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管理策略模拟研究_耕地面积论文

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方略的模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旱论文,内陆论文,方略论文,综合治理论文,流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7)03-0114-05

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气温升高,水资源减少,沙漠化扩大,沙尘暴肆虐,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如何实现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学术界十分关切的重大问题。

河西走廊东部的石羊河流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盆地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同时,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秩序也最为混乱,尤其是流域下游的民勤县,人们赖以生存的绿洲面临崩溃,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以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作了11次重要指示,在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参加甘肃省代表团审议时,温总理说,作为甘肃代表,他关心并希望做好四件事,第一件就是再次重申“决不让民勤县变成第二个罗布泊”。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预计不久将会开展对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

流域是具有动态和反馈特征的复杂系统。模拟模型是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中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然而目前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方略的动态模拟还比较薄弱。为此,我们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背景,构建了包括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大型系统动力学模型,试图为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动态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方法;同时在对武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1990年~2005年十五年跟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综合治理方略的动态模拟,展示从目前到2020年期间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多种治理方略的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一、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特点及石羊河流域概况

1.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显著特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转化、重复利用,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系统。这种特点在理论和实际利用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如在石羊河流域的南盆地和北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依次发生两次大的循环转化过程。而在河西走廊的黑河流域,还存在着第三次转化过程。河水渗漏成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在新疆塔里木河的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和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即“四源一干”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20.18亿m[3],地下水补给中的河道渗漏、渠系渗漏和田间渗漏量三项合计约占全部地下水补给量的84.09%。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50.89亿m[3],三项渗漏补给量也占全部地下水补给量的82.06%[1]。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看,流域的经济活动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在西北干旱区,没有水就没有绿洲。由此形成了内陆河流域第二个显著特点,即水资源与环境和经济社会之间更为强烈的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在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的综合治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仅要动态地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机制和过程,而且需要从整个流域出发,研究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的反馈机制。

2.石羊河流域武威市概况。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石羊河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金昌两市以及张掖市和青海省的一部分地区。武威市是石羊河流域最主要的灌区,也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武威市石羊河流域自东向西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6条较大山水河,以及多条小沟小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382亿m[3],其中自产水资源量为6.753亿m[3],入境水资源量为3.629亿m[3]。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0.793亿m[3]。全市石羊河流域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1.145亿m[3],加上景电二期工程延伸向民勤县调水0.6亿m[3],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为11.755亿m[3]。由于地下水重复利用,经计算,全市石羊河流域2000年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7.435亿m[3],其中地表水为11.483亿m[3],地下水为5.952亿m[3]。石羊河流域多年河川径流量呈现出减少趋势,加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据甘肃省水力勘测设计院资料,2000年全市石羊河流域实际需水量达21.17亿m[3],其中地表供水9.25亿m[3],开采地下水11.83亿m[3],超采地下水量5亿m[3]左右。各行业需水中农业所占比重在90%左右。据民勤县水利局测算,2000年全县可供水量为1.59亿m[3],实际总用水量7.72亿m[3],净超采地下水4.288亿m[3],在总需水量中,农业、工业、生活及畜禽、生态用水量分别占87%、0.9%、1.4%和10.7%。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第一,下游民勤县来水逐年减少。20世纪50年代红崖山断面平均年径流为4.6亿m[3],60年代为3.74亿m[3],到80年代减少到2.06亿m[3],90年代为1.47亿m[3],2000年减少到0.98亿m[3]。第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0年~1995年武威盆地地下水位下降了1.85m,平均每年下降0.31m;5年中民勤盆地平均下降了2.8m,年平均下降0.57m。20世纪80年代初,民勤绿洲不同区域地下水位仍维持在5m左右,而到2002年平均下降到16.4m。民勤绿洲从南向北已形成了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且已基本连成一体,南部最深达25.4m[1]。第三,水质恶化,局部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多年来民勤县大量超采地下水和反复提灌蒸发浓缩,部分地区地下水矿化度超过6g/L,不仅大量耕地无法灌溉,而且使7万人和13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第四,天然植物群落逆向演替,人工林大量枯萎死亡。50年代民勤县红崖山水库灌区有200万亩生长良好、覆盖度在40%以上的红柳、白刺灌丛带,现在仅保存有110万亩,其中有54万亩退化,20万亩沙化。90年代以后,几乎有一半人工沙枣林和灌木林枯死。第五,耕地盐碱化,沙丘活化,土地荒漠化。民勤县湖区北部,弃耕土壤0cm~40cm土层内含盐量比邻近未弃耕农田高出14倍。全县盐碱地面积到90年代增加到34万亩。近30年来荒漠化土地以3.85%的速率在增加。对1994年~1998年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进一步加剧,流动沙地面积比1994年增加了2.53万亩,每年增加6300多亩。第六,生存条件恶化,农民流落他乡。沙进人退,民勤县湖区有的村落已空无一人,群众面临生存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区已有6489户、2.64万人成为生态难民,迁移他乡。

