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红莉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421002

摘要:目的 分析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86例产妇为对象,根据双盲随机法分组。传统组产妇催乳康复用传统干预,电刺激组产妇催乳康复用传统干预联合低中频电刺激穴位。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泌乳良好率、乳胀率和子宫复旧良好率的差异。结果 数据组间应用t检验显示,电刺激组产妇在产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组间应用x2检验显示,电刺激组产妇泌乳良好率、子宫复旧良好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乳胀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乳胀程度,促进泌乳量提高和子宫复旧,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中频电刺激穴位;产后催乳康复;应用效果

新生儿最为理想的食物为母乳,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产后容易出现泌乳时间延迟、泌乳量不足等问题,不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常规催乳康复主要是及早进行吸允、勤哺乳,但效果依旧不理想,为探寻安全、简单、有效的催乳方式,本研究分析了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86例产妇为对象,根据双盲随机法分组。所纳入产妇均为初产妇,均单胎分娩,活产,排除乳腺发育缺陷、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以及全身疾病者,排除不配合者。所有产妇知情同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传统组产妇43例,年龄24岁~38岁,平均年龄(28.15±5.02)岁;体重60kg~78kg,平均体重(72.12±6.00)kg;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平均(9.02±0.13)分。电刺激组产妇43例,年龄24岁~39岁,平均年龄(28.45±5.91)岁;体重60kg~78kg,平均体重(72.56±6.23)kg;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平均(9.42±0.24)分。两组产妇纳入标准、年龄、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干预方法

传统组产妇催乳康复用传统干预,包括用热毛巾热敷乳房5-10分钟,母婴同室并及早开奶,让宝宝及早吸允,并结合饮食调理,多喝鱼汤、鸡汤等高蛋白饮食,促进催乳。给予乳房进行螺旋式按摩,并通过手法进行挤奶,手法和力度以产妇不痛苦为准。

电刺激组产妇催乳康复用传统干预联合低中频电刺激穴位。(1)在干预前先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消除其对低中频电刺激穴位治疗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对其说明低中频电刺激穴位治疗的原理、优势和安全性,让产妇安心接受治疗。(2)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体位,对乳房进行清洁,并选择乳根穴和通乳穴作为干预穴位。其中,乳根穴位于乳头下直第五肋间处,通乳穴处于乳头直上二横指处。导电膏用酒精消毒后,将其贴在边长为5厘米的电极片上,并分别放置在上述两个穴位上,再罩上乳罩型热敷电极,对侧乳房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低中频电脉冲催乳治疗仪打开,根据产妇耐受情况选择脉冲频率和强度,一般脉冲频率低于2千赫兹,脉冲强度1档至15档,宽度低于1ms,治疗频率为每天两次,每次为半小时,在治疗前后跟产妇和家属交代相应的注意事项,并对线路接触情况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泌乳良好率、乳胀率和子宫复旧良好率的差异。其中,泌乳良好的判定[1]:哺乳后婴儿表现出满足感且两次哺乳间有奶胀感觉。乳胀的判定[2]:乳房触摸硬度如额头或鼻尖,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子宫复旧良好的判定:在产后48小时水宫底下降到肚脐下两个横指[3]。

1.4数据处理

将实验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点泌乳量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泌乳良好率、乳胀率和子宫复旧良好率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产后不同时间泌乳情况比较

数据组间应用t检验显示,电刺激组产妇在产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产后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子宫复旧不良等问题,均对产妇健康造成影响。有研究表明[4],产后采用低中频脉冲电流刺激进行催乳,操作简单,不会带来创伤,可在家庭、社区使用,有利于避免传统药物或其他理疗方式带来的副作用,经济安全,社会效益较高。低中频电脉冲电对开奶穴位进行刺激,可对产妇组织器官和内分泌产生调节作用,避免乳腺管闭塞或乳腺炎发生,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乳汁瘀积[5]。其采用体外贴敷的方法,并通过电子刺激,达到了按摩、理疗和针灸等多层叠加作用,催乳效果明显,可促进泌乳提前,增加泌乳量。另外,通过低中频电刺激穴位,也可依靠脉冲所产生的节律性收缩运动带动子宫韧带的运动,促进子宫韧带弹力的增强,有利于加速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盆底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子宫复旧,对产后康复有益[6]。

本研究表明,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乳胀程度,促进泌乳量提高和子宫复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茹,漆家学,陈必良等.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1):87-89.

[2]张俊茹,漆家学,陈必良等.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研究[C].//2012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424-426.

[3]王爱香,马雪玲,赵舒煊等.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产后缺乳52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7):91-93.

[4]郭凤琴,郭惠琴.乳房穴位按摩催乳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73-74.

[5]糜均桃.手法催乳配合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1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6-67.

[6]张卫健,刘淑君,张占波等.穴位按压联合辨证施护对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24(12):1892-1893.

论文作者:王红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红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