源配置合理性和成本最优化。

同时对大型电力设施建设前可根据图纸进行三维建模,根据建早模型进行多种事故模拟处置演练,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修改。对于新员工,可通过已建设好的三维模型进行应急处置的基础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水平。

5 结语

上文已经针对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能力与经验的限制,本文可能对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论述不是很全面,没有面面俱到,在论述中也许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呈现出一些不成熟的思想,这都需要广大同行多多批评与指正,进而不断分析、探究以及总结,使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得到优化,从而加快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蒋浩,荆玲,武港山.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05:6-9+13.

论文作者:杨慧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电力应急预案数字化方法探讨论文_杨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