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镇企业以更多关照——由发达国家善待中小企业想到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发达国家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更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下,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成为热门话题。毋庸置疑,这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然而,另一方面,对于乡镇企业如何看、如何抓,也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乡镇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体 乡镇企业是指由农民出资、以安置农民就业为主、对农业提供反哺,始而兴办在农村乡镇、村,继而向小城镇转移的农村企业。它包括乡镇集体所有、中外合资、个体私营多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正在改造为股份有限、有限责任、股份合作等产权形式。它一般规模都较小,用人都较少,实质上绝大部分就是外国所叫的中小企业。尽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它将失掉行政区域、所有制等方面的色彩,而以普通企业身份融入经济社会,然而它作为农村企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将在一个较长时期依然存在,所以它是具有农民特色的中小企业。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最近发布资料显示,我国已有中小企业3980万户,乡村中小企业占50.3%。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统计显示,我国乡镇企业国内生产总值24883亿元,占全国GDP30.3%,无论从企业个数还是它创造的价值来说,它又是中小企业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被看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中坚力量 美国尽管拥有众多跨国公司,但中小企业仍占绝大多数。全美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约有60%就业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大并跃居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日本的中小企业数量在各产业的比例都高达99%以上,职工人数比例也在80%左右。在欧盟,中小企业已是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基础。目前,欧盟成员国已拥有中小企业1800万家,占欧盟非农业企业或公司总数的98%,其就业人口占全部在职人员的2/3。鉴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欧盟成员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中,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
(三)作为中小企业主体的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并且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世人瞩目。目前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3/5、国内生产总值的1/4、财政收入的1/5、农民收入的1/3、工业增加值的近1/2、出口创汇的近2/5都来自乡镇企业。应该说,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大影响。
从湖南省来看,乡镇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1999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025亿元,占全省GDP份额的35%;全省乡镇企业发放职工工资总额481亿元,占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42.6%;全省乡镇企业职工922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3%。充分显示了它在农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今后几十年,我国将大力推进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农村向城镇转化,农民向市民转化,其标志应该是农业生产总值占比下降到10%以下,农业人口占比下降到10%以下,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农业产值占比还在17%左右,农业人口还在70%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2亿以上。如果按工业能盈利的资本有机构成40万元/人计算,我国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仅够安排300万人。因此,要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没有农民自身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二、不容回避的问题
在看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乡镇企业越来越不适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乡镇企业自身素质来看,主要有四点:
一是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要建设严重,缺乏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这就带出了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提升的大题目,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大多分散在乡镇和自然村落,不能很好地共享公共资源和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又带出了地域调整的难题目。而由于这些问题都带有累积性、全局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进展迟缓。
二是科技创新滞后。绝大部分企业既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又缺乏技术开发认识,既找不到引进开发的门路,更缺乏克服困难的措施。
三是体制创新欠深化。许多企业还没有明晰产权关系,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没有把资金、技术、劳动、管理当作生产要素对待,传统的、小作坊式的管理依然存在。
四是人员素质不适应。人才的匮乏,知识结构不配套,导致乡镇企业既缺乏技术骨干,又缺乏管理中坚,很难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
从乡镇企业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有六条:
一是舆论环境有误解。有的人把乡镇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误认为乡镇企业的消亡,有人把私营企业异化在乡镇企业之外,有人把乡镇企业进城界定为城镇企业,因而一言以蔽之,乡镇企业完成了历史使命。
二是政策环境的偏颇。在贷改投方面倾斜于国有企业,在上市方面对乡镇有差别待遇,特别是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新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和采取对应措施,使全国乡镇企业的贷款余额占全国全部贷款的比例,“九五”期间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准入有歧视。允许外国人投资的却不许中国人投资,允许城里人投资的却不许乡下人投资,很少有乡镇企业能进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很少有乡镇企业进入特许行业。
四是审批制度有旧痕。过多的部门审批,过高的资本要求,过密的核审核查,既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又有功利主义色彩,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
五是税费负担不合理。在一些地方,乡镇企业的负担远远高于国有企业。
六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对乡镇企业而言,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政策服务等,都是极为宝贵的。
由于自身的和外部的各种因素作用,已经带来了两个减缓的后果。一是增速减缓。九五”期间,全国乡镇企业增速呈回落态势,其增加值由1995年的33.6%,分别回落到1996年的21%、1997年的17.4%、1998年的17.3%、1999年的12.2%、2000年预计为10%左右,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二是容纳劳动力减缓。据农业部提供情况显示,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以每年减少300万—400万人的速度向外排斥劳动力,湖南省一些地方也存在同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三、必须采取的措施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乡镇企业提出了严峻考验,国家“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给乡镇企业赋予了艰巨任务。为了把握机遇,促进发展,我们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促乡镇企业的发展。
(一)走出认识误区,确立主体地位 发达国家看重中小企业,主要是其增加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解决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功能。而在我国则还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要看到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农村,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农民。在力推中小企业时,明确乡镇企业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坚持的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对乡镇企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难;多一份关注,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支持,少一份关卡。
(二)增加政策支持,完善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措施有:放松放宽审批,使企业在几小时内,只花几十货币单位(英国50英镑,德国40马克)就诞生出来;资本金的要求也低;允许企业在竞争性领域自由发展;降低税率;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德国通过税收优惠一般可减少中小企业一半以上的税收,使赋税总水平降低到企业增加值的15%左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也应简化审批手段,降低取费标准,放开经营内容,鼓励平等竞争,放松、放宽市场准入。国家对各类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要尽快实行税费合一,把该收的税纳入税目,使企业不再承担税外负担,用减税免费的办法把民间资本启动起来。
(三)扩大财政、金融扶持,疏通融资渠道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采取如下政策:一是开放股票市场,扶持高科技高成长性乡镇企业直接上市融资。二是增加乡镇企业专项资金。三是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手段,为乡镇企业提供服务。四是给予贷款贴息,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货。五是鼓励优势乡镇企业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促进乡镇企业并购改组。
(四)构筑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质量 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在产业指导方面,要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发布信息,告诉企业什么是国家鼓励的,什么是限制的,技术要求要多高,规模起点要多大等,变事后治理为事前控制。在科技服务方面,要加大发展和规范技术市场的力度,定期组织成果推广和技术转让。在法律服务方面,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实施法律援助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信息服务方面,应建立面向乡镇企业的网站,为乡镇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五)强化培训体系,重视人才战略 建立由政府资助,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利用先进手段,面向乡镇企业职工技能教育的培训体系,实行乡镇企业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的制度和执证上岗制度。同时,重视建立高中级人才下乡的渠道和激励机制,把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乡镇企业。
(六)加强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 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在政府中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指导。我们建议改善管理应从完善职能部门入手,建立一个有权威的管理机构,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赋予相应职能,解决帮助乏力的问题,切实履行宏观调控、指导服务、管理监督职能,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