二、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动力学模型

1.模型基本结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动力学模型涉及到流域内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三个亚系统。水资源亚系统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及其相互转化。生态环境亚系统主要研究流动沙地、固定半固定沙地、沙化治理、防护林以及绿洲及其与外围交错带地下水位变化、生态需水量等。经济社会亚系统主要包括耕地和新垦及弃耕地、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和耗水量、主要家畜饲养量及耗水量、农民农业收入、工业行业总产值及耗水量、其他行业耗水量,以及城镇和农村人口及生活用水。各个亚系统及其内部主要构成(变量)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组成了十分复杂的反馈系统。图1反映了这个复杂系统内部的简要因果关系。

2.方案设计。以甘肃省制定的石羊河流域初始水权水量为基础,从采取的重大治理措施着眼,共设计了6种治理方案。第一方案的设计是,在古浪县景电二期引黄灌溉工程向民勤县调水0.3亿m[3]情景下,通过减少耕地面积、采取节水措施以及调整种植结构和转移农村人口等多种措施,从2010年开始,基本实现流域内各区县供需水量的平衡。模型的设定条件和参数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1990年~2005年期间,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市6条河流实测水量、遥感耕地面积和荒漠化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并通过模型拟合,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变量的基本态势。第二类设定条件是,在2006年~2020年期间为了基本反映出综合治理目标、要求而使用的一些参数。治理目标、要求和主要参数来源于2005年1月21日甘肃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召开的座谈会和《石羊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

图1 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因果关系图

第二方案以方案1为基础,仅从2010年开始,将古浪县景电二期工程向民勤县的调水量由方案1的0.3亿m[3]增加到0.8亿m[3]。第三方案在方案2基础上,增加古浪县引黄提灌供水量,2010年~2015年为1.25亿m[3],2020年增加到1.3亿m[3]。第四方案在方案3基础上,从2004年以后,使凉州区山水河来水量在常年预测基础上增加5%。第五方案在方案3基础上,使凉州区山水河来水在常年预测基础上增加8%。第六方案在方案5基础上,从2005年以后,减少凉州区每年农民转移人口。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动力学模型使用了高级DYNAMO语言,设置了宏指令和下标变量,模型实际运行的各类方程近3000个,其中流位方程74个,流率方程125个。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明,模型对参数的变化不灵敏,具有很好的强壮性,可以应用于模型的策略分析。还对人口、洪水进地净水量、地下水补给总量、可引提的净水量、亩均净用水量等变量运行结果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三、动态模拟展示出的基本趋势

1.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各区县水资源供需状况在1990年~2005年十五年跟踪期间都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见图2)。在此期间,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严峻的是民勤县,每年需要超采地下水3亿~5亿m[3],凉州区每年大约超采地下水1亿~2亿m[3],古浪县每年超采地下水0.3亿~0.5亿m[3]。在预计综合治理见效的201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尤其是民勤县可利用净水量略有盈余,每年将回补地下水0.5亿m[3]。

2.武威市平原区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三分之一。1994年~1998年民勤县大量毁草开荒。从遥感资料可以看出,1994年民勤县耕地面积约为138.87万亩[2],1996年为192.44万亩[3]。由于无法耕种而弃耕,1998年全县耕地面积减少到164.84万亩[2],2000年大约减少到146万亩[4]。对古浪县、凉州区和民勤县十五年来耕地面积变化过程的模拟(见图3)可以看出,1990年~2000年各区、县耕地面积都在逐年扩大,其中耕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民勤县。经过治理后,古浪县、凉州区和民勤县耕地面积2015年~2020年分别稳定在34.2万亩、150万亩和54.5万亩左右,分别比各区、县2000年模拟面积减少了20%、10%和65%。武威市石羊河流域耕地总面积2015年~2020年大约为238.5万亩左右,比2000年模拟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了29%。

