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理论”、“三个代表”的继承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理论”、“三个代表”的继承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理论”及“三个代表”的传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特色论文,理论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753(2001)03-0035-06

毛泽东同志,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最杰出的领导者,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在走完人生的83个春秋之后,带着中国革命成功的欣慰,带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困惑,于公元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尽管他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纵观其一生,他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所作的历史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至于毛泽东思想,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导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也有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们心目中,毛泽东思想同志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而且是一位永恒的作家和诗人,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代伟人,是天空中的一颗巨星。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继续学习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同志,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毛泽东思想同志逝世后,党的几次重要会议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客观评价。

1978年12月13日,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他说:“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39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而在这之前的197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写给中央的一封信中就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地、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6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认为,只有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才能正确地解决实现四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会批判了林彪、江青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宣扬的毛主席讲的话所谓“句句是真理”的谬论,批判了华国锋同志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会议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全会决定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部份,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毛泽东思想同志的历史地位的评价。

《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关于毛泽东思想

1.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决议》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2.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

(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

《决议》指出,毛泽东著作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继续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

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或者说它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里的实事求是还应该理解为,无论在革命或建设中,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包括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办事,而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群众路线,则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至于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有其限定范围的,在一定条件下,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来自外部环境的援助,将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社会必然要经过的五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期阶段就是社会主义。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该首先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的功绩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俄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即后来的苏联共产党)和俄国人民,走以城市为中心,依靠工人阶级,发展武装起义的道路,推翻了沙俄政权,在当时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一个残存着农奴制度的、不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在地球上确立起来。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着革命的道路,可是在党内尤其是党中央一些领导的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下,加之共产国际的某些错误干扰,使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几受重大损失,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累遭挫折,直至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革命才开始有了转机。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重大路线和策略的会议,实质上就是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使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导下,从此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从红军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直至新中国建立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的胜利,无一不与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关。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原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指出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抛弃“城市中心论”,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照搬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而是走结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这条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必须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服务的军队;第三,必须实行土地革命,团结广大农民;第四,必须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第五,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通过长期斗争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这一理论的指出,是深刻认识国情的产物,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沿着这条道路,经过艰苦战争,全国很快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在三大决战之后,毛泽东思想同志在1949年3月宣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策略的伟大胜利。

关于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总结革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本领,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依靠我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而取得伟大胜利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主义历史,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制度,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三年恢复时期,全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奇迹般的辉煌成就。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了“一·五”计划,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邓小平文选》第266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我们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在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中,“左”的错误开始出现并有所发展,过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甚至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给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损失。毛泽东同志在这期间的一些“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应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总之,由于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他晚年犯下错误,使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几经波折,“文化大革命”后期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代伟人也带着这一困惑难解的问题与世长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勿庸置疑,可在革命成功后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走什么样的道路,却是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才逐步探索和确立起来的,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确立,是另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在这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决定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提出在经济建设中应坚持既有雄心壮志又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确立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因“左”的错误造成的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了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致开幕词,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371-37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根据这个讲话精神,胡耀邦同志代表党的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分析了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规定了各方面的战斗任务。至此,邓小平同志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

1979年3月,在中宣部召开的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要认识中国国情,最本质的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阶段。”这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的依据。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三大完整地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集中起来,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把我们的奋斗目标确定成“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是完全正确的。这条基本路线的形成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思想理论的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思想理论的正确性,当然应该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且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因为我们党应该成为(且一直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时期把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因而也就必然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并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一定要努力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也是唯一的富民强国之路。

(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既然是比以往一切社会制度更为先进的社会,那她的一切都应该是先进的,这其中当然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化。因而在中国今后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坚决地摒弃没落的封建文化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样在物质文明建设奠基的同时,最广大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知识才能植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因为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在我们党所领导的一切工作中,时时处处都必须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这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国家强盛。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者的论述相互衔接,承前启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继续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段时间,有人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过时了,毛泽东思想也过时了,不能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揭示和总结,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他们所看到的都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在他们生活年代之后的社会历史变化,他们是无法完全准确地估计到的。例如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首先应该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那里已具备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可列宁却在当时较落后的俄国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发展;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后来的中国革命进程中就行不通,毛泽东同志才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民主革命的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个新的、重大的突破,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照搬苏联的模式,搞计划经济或产品经济,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理,不符合苏联当时的国情,也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尤其是过份强调“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这条原则,因而搞得国强民穷,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目的,这是引起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邓小平同志92年初巡视南方时的讲话,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性质和关系作了最精辟的论述,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他的讲话精神,提出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性,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某些特定历史阶段、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的主观认识和能力,往往跟不上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变化,这不足为奇。但就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认识,总的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仍然是正确的。后人所做的工作,是要不断地发展它、完善它,用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这里,我们换另一种说法,领导问题,或者说是领导系统、领导过程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者的决策的正确程度,包括目标的设置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步骤的选择;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在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密切不可分割,因为不管决策怎样正确,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努力,就会变成领导者的空忙,完不成任务,目标不能实现,反之,若决策失误,那么,人民群众积极性发挥得越好,失败得就越惨。毛泽东思想思想体系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部分所组成的“活的灵魂”,就是解决上述领导系统、领导过程中两个方面问题的“金钥匙”。严格地说,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活的灵魂”,而邓小平同志思想理论的“活的灵魂”,也就是江泽民同志论述“三个代表”的灵魂。因为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在党成立的开始就确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已经确定,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途径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方法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上基本点”,并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布署,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当然,也不否认还有一些制约影响因素,局部决策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三个代表”论述的指引下,艰苦奋斗,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争取更快更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向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迈进!

标签:;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理论”、“三个代表”的继承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