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需求管理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_需求管理论文

论需求管理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_需求管理论文

论需求管理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论文,社会论文,总供给论文,社会总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两个经济总量。所谓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也就是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总和。从实物形式来说,社会总需求等于一定社会购买力条件下社会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从价值形式来说,则等于社会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所谓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内生产部门提供给社会最终消费、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从实物形式来说,社会总供给是生产部门提供给社会最终消费、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总量;从价值形式来说,则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均衡运行的条件和标志。如果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商品和劳务便供不应求,就要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如果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便卖不出去,就会引起生产能力的闲置,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出现失业与开工不足。因此,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

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这一对矛盾中,总需求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总供给水平是由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能力决定的,而在短期内,决定生产能力的生产技术、资本设备和劳力的数量与质量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从而可以假定短期内生产能力是不变的,总供给不会有大的变化。而且,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社会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总供给。因此,应该把调节和控制总需求作为重点。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需求管理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它以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和有效需求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总供给为既定的前提,即短期内生产技术、资本设备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不变为前提的。在此前提下,采取政策措施对构成总需求的诸方面施加影响和控制,达到调节总需求,从而求得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目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包括对劳动力、工资、价格、产量增长等的管理与调节。供给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收入政策、人为政策、指数化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在调控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时,上述这些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值得我们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研究和借鉴的。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出发,从短期来看,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关键是调控总需求。为此,可以借鉴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来进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述如下:

1、财政政策

政府的财政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政府购买、公共工程支出和转移支付。后者主要来源于税收,其中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等。根据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可以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这时政府就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的扩张,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就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的扩张,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物价稳定。

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总需求,使经济趋向稳定的机制,因而被称为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当然,这些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毕竟是被动和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对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

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由于增加了政府支出、减少了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就应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公债由财政部发行,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支付货币,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货币来进行各项支出,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购买的政府公债,可以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卖出。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手段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过程大致是:通过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增减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引起利息率的升降,利息率的升降引起投资需求和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动,投资需求和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和准备金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会引起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增减,进而引起利息率的升降和总需求的变动。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再贴现与抵押贷款都称为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中央银行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主要是变动贴现率),会影响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减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利息率的升降和总需求的变动。同时,贴现率的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金率会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引起商业银行对客户放款的增减,放款的增减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利息率的升降和总需求的变动。

根据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可以把货币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总供给,这时政府就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与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金率等,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这时政府就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与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金率等,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达到抑制总需求的目的。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指出“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在这方面,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我国的情况出发,具体来说:

第一,在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应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的扩张,保护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第二,在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的情况下,应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抑制总需求的扩张,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第三,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时,应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的后果。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社会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这是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去年通货膨胀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应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快增长,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把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降下来的目的。

当然,从长期来看,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运用供给管理政策,如通过运用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等来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大幅度地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总供给水平。

标签:;  ;  ;  ;  ;  ;  

论需求管理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_需求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