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方师范类高校“先实践、后理论”植物分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满 良,刘 鹏,邹金华,刘祥君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 基于植物分类学极强的实践性特点,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打破系统性,跟着物候节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下,以小组形式开展观察、解剖、讲解、查阅文献和撰写报告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主要以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为主。实践证明,84%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为“好”。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主动解剖观察和查阅资料学习,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先实践、后理论”模式;物候节律;自主学习能力;植物分类学
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农林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3],也是后继必修课——植物生理、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的基础[3-5]。大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随着大学功能与理念的演进得以发展[6]。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生命科学传统课程的教学提出一系列新问题[7]。作为一门传统课程,植物学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和矛盾[2,8]。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培养知识面广、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的目标,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征已经或正在进行着有效的教学改革,如课程建设或优化[2,9]、探索或引入新的教学方法[1-2,4,8,10-13]、增加实践环节[5,14]、改进考核方式[7,15]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对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基本要求[3]。植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1,3]、感官性[5],对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激发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的课程。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8]。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植物分类学的教学为例,构建了在植物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突出直观形象的理论、实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教学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非常重要[2]。
1 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Fig.1 Framework of teaching model
2 打破系统性,基于物候节律安排课程
在不影响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根据物候规律,调整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16]。
气候因子包括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它们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最基本因子。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树木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温度会使植物失去生长和燃烧所必需的水分,而高温通常伴随着较高的湿度,这为病虫害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温使植物遭受冻害和冻伤。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不足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植物界进化的基本原理之一,目前植物分类学教材内容的安排也是遵循这个原理,系统性极强。如果强调系统性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它将还是处在“教什么”“怎么教”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达不到要教会“怎么学”和要引导学会提出“为什么”的现代培育人才的要求和目标。因此,采取了基于植物物候节律,利用校园、公园和植物园资源,按照“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植物分类学教学活动。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可这个教学模式,认为“好”(图2)。这对学习和识别植物科属的重要特征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标本,克服了抽象性或标本带来的不真实感,诸如唇形科花冠的上唇和下唇、前雄蕊和后雄蕊,以及理解鼠尾草属花药药隔的杠杆作用,豆科花冠的上升覆瓦状排列和下降覆瓦状排列,识别蔷薇科分类重要依据之一——子房位置特征等方面,可以眼见为实,明显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认为“好”,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图3);而认为“不好”,也是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图4)。
The Smiths need a car garage twice larger than this one.(史密斯夫妇需要一个比这个大两倍的车库。)
图2 大学生对“先实践、后理论”模式的认可情况
Fig.2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observation first,theory later” model
图3 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好”的主要表现形式
Fig.3 Manifestations of students’belief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is “good”
图4 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不好”的主要表现形式
Fig.4 Manifestations of students’ belief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is “not good”
采集生殖器官标本,在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以补充观察要点。如堇菜科堇菜属的分类中柱头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分类依据,观察其是否有喙、柱头孔是否有突出物等形态学特征,以在室内显微镜观察为佳。学习禾本科羊茅属分类依据之一,叶片中厚壁组织的分布特征、菊科植物聚药雄蕊、唇形科花盘等在室外均不易观察。
3 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能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同时还能使学生锻炼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5]。在植物分类学的“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提前布置好将要观察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上课时,分小组观察教学内容涉及的植物,进行绘图、写花图式和花程式、组内交流、小组总结;然后开展组间交流。每次指定1~2个小组委派一名同学去讲解,其他小组给予肯定或补充或纠正。任课教师对学生观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进行指导。
师:“丁香姑娘”是贯穿全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那么作者描绘这么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我们知道,丁香是为了衬托女子,衬托姑娘,那又为什么不能用玫瑰、牡丹这些意象来衬托姑娘呢?
