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龙庭乡白羊小学 武胜 638403)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承载的信息,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多方对话的情景。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多方对话创设了条件。
一、小组交流,让学生敢于对话。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置于听众、旁观的角色,即使有发表的机会,也是在老师预设的问题圈导之中,几个举手的学生包揽了对话的机会。教与学成了讲与听,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新课标提出了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学生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轻松、平等的动手、动口、动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问答、研讨、交流、争辩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对话一方可以从别人的意见中得到启发,弥补自己认知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个体的思想在对话中磨砺得更敏锐,更深刻,从而达到共享认知,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文本而言,一方面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积累信息,使文本真正成为学生的文本,让学生拥有个性阅读的机会,真实的积累阅读体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交流中 ,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拥有阅读宣泄的机会,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听取他人观点时,丰富了文本信息,克服了理解的单一性。
二、强化指导,让学生善于对话。
阅读教学的独特性在于他必须通过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来完成。小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对话空间,但在具体运用中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对话,善于对话。
1、自主阅读是对话的前提。
文本阅读首先是学生的自主、个性化阅读。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粗略了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意向,并产生疑惑而又不能自行解决时,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疑惑。因此,组织小组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充分熟悉课文,越好,对生活的质量越高,小组交流才能做到思维碰撞,互补有无,甚至妙语连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立合作常规,让学生对话有章。
语文教学分字词、阅读、作文三大块。在字词学习中,小组成员依次讲解,其余成员补充和纠错。重难点字词在集体汇报中强化训练记忆,阅读教学工具学习目标,组员发言,组长归纳、记录员记录汇报,作文教学分三步:第一步,组内口头作文,第二步,独立习作,第三步,组内修改评价。不同的课型,合作交流方式不一样。老师要做具体的指导,并在课堂中强化训练,使学生对话有方,对话有章,各有职责,不做无头苍蝇,在组内观望。
3、多方交流,让学生对话有源。
多方对话是学生学习的不竭之源。课堂中,除了小组交流,在小组汇报时,鼓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组间辩论,从个体合作走向群体合作。学生的生活阅历、只是水平、领悟程度不同,对文体的理解就会有差异,在交流中可以起到互相补充、互相激励,取长补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嫩能力,使对话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在合作学习、集体汇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再一次和文本交流,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训练意图,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亲切感、亲近感,使学习充满无穷乐趣。
总之,多方交流应该是一种高质量的合作学习,在发表和倾听中,在协作和分享中体验学习,创设多方交流,使学生的对话有了不竭的源泉,对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三、动态生成,让学生乐于对话。
新课标下的语文对话活动,是开放型、动态生成性的。在课堂对话中,创设一种东塔、生成的阅读状态,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也能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对话中来。
教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首先要多元性,灵活性,才能在课堂上老火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动态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一堂课有可能都是有悬念、不重复的“新课”,这样的课,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还必须使课堂对话富有弹性,反对那种呆板的毫无启发性的课堂对话,当课堂对话有困难时,老师要点拨指导,当对话顺利时,老师要善于拓展,使对话始终保持动态状态,甚至延伸到课后。如我在教学《购买上帝的男孩》一文,许多学生都不知道上帝是什么,我把这一问题放在第一课时下课时提出。课后同学们纷纷查找资料,询问老师,使课堂对话得到拓展和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对话兴趣,感受到探求知识的快乐,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对话。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模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他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精心组织好学习过程,创设学生多方对话的情景,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王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文本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机会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