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史观看核心价值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从唯物史观看核心价值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考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唯物主义论文,视野论文,核心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核心价值是一定社会形态及其制度的必然产物

任何社会的存在发展,都需要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在价值群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和集中体现意识形态本质的价值规范。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反映它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利益。二是反映处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核心利益。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这个社会的社会本质和处于统治地位阶级核心利益的价值在社会主导价值中的凝结,它是核心价值,因为它是支配和主导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人们行为的价值规范。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本质都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不例外。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①社会主义社会有自身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样要满足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利益,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的核心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不同于以往社会核心价值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利益主体是人民。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而出现的社会主义,显然与资本主义存在本质区别;同时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是社会主义,两者之间又存在关联。价值观领域突出地映现出这种对立和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资本主义价值观长期对立斗争,同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又值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吸收和借鉴,这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同世界其他价值观进行对话、交流。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同时也是对以往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的变革,但可以批判继承作为人类文化和道德积累的价值规范中的积极因素,改变其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仍然需要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需要讲忠讲孝、讲仁讲爱、讲信讲义,需要知廉耻,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规范。因为核心价值的构建不是一般价值概念的移用,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的吸收和继承,而是要确立反映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体核心利益的主导价值规范。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时,我们既不能简单移用西方和中国传统社会现成的核心价值规范,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博爱或者其他一些原有的价值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成要件,因为它们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人民地位的根本变化。抛弃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核心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无法存在和实现。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倍倍尔曾说过,目睹资本主义条件下种种丑恶现象,目睹宗教唯灵论如金钱拜物教对群众的腐蚀,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统地实现我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和核心价值。可见在倍倍尔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道德,应该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特有的价值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有它特有的核心价值,因此在核心价值指引下,对人类发展中形成和凝结的政治、道德、文化以及各个领域中的价值规范可以得到合理的吸收。可以说,由于核心价值的转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普照之光的照耀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价值规范,获得新的内容。同样的价值规范,在不同核心价值主导下会有不同的内涵。如果核心价值不发生根本转变,人类社会原有的价值规范的单纯移用,仅仅是原有价值规范的借用,往往似曾相识,在理论和实践上容易混淆不清,遑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社会主义制度当然需要自由,包括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以及其他在人类进步中获得的自由权利,但它必须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导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人民利益的自由,而不是相反。而且社会主义社会自由超越了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界限,它的更高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自由,自由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相结合;民主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中的积极因素,包括一些有效的民主实现方式,凡是进步的可吸取的都应该吸取,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任何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都是好的,任何妨碍人民当家作主的所谓“民主”都应该摒弃。选举不应成为闹剧;竞选不应成为相互诋毁。如果在“民主”旗帜下走向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对立,压制大部分人或绝大多数人的民主,这就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下的民主,而是民主外表下的反民主;人权,不仅是要保护个人的财产权,而且是在“人民至上”原则下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包括国家主权。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就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证。没有国家主权,人权往往沦为空话。平等,不仅是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且是实际平等,即从逐步缩小贫富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到最终消灭阶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根本不同,不应混同。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下,传统的价值规范可以获得新的内容。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构建,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连续性、继承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内容的先进文化。它肯定西方启蒙思想家自由、民主人权观念的进步性,也不否认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有其历史进步价值。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具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和价值内涵。抽象掉社会制度的特性和指导思想,把自由、民主、人权、和谐、平等变为一个空洞的似乎任何社会、任何人都能接受的概念,就会在核心价值问题上陷入迷途。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最根本的是保障国家的主权、发展权和广大人民的生存权以及受社会主义法律保障的各种权利;我们需要的平等不是抽象的平等,而是实际的平等,即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人人共同富裕的平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任何价值性概念,尤其是核心价值概念,不能是简单的中国传统文化或西方已有价值范畴中的不同组合,而必须在每个概念的内涵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使其真正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核心价值的内涵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而不是一系列抽象概念。

质言之,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炼和概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本,但也要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人类各种价值体系既包含着本民族、本阶级要求的取向,也有人类共同追求的部分。对待西方文化必须重新加以诠释和改造,为我所用。同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维度,要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悠久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摈弃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糟粕,取精华,吸收这份历史积淀和智慧传承。唯有如此,在当前价值多样化的背景中,才能正确提炼、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挥其在思想领域的凝聚力、指引力和推动力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的概括和提炼

历史发展显示,简洁凝练是一定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念表述的最基本要求。从传播和接受的有效性来看,简洁凝练有利于核心价值的传播和主体大众的接受与认同。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播效果,其本质内容固然发挥着首要作用,但其行之有效的表达形式和载体也不可小视。核心价值处于一定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该核心价值的述说无论简单抑或复杂,都必须突出民族特色、紧扣时代需求、彰显社会属性,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坚持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统一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表述的基本原则。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见仁见智,各有所说,恐怕在短时期很难形成定论,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在实践中,在理论上也正在研究中。笔者的不成熟意见以为,能比较集中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人民地位变化和核心利益的价值规范,是否可以概括为“人民至上,集体优先,富裕公平,幸福和谐”。这些核心价值作为相互关联、彼此依存的规范和现实,是以往任何社会所没有的,它只能产生和出现于社会主义社会,反映社会制度和人民地位的根本变化。

