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_苏阳,,张晓东,郑晶鑫

浅析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_苏阳,,张晓东,郑晶鑫

浙江世联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瑞安 325200

摘要:营造林具有多种功能,种植规模及品种随地域及种植目的变化。对营造林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有效检查当前营造林种植任务完成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现阶段,我国营造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营造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相关单位在种植营造林过程中不能只追求速度与规模,还需重视营造林的种植质量,仔细分析制约营造林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1导言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以及现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突破,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存在两面性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其中最为明显就是环境问题,无论是工业的发展还是人为导致的环境问题,最终都归结于人类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严峻考验。我国的林业工程发展起步晚,但是在后期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还会促进生态效益的发展,所以林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社会经济中主要内容之一,此外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2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

2.1营造林工作人员方面

首先,当前一些营造林单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员难以引入并熟练应用新技术,难以攻克技术难题,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不按照规范要求种植培育,很难确保营造林质量;其次,当前我国采用的是综合服务中心制度,成立了水利部、农林部等,造成人员变动频率高,数据资料需要频繁交接,容易丢失,同时也造成自查自检工作难以落实;最后,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造成营造林内部管理混乱,经常出现重种植、轻管理的问题,林木缺乏后续的养护抚育,导致成活率较低,一些地区存在山区放牧、套种农作物的问题,使林木生长不符合林业标准,需要后期大量补种。

2.2营造林技术方面

随着营造林的发展,我国的营造林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但仍然缺乏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新技术。并且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新技术重要性的理解,造成营造林的科技投入不足,基层管理中难以引进新设备与新技术,营造林培育效果难以达到要求,容易出现树木大量死亡、成活率低的问题。

2.3营造林数据方面

营造林统计数据也与营造林的质量息息相关,当前统计数据存在错报和复报等问题,甚至出现虚报与串报问题,导致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制约了对营造林质量的评价,这主要是由于营造林数据统计比较复杂,统计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的林业统计仍然是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数据为准,而下级林业部门由于统计技术落后或者是为了面子出现虚报、篡改数据的情况,导致营造林数据不准确,整体数据缺乏真实性。

2.4营造林作业设计方面

营造林作业设计是营造林工作的基础性阶段,营造林作业设计不规范,将直接影响营造林质量,当前作业设计不规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单位对营业林作业设计规范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单位对于规划设计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营造林基础资料收集不足,实地勘测数据缺乏准确性,导致设计时采取的面积与实际作业田地不相符、小班图位置与实际情况不符等,从而导致林业规划布局不规范;最后,营造林设计缺乏科学性,容易出现盲目种植问题,造成林木之间密度不均、林种结构单一。

3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对策

3.1及时调整造林纲要,强化规范设计

必须严格依照国家制定的现代林业建设和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全国营造林工程发展纲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省级林业管理部门须以该纲要为挈领,编制省级的营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并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气候、地质等情况逐层逐级落实,对于重点营造林工程也需要在纲要下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各地区根据自身造林情况,制定针对性、可行性规划方案。各级编制的方案要必须经林业专家进行全面论证,并要及时报批予以实施。省级林业部门需要依照获批的营造林规划方案,编制出年度计划报到国家林业部门。对于国家投建的重点营造林项目,需充分考虑林业发展特殊性,要提前把计划落实到各个省,以便各级营造林部门能更为科学的进行作业设计,以保障营造林整体质量。

3.2完善造林技术标准,落实分类经营

现阶段,我国有诸多营造林技术标准,应依照自林木生产为主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要求,基于分类经营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造林技术规范及工程验收标准,创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国家、地方及造林企业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具体而言,对于生态公益林则要全面充分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积极推进封、飞、造的结合,并要创建乔灌草立体搭配、多层异龄构造、生物多样、稳定安全的营造林生态系统。对于商品林则要基于利润最大化,进行集约经营、定向栽培,使林地的整体生产力得以提升,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

3.3创新改进经营机制,提升造林效率

应顺应林权改革形势,进一步明晰并分开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林地有偿流转,在此基础上更好的配置林业生产要素,严格落实个体承包制,并要明晰相关方的利益分配,最大限度保护经营者利益,实现“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谁得利”。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营造林经营机制。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合作等方式,多个经济成份参与一同发展。此外,要鼓励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林业户进行承包经营,以此解决营造林零星经营难、效益低的现实问题。对于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和管理所需费用须纳入政府预算中。

3.4加强造林技术培训,稳定造林队伍

基于当前基层营造林技术人员队伍还不稳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各地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必须制定针对性措施,落实好“走出来,请进去”机制,组织营造林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国家、省级部门制定的营造林技术标准及林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各级要积极开展营造林质量管控培训班,以提升基层造林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营造林按标准、规范施工。此外,要重视并加大人才引进,加大投入力度,为员工谋取良好福利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林业人才,尤其是林业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不断充实造林队伍。

3.5加强后续管理工作

对于营造林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造林管护抚育制度和要求。造林区域的种植工作完成后,必须明确专人管理和看护。在苗木的各个生长期间,根据其生长情况,组织和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巡查,针对苗木的生长状态、成活率及保存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苗木的存活和生长问题要及时解决。对现场的看护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其对林地的杂草进行清理,禁止牲畜和无关人员进入和破坏,对苗木的补栽和病虫害进行防治等,加强营造林的抚育和看护工作,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业的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要进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做好与营造林相关的一切工作,要保证营造林的质量,避免一些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出现,不断地改革深化林业工程,对相关的林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做好对营造林相关工程的管理,无论是对营造林的数据的管理、对营造林的管护还是对营造林质量的监督管理,都要保障这些流程的顺利进行,以便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更加强有力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快速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汉军.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6,7.

[2]史兆鹏.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林畜牧.2018(20).

[3]魏茂林.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20).

论文作者:苏阳,,张晓东,郑晶鑫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浅析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_苏阳,,张晓东,郑晶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