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安全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战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基层安全主管,如安全部门负责人、安全组长、安全员等。因为任何好的安全生产策略、方法,包括制度、规程,只有在生产一线得到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影响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及问题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影响;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因素分析;问题;对策
1影响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矿山生产环境较为恶劣
(1)井下巷道及作业空间狭窄
矿山生产工作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提升、充填和排水等一系列的作业生产,期间设备来往频繁,而且生产过程中还有不同类型的管线与各个工作面之间相连,使得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迅速增加。
(2)生产空间持续变化
矿山井下因为生产工艺系统与不同生产工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场所,在采掘工作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整个作业场所的空间在持续的变化。因此,生产人员、设备与管线等都需要随着采掘工作持续移动。但是,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岩层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得大量的不安全因素潜伏其中,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
(3)作业空间环境较差。因为矿井与地表连通的出口一般较少,而且其空间十分有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粉尘、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火灾。同时,地下水涌出也一直威胁着矿山的生产。
1.2矿山外包现象普遍存在,易引发安全事故
当前,从事矿山开采活动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外包方式进行生产,工程外包已经成为了矿山采掘、生产的重要形式。但是,诸多外包施工企业都存在着安全管理较为薄弱,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情况,而且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技能较差,这成为了诱发外包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
1.3安全培训教育形式化,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培训工作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但是部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安全培训的管理只是形式上应付部门检查。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不能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同时,大部分的矿山企业没有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存在著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而且没有根据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工作,使得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与救援常识,遭遇突发情况时不能够正确的处理,甚至因为错误施救而使得事故扩大。
2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2.1管理工作滞后
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协调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也未能从全局出发来统筹整个企业的工作,矿山企业管理人员未能根据行业特点,分析安全管理的重点,使得安全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恶性循环模式。在安全监管和事故防范上力度不够.同一类型的事故在同一企业时常发生,造成了错误重复出现的不良局面。
2.2执行力不强
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低,对相关的安全政策、安全措施等不能很好地理解,更不能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也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工作作风飘浮、遥控指挥的现象,“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对违章的相关人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全管理的制度、规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安全隐患也不能及时排查,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3.1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岗位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岗位责任制度,提高每个岗位安全职责清晰度。安全监管人员责任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安检员公开竞争、选拔机制,摒弃传统安监机制,选拔技术能力强、有经验、有责任心人员建立安全监察队伍;其次安全小分队全面开展安全监督,定时不定时的对员工实施安全检查,使员工时刻具有危机感;对于现场违章现象要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违纪现象要严格处罚,促进矿山开采一线员工责任落实。另外要完善安全奖罚机制,行为利一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力,利用激励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坚持赏罚分明的原则,利用赏罚机制强化各级人员的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3.2强调安全管理和设备投入
矿山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对相关工作内容和进程实施控制,做好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将所有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与部门责任制挂钩,出现的安全问题都要从源头追查,彻底整改。安全投入力一面,矿山在生产过程要不断对设各进行研究改进,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提升设各的本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另外矿山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利一学技术的发展,掌握最新矿山相关设各的更新和应用情况,用利一学技术的成果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安全保障,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度。个体防护是预防零星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屏障,矿山企业必须保证个体防护用品的经费,积极采购,定期发放,强制佩带使用,减少零星伤害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是矿山安全发展的必各条件。
3.3积极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通过应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能够对矿山进行预警、生产监控。例如,对井下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及时的调整井下通风系统,从而降低瓦斯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期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超载等情况,则立即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由于电力系统产生的事故;可以及时的了解生产人员在井下的实时分布情况,通过合理组织开采工作,降低潜在危害因素对生产人员的上海;事故发生之后,可以利用该系统为救援人员提供详细的资料,为营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3.4强化工人培训
对矿山工人进行培训是实现生产过程本质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也容易被很多矿井所忽视。现阶段,很多矿山产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便是矿山工人缺乏相应的安全培训,使工人对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法规的具体规定都不甚了解,矿山的领导阶层应该重视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改善工人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
3.5强化对环境的勘察
环境对矿山开采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地质勘探工作,如果不能有效进行该工作,会引起开采方式的判断失误,为今后的开采工作留下巨大的安全问题。在勘察过程中,要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全面核实可能存在的对开采工作产生影响的的因素。对环境的勘察,特别是对矿床的检查与勘测,可以降低由于盲目开采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做好,需要以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前提条件,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还需要获得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在具备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下,只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积极心态,就能够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到位,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长青.非矿山山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安全,2016(7).
[2]王成,孙宝生,张建,等.中国矿山安全现状与对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4).
[3]孙小路,胡光溯.翁午特施矿山安全的现状及建议[J].矿山现代化,2008(6).
[4]禄登林.现代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150.
[5]李建龙,李朝博.论述矿山安全形势和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9:68.
论文作者:高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矿山论文; 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基层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