图2 各区县水资源供给和需求变化趋势

图3 各区县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3.由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据有关遥感资料对比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到1996年,民勤县总的荒漠化面积增加了620km[2][5]。1998年到2003年,民勤县荒漠化以人为开荒和弃耕引起的沙化耕地为主要变化特点,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6.14万亩,年均增加1.23万亩[6]。经过综合治理,停止开荒和地下水位抬升,2010年以后预计各类草地面积将基本趋于稳定,治理沙化面积逐年增多,2020年可望达到146万亩。流动沙地面积在2020年减少到988万亩,生态环境初步有所好转。

4.农业人口转移任务艰巨。将部分农村居民转移到当地城镇在非农行业就业,或移民到流域以外的其他地方,是流域综合治理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模拟结果显示,民勤县农业人口数量2010年~2020年约为26.6万人,与2005年人口抽样数据大体相当,预计2005年~2020年期间农业人口基本为零增长。为此,从2006年开始,每年平均需要向外转移农业人口1600余人,15年间至少转移农民2.4万人。预计古浪县2010年农业人口16.95万人,2020年17.65万人,今后每年需转移农村人口310人,15年共转移农业人口4700人。预计凉州区农业人口2010年不超过80.95万人,2015年~2020年为81万人,累计转移农村人口约6.3万人。甘肃省规划2006年—2010年,凉州区共转移农民3500人。可见,规划数据远远低于模型对凉州区农村需转移人口模拟的结果。

5.民勤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三分之二。模拟结果显示,由于不断开垦荒地,2000年民勤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可能接近6亩,约是古浪县和凉州区人均耕地面积的2~2.8倍。经过综合治理后,各区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都将有所减少,其中减少数量最多的是民勤县。以方案3为例,2015年和2020年民勤县农民人均耕地可能只有2.06亩,比人均耕地最多的2000年(5.86亩)减少了将近64%。即使在2005年以后洪水来水量假设增加8%的情况下(方案5),民勤县农民人均耕地2015年~2020年可能仅为2.16~2.14亩。甘肃省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设计民勤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5亩,可能在未来难以实现。古浪县2015和2020年农民人均耕地约为1.9亩,比2000年(2.65亩)减少了28%;凉州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015年和2020年可能达到1.8亩,比2000年(2.11亩)大约减少15%。古浪县和凉州区未来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可能略低于甘肃省初始水权设计方案2亩/人的标准。

6.民勤县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大约减少三分之一。以方案3为例,民勤县农民人均农业收入2001年达到历史最高约3446元,凉州区于2004年达到最高值2188元,古浪县2000年最高约1904元(见图4)。民勤县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是古浪县的1.8倍,是凉州区的1.57倍。2010年水资源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后,当年凉州区农民人均农业收入降到最低点2010元,约是历史最高收入的92%,到2020年基本恢复到2004年历史最高收入水平。古浪县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在减少,2020年可能继续减少到1475元/人,比历史最高年减少22%。随着耕地大量减少,民勤县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大幅度下降,2015年到达最低点2262元/人,比历史最高收入减少了34%,此后虽有提高但增幅不大。尽管2010年以后民勤县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下降幅度最大,但人均收入水平可能仍然高于凉州区和古浪县。

图4 各区县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

7.武威市平原区粮食总产量将减少40%。模拟结果显示,2010年武威市粮食总产量可能减少到60.36万吨,比2005年统计粮食总产量减少30%,2015年~2020年减少40%。其中凉州区粮食总产量201O年可能减少到42.17万吨,比2005年统计粮食总产量减少30.83%,2015年~2020年是2005年粮食总产量的60%~57%。民勤县2010年预计粮食总产量减少到9.34万吨,比2005年统计产量减少了48.08%,2015~2020年将继续减少到8万吨左右,比2005年少50%以上。

8.农业用水量将明显减少,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多。农业用水包括种植业和家畜家禽用水量。可以看出,各区县农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的比重最大,但却在逐年下降。民勤县农业用水所占比重下降最多,生态用水所占比重居第二位,2010年生态用水量可能为0.39亿m[3],占全县实际用水量的13%,2020年生态用水量可能为0.83亿m[3],占到全县总用水量的27%。如果再考虑综合治理后可能回补的地下水量,预计2014年民勤县广义的生态用水量约为1.25亿m[3],2017年约为1.59亿m[3],2019年为1.07亿m[3]。