分析认为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不好的原因在于:①学生不懂统编教材的特征,不知道教材不能包罗万象;②有些学生还没有摆脱以教师讲解为主、靠书本学习的传统模式。任课教师应该加大力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如已经采取后期开设专题课形式弥补系统性差和内容太散的问题。另一方面慢慢指导学生学会克服挫败感,学会自行整理掌握重点,并鼓励这类学生主动和其他学生交流。
结合上文分析认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管理信息化的重心应偏重于大学生主体本身,遵循问题导向原则,运用当前成熟的管理软件与高校学生管理需求的创新性融合,突出解决大学生管理的四大问题:①如何提高公告性通知的知晓度;②如何加强对假期期间、返校阶段学生到位情况的监控;③如何提升学生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④如何降低机械性工作,释放工作时间。鉴于此,笔者以钉钉软件为例,提出提升大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思路与途径。
4 查阅文献写报告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3月份在天津师范大学能够观察学习9科14属20余种,4月份18科29属31个物种、5月份18科28属31个物种的校园植物(表1~3)。在热带植物园能够观察学习棕榈科、芭蕉科、天南星科、苏木科、桑科(榕属)、仙人掌科、大戟科、铁树科、南洋杉科等代表科或属。这些是课后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材料。
指导学生登录“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网站”查阅以上述植物为代表的植物科或属,让学生掌握其主要分类学特征和相关的植物地理学、生态学知识。同时,指导学生登录“中国知网”去查阅以观察学习过的物种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达到学会搜集资料、拓宽知识面和掌握最新研究进展的能力。
5 评价考核
通过同学间的互动,对彼此的学习行为或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一种措施[17]。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中,比起任课教师学生们更容易发现相互在学习、能力、方法上的困难和盲点[18]。该教学模式中,为了提高主动性学习能力,建立了“任课教师评价打分+学生互评打分”的考核模式,并以后者为主,占80%的比重。学生互评打分的依据指标是协作精神、自主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检索文献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6个方面。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做记录绘图、是否积极代表小组讲解、讲得是否充分、回答问题是否合理准确为依据给学生评价打分,比重占20%。学生互评成绩和任课教师评价成绩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该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中占30%。
表1 3月份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内能学习的主要植物
Table 1 Major plants that can be studied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in March
表2 4月份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内能学习的主要植物
Table 2 Major plants that can be studied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in April
表3 5月份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内能学习的主要植物
Table 3 Major plants that can be studied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in May
参考文献
[1] 段德君,姚家玲,魏星.植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61-62,49.
[2] 胡青,高述民,程瑾,等.适应学生能力提高的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62-164.
[3] 徐恒戬,赵凤云.我国本科植物科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生物学通报,2016,51(5):12-15.
[4] 苗芳,姜在民,崔宏安.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907-22909.
[5] 黄雪方.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28(3):39-41.
[6]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7] 王云,彭友林.构建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1):139-141.
[8] 刘頔,李凤兰.植物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4):55-56,60.
[9] 汪矛,杨世杰.加强植物生物学课程建设,推动高校植物学科教学改革[J].植物学通报,2002,19(5):634-636.
[10] 周建良,严岳鸿,刘炳荣.建设教学研互动平台促进植物学教学改革[J].生物学通报,2009,44(6):45-47.
[11] 张秀玲,符爱云,李妍,等.高校植物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6,33(4):121-123.
[12] 王斌,张腾霄,戴明,等.以PBL教学法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版),2014(4):111-112.
[13] 郑敏,葛继稳,侯新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生物学的兴趣[J].生物学杂志,2012,29(6):105-107.
[14] 贺游利.植物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113-115.
[15] 杨美娟,周晓燕.高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1):105-107.
[16] 王占武,倪福太,刘强.植物学多样化教学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6-39.
[17] 柴守霞.高焕香.张雪林,等.任务驱动联合学生互评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2):108-113.
[18] 黄静.基于学生互评的翻转课堂构建:以南通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1):13-17.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he Plant Taxonomy Teaching Model of “Practice First ,Theory Later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Taking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AN Liang ,LIU Peng ,ZOU Jin -hua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stinct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taxonomy, we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mode of “observation first, theory la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through hands-on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breaking the system and following the phenological rhythm”,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re carried out following observation, anatomy, explan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port writing in group. The assessments are mainly based on mutual evaluation among team member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84% of students think the teaching mode is “good”. This model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to learn, actively dissect, observe and consult data, enhance their perceptu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us help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sk and solve problems.
Key words “Observation first, theory later”model;Phenological rhythm;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Plant taxonomy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0-0272-03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9.20.07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YB01217044)。
作者简介 满良(1971—),男,内蒙古奈曼旗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学和植被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3-15
标签:“先实践论文; 后理论”模式论文; 物候节律论文; 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植物分类学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