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_亲子成长论文

怎样处理孩子间发生的争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生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4岁的遥遥是个有主见的小姑娘,喜欢和小伙伴玩, 哪怕是陌生的小朋友,她也会主动搭讪,交往能力很强。可是令妈妈担心的是和同伴玩时总是遥遥发号施令。那些年纪小、性格温顺的孩子倒还愿意听她摆布,相安无事。但遇到和她差不多性格或年纪大些的孩子,往往还没开始玩,就已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会“动武”。那么,妈妈该怎样教育遥遥呢?父母又该怎样处理孩子间发生的争执呢?本期浙江金华的家长朋友与您共同关注这个问题。

观点(一)对孩子来点“绅士”教育也没错

儿子长得不太强壮,文绉绉的,也许是我们过于教育他与人友好相处,所以在幼儿园只会和文明礼貌的孩子交往,常受到“厉害”同伴的伤害。连老师都说我们的教育太“绅士”了。可我认为给孩子些“绅士”教育也没错,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文明社会不需要靠野蛮逞强立世。面对孩子间的争执,我觉得父母应首先正确地评估事情性质。有些父母往往因爱子心切,看不得孩子受委屈,见孩子流泪,心中就像流血,这样,很容易将儿童的心理行为作成人对待。其实,儿童间的争执与成人间的冲突貌虽似而实质不同,区别在一个是成长中的游戏,一个是生活中的现实矛盾,父母完全可以豁达地看待这种争执。儿子喜欢和哪些同伴交往、他愿意采取“绅士风度”面对争执,我们尊重他。更何况他的“绅士风度”已越来越赢得小朋友的信任,连欺负过他的孩子也愿意和他友好相处了。(5岁男孩母亲 黄建英)

观点(二) 争执,是孩子体验宽容、谦让的好时机。

女儿说今天有个小朋友洗手时插队,还拉坏了她的衣服。我不假思索地说,原谅他吧。女儿委屈地说:不好。我想,我们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懂得宽容、谦让。可是宽容是很难的,之所以困难,原因很明显——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冒犯自己的人应该先乞求自己的原谅。因此,让孩子有一颗宽容心,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宽容、谦让也能给自己带来愉快的心情。我让女儿想想与同伴争执时自己有没有错,女儿说:“他拉衣服,我把他推倒了。”这么一想,女儿同意原谅他。我赶紧问她,现在你心里高兴吗?女儿憨憨地笑了。我认为发生争执后,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别人至少有两点好处:1.宽容可以使对方也勇于面对自己的行为,并学着道歉;2.宽容可以保护自己,例如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由此,宽容是合乎实际的,合乎心理健康的。 (5岁女孩母亲 李国英)

观点(三) 交往还需好性格。

我历来将儿子与同伴之间的争执看成是“晴云多变”的游戏,我想,许多父母也会有同感,不对吗?这边父母正在为他们间的纠纷进行“外交斡旋”,那边孩子们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由此,父母们完全应该达观地看待孩子间的争执,这对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开朗、豁达等好性格,很有意义。所以,孩子间发生了争执、纠纷,父母帮助孩子调整、疏缓紧张、沮丧、愤怒的心情,比直接参与解决争执重要得多。儿童受心理发展水平局限,对自己在争执中所受的伤害往往不能准确感受和表达,使人听来愤怒看去心疼。这就有个达观地对待孩子的痛苦问题。我认为父母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来制止受委屈的孩子流泪,也不要用“坚决站在孩子一边”来强化孩子的痛苦和仇恨。应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暂时关注痛苦以外的事,从挫折情绪中尽快解脱出来,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性格大有好处。可想而知,一个具有开朗、豁达性格的人,肯定是交往中受欢迎的人。(6岁男孩父亲 李刚)

观点(四)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要坚决制止。

孩子争执是常事,父母处理大有问题存在。我们常见到这种情况,孩子占了便宜,便称赞好样的,吃了亏则暴跳如雷,责骂“无能,为什么不还手”等。这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进行鼓励和诱导的做法,会把孩子引向歧途。心理学家的研究明确表明,在打架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因此,对争执中的攻击行为必须坚决制止。(4岁男孩母亲 吴静芝)

观点(五) 争执也有值得赞赏的一面。

我女儿和小朋友玩时,也常常发生争执,据我观察,大多情况下发生的争执对帮助他们成长,是很有价值的。在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交流,还锻炼了辩论的才能,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得很有主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目的。在我看来,这些性格特点是很重要的。因此,当女儿出现此类争执时,我不仅不阻止,还“参与”到他们的争执中去。(4岁女孩母亲 高晓红)

观点(六) 科学理智地引导孩子反思争执带来的教训。

我同意处理孩子间的争执,应首先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激烈的情绪。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争执带来的“痛苦”也转瞬消失。但父母的处理并未结束,还有个理智引导问题。我一般会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女儿思考“自己在与小朋友争执中有没有不友好的语言、行为”、“以后要怎样和小朋友玩”。我想科学理智地引导,应该是既不要指责孩子无能“光会哭,为什么不还手”,这会让孩子受到新的伤害;更不要亲自出马为孩子讨公道,这不利于孩子学习处世之道,也无助于矛盾的解决;而是应教孩子用智慧化解矛盾。(6岁女孩父亲 范鸿邦)

观点(七) 处理孩子间的争执要就事论事。

许多父母认为对那些一向率先打人的孩子,应给予必要的还击以自卫,否则,等于是在助长他的霸道。但我想,对2~3岁的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误认为“你可以打人”,因为他们还难以准确识别、判断“一向打人”的同伴,而且他们人小力弱,可能招致更大的伤害。至于5~6岁的孩子,如常受这种训导,则可能出现自卫过度打伤对方的事故。另外,若对孩子一味进行君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教育,我也认为不妥,很可能促成孩子懦弱、缺乏独立自信、退缩的不良个性,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我的观点是,根据儿童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结合实际事例进行教育最好。例如,儿子在玩沙石时和同伴发生争执,我就明确告诉儿子,玩沙石是妈妈同意的,手脏了回家可以洗,这没错。小哥哥用石子掷人是错的,你想丢他也不对,不可以用石子掷人。事实上,从动物学角度上看,孩子天生就有自卫本能,只是父母对这种自卫本能既不能过分强化,也不能一概抑制,就事论事比较好。(5岁女孩母亲 朱丹)

观点(八) 让孩子在争执中学习处世技巧。

在儿童世界里,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何况2~3岁的孩子,正是想合群玩又不会合群玩的时候,他们只能在合群玩的过程中,只能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以后,才能逐步相互适应,逐步学会合群玩。这就像一个人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一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间的争执,是他们为相互适应、学习交往能力而付出的代价。我认为,实际上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吃过几次亏、受过几次欺负后,都会学乖而使自己逐渐少吃亏或不再受欺负。我鼓励儿子与同伴交往,对他们间的争执,一般不太在意,哪怕是儿子受委屈。我觉得有些父母怕孩子吃亏,就盯着自己孩子和同伴玩,殊不知这样孩子的皮肉是不会吃“亏”了,但孩子的交往能力却会因此受到阻碍。更何况孩子有了父母这把保护伞,还会“仗势欺人”或者动辄喊妈妈,显然不利于孩子成长。(4岁男孩母亲 郑有娟)

标签:;  ;  ;  

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