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科
(双鸭山市中医院针灸科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 要】目的:探究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3例),实验组(22例),给予参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维生素B12、B1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刺治疗,在2~6个疗程(1疗程为半月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视程度、眼裂恢复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疾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裂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针刺;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效果
在眼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动眼神经麻痹疾病,患者多伴有睑裂狭窄、上睑下垂、眼球无法上下内方向活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中,多应用手术方法达到美容目的,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案[2]。本文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3例),实验组(22例),患者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36.82±11.2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个月,平均病程(1.62±0.18)月,所有患者均经眼科诊断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疾病,包括32例颅脑损伤患者,16例颅底炎症患者,7例脑卒中患者,将患有先天性疾病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系统疾病(肾、肝、心功能不全)、不配合针刺治疗的患者排除,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病程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维生素B12、B1治疗,均为0.1克,一天一次。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刺治疗,本组实验中针灸针使用华佗牌,大小(0.35×40)毫米,选择患者患侧攒竹、太阳、阳白、瞳子髎、睛明以及承泣穴位处,双侧选择太冲、光明、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位进行针灸,对睛明穴进行针刺时,需患者保持闭目状态,医生使用左手将患者眼球向外推,右手在靠近患者眶缘0.5~1寸位置处直刺下针,不可捻转、提插。在对患者承泣穴进行针刺时,需保证患者闭目状态,医者左手将患者眼球向上推,保证动作轻柔,在距离患者眶缘0.5~1寸位置处直刺下针,保证动作缓慢,不可捻转,提插。在对患者瞳子髎穴、攒竹穴以及阳白穴、太阳穴进行针刺的过程中,需保证平刺,同时捻转平补平泻。而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以及光明穴需在0.8寸处进行直刺下针,同时需利用捻转补方法。针刺完毕后,需保证50分钟留针时间,行针一次20分钟,1次/d。在经2~6个疗程(15d/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视力恢复情况、眼裂大小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眼位恢复情况、眼球活动是否受限、有无复视现象,眼裂大小等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研究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判断依据,当患者复视分级评分为0时表示无复视症状,评分为2时表示有轻度复视症状,当评分为4时代表有中度复视症状,当评分达到6时,表示有严重复视症状。患者眼裂大小的评判标准是需患者保持正视前方体位,对眼裂大小进行测量[3]。
1.5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利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患者复视程度以及眼裂大小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利用百分率表示,利用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91%(17/23)与实验组95.45%(21/22)相比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复视程度、眼裂恢复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中医学称动眼神经麻痹疾病为上胞下垂、风牵偏视或者睑废。发病原因主要为脾胃虚弱,表现为中气不足、经筋弛缓,上眼睑下垂等,因经筋于人体的外周分布,且在人体四肢末端至头部躯干位置都有分布,而人体的眼以及周围位置均分布着足三阳之经筋,在其共同作用下,保证人体眼睑的开阖以及眼球能够活动自如。由此当人体眼部出现疾病时,需要对症治疗,这也是对眼部位置实施经筋治疗的理论依据[5]。
在西医解剖学理论认为,眼部运动神经能够对眼球起到一定支配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对眼部位置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以及上直肌的控制实现对眼球的支配。一旦以上部位发生病变,极少数能够实现自然恢复。部分学者提出,当人体神经传导处保持静止或者麻痹时,就会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疾病,利用针刺方法能够对肌肉产生刺激,从而达到收缩的效果,以此达到局部血液有效循环的目的,对于神经反射环路中神经元的兴奋性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与此同时,患者神经以及局部肌肉的营养关系也会得以缓解,肌肉功能以及神经系统能够得到较快恢复[6]。
在对眼部位置进行治疗中需要注重疏风通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4]。本组实验中对患者太阳、阳白、瞳子髎、睛明以及承泣穴位、太冲、光明、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位进行针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患者脾胃得到较好调理,达到疏经通络、补中益气的疗效。此种针灸方案与盛国滨等学者在《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中的观点一致[7]。借助针刺疗法,刺激患者患处神经,促使神经生长因子快速生产,从而释放神经递质,使神经肌肉的营养关系更为协调,借助直刺方法能够增加兴奋神经肌肉收缩,使其得以快速恢复,眼位问题得到治愈。本组研究中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患者的复视程度、眼裂恢复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证明,利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疾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裂情况,患者眼球能够灵活运动,无需调整头部视物,患者复视苦恼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8]。
参考文献
[1]赵斌,韦企平.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15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3):169-170.
[2]聂红梅,张欣,栾瑛等.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的针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5(8):2100-2101.
[3]崔扬,王伟志.针刺配合注射恩经复治愈动眼神经麻痹[J].中国中医急症,2013,21(9):1533-1534.
[4]秦红霞,赵军.头针结合眼周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3-4.
[5]王俊,杨万章,盛佑祥等.球旁注射结合针刺、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MRI评价[C].//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441-448.
[6]盛国滨,董敏,陈剑等.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28(6):96-97.
[7]郑士立.针刺配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7(4):285.
[8]陈秋欣,邹伟,鞠丹等.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17(10):31-33.
论文作者:李本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刺论文; 眼神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经筋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