人民至上,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它与“以人为本”是一致的。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短短14000余字的文章中,“人民”一词出现130次,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人民至上”就是“以人为本”的本质。“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主义,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压迫社会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颠覆与超越。民本主义理念是统治者为民作主;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本主义”的人是以“类”的名义掩盖了西方制度的本质。其实西方的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选举民主,当政者是统治阶级中的精英或政治代表,而不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至上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即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尽管人民民主实现方式也要通过他的代表人物和政治人物,但人民应该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最终决定权。人民至上体现在: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为了人民。正如胡锦涛强调的:“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②

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特有的核心价值。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荣辱观、时代精神等基本内容,无不以集体主义为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展开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练离不开集体主义的认知。集体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本位,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否定个人利益、个人独立性和个性的集权主义。中国封建社会的“集体”是虚幻的集体,是个人失去独立性依附于父权的家长制,依附于国君的君主制。君权和父权是集体的代表。这是专制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虽然它可能具有集体性的外表,但以牺牲个人独立性为前提,根本不同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集体优先是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说的,集体主义并不否认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独立性,不否认个人独立人格的培养,而是强调个人利益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得到发展和保证。集体利益应该包括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尖锐矛盾时,应该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不是集体利益屈从个人利益。这种集体优先的核心价值取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发展和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合理利益的实现,也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确立和保证。

富裕公平与和谐幸福,同样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社会。尽管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也很富裕,但富裕而不公平。它是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贫富两极对立下的少部分人的富裕,导致的是极大的不公平。社会主义的富裕是与公平相结合的富裕,它应该使社会富裕成为全体成员能共同享受的成果。没有公平的小部分人的富裕,是不公平的富裕;而没有富裕的所谓公平,即所谓“共苦”,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公平。因此公平与富裕彼此分离,任何一个单独的规范都会失去它的社会主义内涵,不能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富裕与公平,应该是统一不可分的。幸福与和谐也是如此。尽管幸福是任何社会、任何个人都需要的,但幸福与和谐的结合是社会主义的特点。以往社会幸福都是注重个人的幸福,把幸福问题作为个人问题,一些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不幸甚至痛苦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成中,幸福与和谐相结合,幸福源自和谐,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身和谐才能使幸福成为社会幸福,成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能感到和得到的幸福;而只有人们能从生活其中的社会中感到幸福,才能促进和谐。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产生幸福。这种幸福与和谐的结合也是以往任何社会所没有的。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反映的是国家、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但并不排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和倡导各领域的具体价值观。事实上,我们党针对各领域、各行业、各种职业提出的具有价值观性质的要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毫无疑问,“人民至上,集体优先,富裕公平,幸福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体现,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本质上有着根本区别。首先,人民至上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并且将这种价值理念矗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也是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更是国家、政党为之服务的对象。其次,集体优先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崇高性。在重视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前提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又高于集体利益,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利益观,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之奋斗,革命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等精神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集体优先性。再次,富裕公平映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社会主义发展甚至人类历史发展所必然要遵循的现实路径。最后,幸福和谐是社会主义价值的价值旨趣。价值因人而存在,核心价值作为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稳定的部分,关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幸福和谐是人的至善追求,更是人的美好生存状态。以上四个维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全面而准确,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反映了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性,集中代表了广大人民的诉求。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然要求反对普世价值等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有价值理念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部分,而其他非核心、非主导的价值观念同样不可忽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起着重大影响。事实上,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知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国内一些消极价值观念以及国外一些西方思潮在这个过程中若隐若现,甚至充当着对抗急先锋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思想思潮的本来面目,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否健康发展传播。在这里,我们以普世价值为例。我们对自己核心价值的确立与表达,如果它是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那么就应该对普世价值进行反思和批判,而不是某些人所谓的认同,辞藻表面的趋同不代表言辞背后的实质践行。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必然要求我们自觉地将普世价值排除在外。

