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形势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发展论文,形势论文,趋势论文,档案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形势与趋势如何,我谈点个人看法。
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20年了。这20年间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其标志主要有:
(一)大档案概念的确立和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过去,一提档案,人们总以为就是人事档案或文书档案、科技档案。1987年我国第一部《档案法》颁布,明令“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就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几乎同每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有关人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大档案概念,即当代档案范围的涵盖。随着《档案法》的施行和档案宣传工作的开展,尤其是1996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我国召开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懂得了大档案概念,以及档案同自己及其所从事的事业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档案工作意义的认识。
(二)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八个方面构成:(1)档案事业管理, 包括管理机构及其行政手段和法律。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级各类组织都有档案工作机构。国家颁布了《档案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法规性文件。管理全国档案事业的机制逐步完善。(2)机关、单位档案工作, 即档案室工作。全国各级各类机关、单位普遍建立了档案室,正常而有效地开展了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3)各级各类档案馆。截至1997年底, 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3670多个,而且还在发展。(4)档案教育, 包括学历教育和干部在职教育。全国有20所大学设有档案专业,还有档案中专、自学考试以及各级档案干部培训等,培养和训练档案人员,使干部队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5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档案局和部分省市档案局设有档案科研机构,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并得到推广和应用。(6)档案宣传与出版。我国有国际档案界唯一的一家档案报、档案出版社,有60多种档案工作杂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7)群众性档案学术研究——档案学会。 各级各类档案学会遍布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档案学术研讨活动,并不断取得成果。(8)档案外事工作。1980年我国加入了国际档案理事会, 扩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这8个方面逐步形成,其中一些,如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外事工作等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的。这8 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完整的体系,而且独具中国特色。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更具世界意义。
(三)颁布了《档案法》并逐步形成了档案法规体系。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第一次规定了公民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等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规定了政府领导档案事业的一些行为,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网布局与设置方案、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乡镇及农村农业档案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政规章的出台,形成了一个以《档案法》为主体的档案法规体系。
(四)档案管理手段的逐步现代化。正在实现两个转变:
(1)档案库房,尤其是地市以上的档案库房, 逐步由不规范到规范,70%左右按国家档案库房建筑标准进行了新建或改建;(2 )档案管理方式由手工逐步转变为手工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在省市一级档案馆,正在建设三个现代化系统:档案安全保管系统、检索系统、去酸修复系统。
(五)扩大了对外交流,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这些年,我国档案界同外国档案界的联系与交流日益扩大。尤其是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我国成功地召开,显示了我国档案界的实力,使我国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并以多种形式向外国介绍我国档案事业及其成就,第一次用汉语在国际档案大会上发表中国学者的论文,赢得了国际声誉。
二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档案事业发展也必将出现新情况和新趋势。
(一)档案室模式基本定型,机关、单位档案管理趋于综合。档案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档案储存室、档案保管室,现在进入到了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室阶段,基本上具有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及其档案保管两种职能。这种模式符合我国机关单位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利用综合档案信息的需要,档案室在其档案管理上,趋向综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其他专业档案等(除现行人事档案外)分割管理的状况必将结束。
(二)档案馆朝着多元化和馆藏档案专一化的趋势发展。单一的国家所有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综合性的档案馆格局逐步打破,将出现国家所有、公有、私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所有的档案馆;专业、行业、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综合的、专一的档案馆;规模大的与规模小的档案馆;高标准的与初级阶段的档案馆相并存的局面。
(三)国家档案事业整体向更高标准发展,向基层延伸。国家档案事业的更高标准主要在三个方面:(1 )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逐步同国际标准接轨;(2)现代化馆库、 设备和管理手段;(3)高素质、合理结构的人员队伍,高效率的优质服务。 向基层延伸,主要是指向农村和企业、事业单位伸延。过去这些地方的档案工作比较薄弱,同以农业为基础,80%的人口在农村的国情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不相称。
(四)档案学发展步入新阶段。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行政效率运动”,文书档案工作改革,把文书档案学与图书馆学区别开来;五、六十年代把档案学与文书学区别开来;七、八十年代档案学横向扩展。九十年代之后已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丰富内容,提高水平和纵深发展。
(五)档案外事工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并向深层次发展。按照外事工作权限,中央和地方“两条腿走路,”都可按规定直接或间接发展与友好国家和城市间的联系,扩大交流与合作;更加注重研究外国,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有的放矢地收集散失在国外的历史档案,填补我国档案的断层,为历史研究和现实服务。国际间的档案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共享。
(北京,邮编;100032)
标签: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