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俄论文,现状及论文,业内论文,趋势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0)01-0055-05 收稿日期:2009-06-20
随着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经贸关系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国间贸易往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双边贸易总体水平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并呈现出由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态势,但与中美、中韩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比,中俄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相差甚远,产业内贸易水平有待提升[1]。本文主要从总体状况和商品结构角度来分析我国与俄罗斯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
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中俄两国贸易也随之显著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本文利用1999年到200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格鲁贝尔与劳埃德指数计算并整理得到中俄产业内贸易指数,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9年到2007年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比较稳定,但总体水平不高。除2004年,其余八年都保持在0.3到0.5之间,趋势比较平缓。这说明双方产业内贸易发展虽一直保持稳定但总体水平较低,长期没有突破性增长。这也与同时期中俄两国的GDP和双边贸易额的节节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1:中俄产业内贸易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和uncomtrade有关各期数据计算。GL指数由按照HS商品分类体系基准计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得出。
九年间中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未超过0.5,最高的一年2003年达到0.491,最低的一年只有0.098,也就是说中俄产业内贸易特征不明显,产业间贸易占了双边贸易的大部分比重。这与中俄两国在资源禀赋上的明显互补有极大关系,俄罗斯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则在轻工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俄贸易模式主要是俄罗斯出口基础资源、原材料型产品,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正是这种互补的贸易结构导致了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不高。
(二)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
根据国际海关统一使用的HS代码,把中俄贸易涉及到的21类商品从1999、2001、2003年到2007年的进出口数据计算整理,分别得出每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拟通过这些指数对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见表1。
我们把21类产品按照自然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划分为三大类,分别对每一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
1.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是指在HS编码分类下,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食品、矿产品、木材及木制品、木浆、纸浆及纸张、陶瓷等矿物材料制品、珠宝等贵金属制品。
(1)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
动物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9、2003、2004、2007年每年都高于0.8,2007年接近1.0的数值,其他年份平均也都在0.5以上。因此,根据国际产业内贸易额的判断标准,中国与俄罗斯动物产品的双边贸易可以认为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此类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偏好差异所带来的需求多样化,这其实也就是异质产品水平差异型的产业内贸易。
(2)既有产业间贸易又有产业内贸易的产品
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类产品,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3到0.5之间,波动很大,最高到0.99(2000年),最低到0.01,这说明这两类产品的双边贸易中既有产业间贸易也有产业内贸易。
(3)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产品
木材、木浆、纸、纸板等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1999年的0.22上升到2005年的0.35,这说明中俄此类产品的贸易在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
(4)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产品
食品、矿产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珠宝、贵金属及制品等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平均不超过0.2,有的年份甚至为0,这说明这几类产品的双边贸易是产业间贸易为主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矿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0.62下降到了2007年的0.07,变成了产业间贸易为主的情况,这说明中俄矿产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变。
2.劳动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指在HS编码分类下塑料及橡胶,革、毛皮及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鞋帽伞等,贱金属及其制品。
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长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所以中俄此类产品的贸易一直呈现单向流动的特点,因此在此类产品中没有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
(1)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产品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塑料及橡胶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0.34上升到2005年的0.97,这说明中国和俄罗斯的塑料、橡胶制品的双边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目前已呈现出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态势。贱金属及其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逐年升高,从1999年的0.09上升到2006年的0.6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贱金属及其制品的双边贸易也是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
(2)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产品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革、毛皮及其制品以及鞋帽伞等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平均低于0.2,特别是鞋帽伞等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都低于O.1。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除1999年、2000年接近0.2外,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则下降到0.02。革、毛皮及其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由1999年的0.34下降到2007年的0.04。这说明中国与俄罗斯塑料及橡胶、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和毛、革制品的双边贸易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
3.技术密集型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品是指在HS编码分类下的化工制品,机电、音像设备,车辆及运输设备,武器、光学等精密仪器。
(1)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
光学、医疗仪器等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2000年开始连续六年在0.5以上,最高在2004年达到0.89,这说明中俄此类产品的双边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
(2)既有产业间贸易又有产业内贸易的产品
机电、音像设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波动趋势,2003年达到0.99,但到2007年又下降到O.15,这说明该类产品的双边贸易中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与此相似的是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最高为0.42,最低仅有0.1,也可以认为是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
(3)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产品
车辆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逐年上升,从1999年的0.01上升到2007年的0.71,其中2004年最高,达到0.92,这说明中俄该类产品的双边贸易正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
(4)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产品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器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几乎为O,只有2007年为0.01,这说明中俄武器类产品的贸易模式几乎完全是产业间贸易而没有产业内贸易,也就是说中俄在这类产品的进出口上一直是单向流动,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中国一直从俄罗斯进口这类产品,俄罗斯在军用品上一直占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很多产品的贸易都正逐渐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并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二、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客观地分析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承认,目前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2]。但从双边贸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上看,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
(一)中俄产业内贸易拥有广阔前景