很明显,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无论从时代背景还是价值主体来看,两者都存在巨大差别。普世价值的争议由来已久,任何一种价值(包括普世价值)都不是悬置在神圣王国彼岸的空中楼阁。普世价值从学理上说是普世主义、全球伦理的进一步延伸,是西方非意识形态思潮的当代产物,文化上的输出性、政治上的非意识形态性,内涵着资本主义特有的价值观。从概念与内容、价值与制度和主体与选择等学理和现实维度批判揭示其虚假性,凸显普世价值特有的时代和社会形态属性。主张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其哲学基础也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的超阶级性,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其实践追求就是要将人类文明纳入资本主义所建立的所谓普遍文明的轨道,以期颠覆和终结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权力结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非意识形态性以及“终结”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和政治倾向,“普世价值”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否定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普世价值”,又强调立足于现代化实践和多民族世界的多样化价值领域存在共同性,体现社会性、时代性,又体现民族性、主体性,是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性质相一致的核心价值,不是西方普世价值在中国的体现,也不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翻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的积极价值需求,承认市场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适性质,但“自由”、“民主”、“人权”等的具体内涵及实现都应与中国当代国情相联系,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建构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这与普世价值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有着本质区别。

我们是马克思批判精神的继承者,既不是见“西”就迷,更不是见“西”就反,我们要打破这种“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都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拥护”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文化的共存需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而不是促进假设中的某个文明的普遍特征。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③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主导价值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奉行普世价值。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例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但在中国核心价值中肯定具有中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因而我们的人权观念、自由观念、民主观念并不等同于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我们并不会因为西方使用自由、民主、人权而拒绝使用相同的概念,也不会使用相同概念而混同于西方所鼓吹的普世价值,我们反对的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普世性,反对企图用西方普世价值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不是抽象地反对人权、民主和自由,而是赋予它以中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和特色。对与“普世价值”相关话语进行系统科学的批判,赋予其特定的时代、民族特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既有效地抵御西方的“话语霸权”,又能充分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而不至于落入西方话语体系的迷魂阵,迷失自己前进发展的方向④。

学界已经从学理上说明“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思潮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视阈来看,大量历史教训和残酷现实都证明:这些思潮倚借自由、民主直至翻案风的旗帜,通过文化渗透,制造舆论迷雾,其价值指向就是要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把抵制“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同倡导和建立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密切联系起来,系统全面地揭露这些思潮的虚伪荒谬本质。“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的破产、“普世价值”在中国等诸多国家的被批判和被揭露,等等事实都说明,有关价值观领域的争论,不仅是纯粹的学术之争,而且是一场不亚于刀光剑影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自觉、自律、自省,认清价值领域这块无硝烟战争阵地的极端重要性。

四、核心价值的有效传播及其认同

任何一种思想理念的出现,必须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果只是辞藻华丽,不能为广大人民所感知、认同和接受,那么它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花园,空洞无力,毫无意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被群众所接受,真正渗入群众的大脑认知中,才具有生命力,真正指导人们的价值抉择和实践。从属性上看,核心价值是一种文化体现。一种文化得以接受,必须借助一种有效传播方式并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它的生命根基才会植根于孕育这种文化的土壤。

首先,建立一支熟练掌握、运用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工作者和科研队伍。马克思主义孕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因此,从作为主体的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不能用钱培养出来的,它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如果我们这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的人,自己都没有信心、都没有坚定性,嘴里讲的跟心里想的不一样、写的和做的不一样,就必然导致人格的两重分裂。我们搞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想让学生、让大众相信、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做不到的。可见,一支信仰坚定、理论扎实、作风过硬的思想队伍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

其次,构筑一种理论契合实践、传统融入现代以及主流结合大众的有效传播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是书斋里的喃喃细语,而是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终目的是大众的认同和践行,而不是搁置在教学和纯粹理论研究层面。实践已经证明,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回到实践中去,理论才能发挥其功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是一个需要大众广泛参与的长期过程,是一种价值内化行为自觉外化的价值实践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晶。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为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传统需要继承和甄别,现代要求吸收和审视,两者相辅相成。传统为现代提供养分,现代丰富传统内涵,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受众的接受和认同。如今媒介传播、教育路径日益多样化,在坚持主流传统传播管道的同时,必须认识到网络等新型媒介在当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掘和重视传统讲坛教育的主流作用,我们也要借鉴和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功能,多管齐下,最大限度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功能。

最后,培养一种文化实践与市场运行、思想教育与文化产品市场传播意识相结合的复合路径。作为一种本真意蕴上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无疑可以借助文化实践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这种载体来影响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习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生硬、灌输式的单一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奥运精神通过奥运衍生品的市场开发运行得到有效传播和深入。这种方式值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借鉴。实践证明,市场是促进价值文化再生产、再消费等文化实践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在于其价值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从而使价值消费者通过日常消费对核心价值产生自然而然的认可。蕴含着价值旨趣的文化实践、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从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呈现一种复合型、多样化的传播架构,借助表述方式的大众化、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这样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路径的多样化、深入化。

党的十七大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巩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重在建设,贵在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是动员人民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理想、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③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60页。

④沈江平:《抽象的“普世价值”是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3日。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⑥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标签:;  ;  ;  ;  ;  ;  ;  ;  ;  ;  ;  ;  ;  ;  ;  ;  

从唯物史观看核心价值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