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肛肠科 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均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排便症状积分以及肛管表面肌电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肛管表面肌电指标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排便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临床排便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 生物反馈;盆底失弛缓性便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92-02
盆底失弛缓性便秘属于消化道出口处梗阻性便秘,因排便时盆腔底部肌群无法协调同步松弛,导致肛管无法正常开放,排便阻力升高,粪便无法正常排出[1-2]。本研究分析了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年龄22岁~67岁,平均年龄(47.78±6.31)岁;病程最短12个月,最长34年,平均为(10.71±2.38)年。体质量54kg~79kg,平均体质量(69.13±4.57)kg。所有患者均经肌电图检查、直肠压力测定诊断为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经钡灌肠和纤维肠镜诊断除外其他下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者。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肠道器质性病变、糖尿病史、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无法配合完成本次治疗者排除,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肛门直肠测压系统对直肠收缩压、静息压进行测定,确认排便运动时腹肌运动收缩以及肛直肠收缩存在矛盾运动。以Thought-technology公司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斜躺120°,放松全身,双腿自由外展,用经肛门表面肌电电极,将治疗电极插入肛门中,根据盆底表面肌电检查结果和直肠肛管测压结合确定治疗方案,进行触发肌电刺激和Kegel训练各15分钟,共训练30分钟,1天1次,1周5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并定时排便,建立排便反射,合理运动[3]。
1.3 评价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排便症状积分以及肛管表面肌电的变化。其中,症状积分包括大便性质、肛门坠胀、排便不尽、费劲程度,每一项从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0~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4]。并记录治疗前后自行排便次数。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分析,排便症状积分以及肛管表面肌电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为组间或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依据。
2.结果
2.1 治疗前后肛管表面肌电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后肛管表面肌电指标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肛管表面肌电指标比较
*
3.讨论
生物反馈治疗为行为疗法,是通过借助电子仪器感受、放大和转换作用,将不易于被人体感知的生理、病理性活动转化为图像等容易感知的形式,并反馈于患者,使患者明确体内活动变化,并据此对自身活动进行有意识控制,增强主观意识对生理、病理性活动的调控,从而逐步对自身功能障碍进行纠正。生物反馈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训练、持续收缩训练、协调性训练和直肠敏感性训练等,对于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主要训练目标为提升盆底肌活动的稳定性。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优势体现在:治疗方便有效、安全,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可有效提高肛门括约肌和耻直肌功能,排便时可更好放松;治疗费用合理,可减轻患者负担。
本研究中,100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均实施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后排便症状积分以及肛管表面肌电指标均显著改善,提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临床排便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捷,朱丽明,朱方超等.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2):128-130.
[2] 潘冬,孙尚颖,杨光等.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183-184.
[3] 刘妮妮.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 曹建葆,丁曙晴.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43.
论文作者:陈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弛缓论文; 患者论文; 反馈论文; 生物论文; 表面论文; 统计学论文; 直肠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