1.两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Linder(1961)与Balassa(1986)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人均GDP的变化与消费者对变体产品的需求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人均GDP越高,消费者对变体产品的需求就越高。近几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维持了一个比较高的速度,这无疑会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产品向差别化发展,进而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GDP总值位居世界第四,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东部沿海很多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8000美元。2008年俄罗斯连续第九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俄2008年全年GDP总额达到11400亿美元,人均8030美元,同比增长5.6%。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俄外贸总额为7350亿美元,外贸顺差2012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俄外汇及黄金储备已达到4900亿美元。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1-7月俄实现商品零售额71478亿卢布,同比增长了14.5%。这不仅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两国的经贸关系也是一个长期的保障。
目前,在俄罗斯国内内需强劲推动下,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的受欢迎程度正在逐步回升,中国货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商务部分析,随着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在本国商品难以满足需求的形势下,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急剧增加,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口成倍增长。以木材类产品的贸易为例,最近几年来,中国不仅从俄罗斯大量进口了原木,而且随着俄罗斯国内消费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对我国的木制建材产品、木制家具以及多种日常家具装饰品及生活用品需求强劲,尤其是第三类木制品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大,从珍贵木材制作的拐杖、木坐垫,竹藤制作的竹凉席、藤椅以及各类木制工艺品挂件,如小木钟、小帆船、小马车、小烛台、台历架、首饰盒等,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这种产品最受俄罗斯知识界人士及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这充分说明了木材类产品贸易正从以往的单向贸易向双向交叉的产业内贸易发展。
2.两国相互直接投资发展的巨大潜力将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俄两国间的相互直接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6万亿美元,与欧、美、日前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这同时也是国内产业升级动力最为强劲的时期。当前我国一些行业部门的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和标准化阶段,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水平、发达的营销网络,完全可以走向俄罗斯市场。轻工业一直是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俄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之一[3]。而境外加工贸易恰是我国政府现阶段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也是俄联邦政府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境外加工贸易是两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合作形式。
俄罗斯国内制度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从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能看到这种变化。从2003年第一季度起,俄罗斯开始扭转了近年来俄对外投资大于外国对俄投资的趋势。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俄吸引的国外总额已达2200亿美元。2008年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32.72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创历史最高纪录。目前,俄正经历着历史上最蓬勃的外国投资热潮。同时俄本身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完全可以将资金投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国市场。
2007年黑龙江省东宁县率先赴俄开辟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区可以视为直接投资带动产业内贸易的一个典范。在实施对俄经贸合作升级过程中,积极推进“走出去”模式。按照俄罗斯海关规定,半成品鞋出口关税仅是成品鞋出口关税的一半,东宁吉信集团首先决定选择制鞋业作为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平台。2002年9月,吉信集团与温州达芙妮等鞋业合作,投资279万美元,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兴建了拥有14条制鞋生产线的古信鞋厂,在俄注册了“诺基”商标,从国内进口半成品鞋料,在俄日产各类皮鞋3万双,产品赢得了俄消费市场,年销售收入2亿多人民币。这也带动了更多的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
巨大的相互直接投资潜力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互直接投资的增加必将带动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扩大。
3.政府政策的有力推进将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双方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也将大大推进中俄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促进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上。早在2007年,中国商务部就与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展览中心共同主办了中俄机电产品贸易洽谈会。在此期间,中国企业与俄罗斯企业签署4项合同,购买了俄总值约5.09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其中最大的项目是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购买俄罗斯新利佩茨克冶金联合体的冷轧硅钢片(变压器零部件)合同,协议进口金额4.6亿美元。此外还有俄罗斯拉斗铲成套设备、电子元器件、数控机床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与俄方签署了另外6项合同,向俄罗斯出口总值约11.28亿美元的机电产品。
2009年5月16日到1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俄机电商会共同主办的中俄机电产品展销会在黑龙江省东宁口岸中俄机电产品展览交易中心举办,该展会成为中俄机电产品展示、洽谈、交易的平台。
中俄机电产品展销会拥有其他展会无法比拟的优势:政府的绝对大力支持。参展企业展位费由地方政府承担,主办方协助参展企业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开展准入认证工作;会同参展企业每年举办一届国际展会,组织国外客商参展、订货;组织参展企业产品参加国外产品展会;主办方将参展企业产品向东宁华信集团经销商推荐;参展企业在展览交易中心投资建厂,可享受《东宁地方政府鼓励投资优惠政策》等。
展销洽谈会的召开有力地拉动了中俄两国机电产品贸易额,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政策出台,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短期内产业间贸易仍居主流,产业内贸易将随时间变化逐步增长
通过前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从商品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有动物产品和光学仪器的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大部分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均表现出不稳定的态势,都是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更有食品、纺织、鞋帽、武器等类产品长期以来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这是由两国长期以来各自突出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这种互补性很难改变,而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靠两国相互直接投资带动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短期内中俄双边贸易的模式将会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4]。
但我们必须看到,日前已经有一些行业的双边贸易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特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很多产品,如木材类、塑料和贱金属、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等,产业内贸易水平均以令人欣喜的速度在逐年提高。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的那些产品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向产业内贸易转变。这说明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较大潜力。
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观察日渐扩张的产业内贸易实践,便可以发现: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互补为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带来了1+1>2式的福利效应。中俄双边贸易的往来主要就是通过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渠道共同实现的,而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传统的日用消费品与自然资源产品的产业间分工依然会存在,而自然资源产品(如木材类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也将进一步发展,实现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化,这恰恰是实现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5]。
短期内中俄双边贸易中产业间贸易仍将是主流,但很多行业目前也已呈现出由传统的产业内贸易向产业间贸易逐步过渡的态势,这也将是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不应忽视两国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而发展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使中俄双边贸易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中俄贸易的现状和中俄两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上拥有广阔前景;中俄双边贸易短期内将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将随时间变化逐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