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从项目治理以及心理契约的理论视角,通过“风险-收益-责任”的三维指标的度量来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工程设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此构建一个产学研合作模式匹配模型,提升产学研效率,达到促进工程设计创新绩效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产学研;工程设计;合作模式;创新绩效
1 产学研合作模式解构
1.1 模式内涵的界定
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虽然存在着多种形态,但归根结底“产学研”合作更多的是合作双方出于各自的期望,希望通过采取恰当的交易活动,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转换,从而使得双方资源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最终达到一种双赢的平衡状态[2]。基于此本研究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产学研模式:技术交易模式、商业化协作模式以及一体化模式,作为本研究的模式解构与分析研究对象。
1.2 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风险-收益”解构
项目治理本质上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层面的活动[3],本研究认为,运用项目治理理论基于合同层面来结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风险-收益”二维指标,以及用来剖析其对工程设计创新绩效之间的联动关系更为合适。
(1)“风险-收益”二维的指标建立
基于合同的微观层面对本研究界定的三种产学研模式:技术交易模式、商业化协作模式、一体化模式进行内在剖析,同时运用项目治理的思想,从制度层面来考虑产学研合作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三种模式解构为“风险-收益”两个维度。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反映产学研实践的相关文献的调研,进一步构建了风险和收益的可观察变量,具体包括9个指标:风险:R1研发风险;R2市场风险;R3管理风险;R4价值冲突风险;R5利益分配风险;收益:P1技术转让利润;P2商业运作利润;P3增值利润;P4无形资产。
1.3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责任”解构
在学研方与业主方合作中除了正式合同之外,研发团队与业主之间显然还存在着关于信任、声誉的期望利益,以及包括设计创新最大化、目标技术利润最大化等期望责任。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心理契约”的实质是参与双方对彼此期望得到和付出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份是雇用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其影响相互利益的、具有行为特征的决策权是隐性的[4]。然而在产学研合作中违背这种“心理契约”将会付出一定的“隐性代价”,同时从信任的角度出发,信任会激发合作方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信任与创新任务绩效正相关[6]。基于此本文所研究的“责任”维度定义为产学研合作业主方从信任的角度对学研方所形成的“心理契约”,而这种契约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业主方施加给学研方的一种“隐性成本”,所以学研方为了避免违背这种“心理契约”所承担的“隐性成本”,而激励自己完成目标绩效的动力就是“责任”。然而这种“责任”在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所体现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必须对不同的产学研模式所包含的“责任”维度进行解构。
(1)“责任”维度的指标建立
基于合同的微观层面对本研究界定的三种产学研模式:技术交易模式、商业化协作模式、一体化模式进行内在剖析,同时运用“心理契约”的思想,从隐性契约视角来考虑产学研合作中的激励因素,由此将这三种模式解构得到“责任”维度,同时通过反映产学研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调研,进一步构建了2个可观察变量。
1.4 “风险-收益-责任”三维框架建立
通过上述研究对三种模式基于合同层面的解构,已经得到了“风险-收益-责任”的三维指标。但由于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风险-收益-责任”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以及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其内在合同机制不同,所以它们所包含的三维指标变量是不一样的。利用“风险-收益-责任”三维框架的建立,如图1所示,结合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从合同微观层面来剖析技术交易模式、商业化协作模式、一体化模式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图1 “风险-收益-责任”三维框架
2 影响机理模型的构建
2.1 结构方程模型(SEM)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作为研究手段,用于验证模式、合同因子与工程设计集成创新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2.2 理论模型的构建
经上述研究与理论分析得到“模式-合同因子-工程设计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图6)以及三者之间的潜在变量。本部分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的产生模型策略对这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本文研究选定的模式、合同因子、工程设计创新绩效的潜在变量,运用路径图来表述上述理论模型,其中的各条路径即为本研究的各种假设。
3 结论
本文研究揭示了产学研三种合作模式(技术交易模式、商业化协作模式、一体化模式)内在“风险-收益-责任”三维指标对工程设计集成创新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学术部门属于“科学共和国”组织,崇尚学术自由与开放,是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探索、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的发源地。产业部门属于“技术王国”组织,是新知识、新技术实现商品化的主体,是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主体,产学研合作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两个“王国”。
参考文献:
[1]连燕华,马晓光.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1(1):54-59.
[2]张千帆,方超龙.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4):749-750.
[3]陈加洲,凌文辁,方俐洛.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01(2):74-78.
论文作者:何瑞,何彦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产学研论文; 模式论文; 风险论文; 责任论文; 收益论文; 契约论文; 绩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