9.地下水位抬升可能极其缓慢。模型重点对民勤县湖区地下水位及绿洲外围地下水位进行了模拟。模型假设1990年地下水位埋深初始值为3m,并假定每年超采1亿m[3]地下水时,绿洲地下水位下降0.2m,并且地下水位越深其下降速度可能会越快。以方案3为例,1995年民勤县年地下水位下降约0.68m(图5),下降最多的是1999年达到0.78m,2005年仍下降0.59m;2010年地下水位开始有所抬升,仅抬升0.06m,2015年可能抬升0.13m,2020年抬升0.12m。绿洲地下水位1995年约7.43m,2000年下降到11.14m,2005年继续下降到14.4m,直到2009年达到最深点15.58m。此后,绿洲地下水位虽然逐年有所抬升,但速度极其缓慢,2015年可能埋深15m,2020年埋深也有14.3m。可见,地下水位的恢复,不仅非常复杂而且需要漫长的过程。体现不同供水量的各种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水资源供给量的变化,对民勤县地下水位抬升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图5 民勤县地下水位下降和埋深变化趋势

10.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年入库水量可能达到3亿m[3]以上。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在方案3情景下,2010年、2015年、2020年红崖山水库入库水量将分别达到3.09亿m[3]、3.02亿m[3]、3.12亿m[3]。而在前述各河流来水量增加8%的情况下,红崖山水库年入库水量2010年、2015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3.21亿m[3]、3.13亿m[3]、3.24亿m[3]。甘肃省规划设计的红崖山水库入库水量与模型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四、模拟研究的主要结论

1.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治理,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1993年我们完成的“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武威地区水资源与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模拟研究”课题认为,武威地区石羊河流域平原区用水矛盾将日益加剧,超采地下储存水的数量有增无减,达到水资源供需大体平衡,需要弃耕三分之一的水浇地。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已经使石羊河流域遭受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困扰。先破坏后治理,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整治越晚,代价越大。曾建议省政府逐步减少武威地区粮食收购任务,坚决制止盲目扩大耕地,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法,整治目前平原区随意凿井引提地下水的混乱现象[7]。然而,由于当时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比较淡薄,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加之人口不断增加,受经济利益驱动,从1990年以来,武威市尤其是民勤县不仅没有弃耕种草种树,反而大量开垦荒地,盲目打井,大量超采地下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最为混乱无序的时期。现在已经看得十分清楚,这种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增加的方式,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要改善和恢复石羊河流域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仅近期治理就需要投资近50亿元资金,至少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努力。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导致石羊河流域环境不断恶化的制度根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流域内盲目开垦荒地使水资源需求剧增并大量超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必然结果。诱致大量开垦荒地和超采地下水的根源,一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荒漠戈壁和地下水资源基本上是一种公共资源。在存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失败,驱使人们争相过度开发利用绿洲外围荒地资源和无序打井超采地下水。二是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与生态环境改善和治理的要求背道而驰,出现了政府“失灵”。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作用下,石羊河流域尤其是民勤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威胁到了当地群众的生存问题,而且作为沙尘暴重要策源地,还直接影响到我国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总量减少的趋势导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矛盾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气候的暖干化,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呈现出减少的总趋势,例如,经回归分析凉州区径流量年平均减少386.99万m[3](R[2]=0.0952,F=4.8399.P=0.03287,N=56)。水资源减少的自然因素是造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又一根本原因。

4.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简单而极其脆弱。绿洲的兴衰史说明,绿洲有水则兴、无水则亡。这就要求人类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正是由于轻视了这条基本的自然法则,对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才导致了今天石洋河流域等西北内陆干旱区严峻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因此,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目标,就是首先要实现流域水资源总供给量与包括流域生态需水量在内的水资源总需求量的大体平衡。这既符合自然规律,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5.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要“抓住一项关键措施”。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农业是绿洲最主要的产业,消耗的水量占流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而且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大量开垦荒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实地调查访问,民勤县内有些乡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富裕户私人农场耕地面积多达五六百亩,少的也有二三百亩。有的乡村私人开荒。人均10多亩。同时,也有个别村社人均耕地只有0.5亩。所以,在流域治理中,最关键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动员农户把盲目开垦的荒地退耕还林还草,以此大幅度减少流域对水资源的消耗。

6.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要“解决两大难题”。将部分农村居民转移到当地城镇在非农行业就业,或移民到流域以外的其他地方,是流域综合治理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需要不断解决的一大难题。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实现自身的利益为目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实质上是一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活动。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将压缩耕地面积、改变耕地用途,这将会减少农民收入。如何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五、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尽量减少流域治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还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1.要增加国家对大型流域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使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种增强了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它不仅使当地居民受益,而且更加有益于其他非治理区的可持续发展。公共产品的外部性使市场机制失灵,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投资不足和生态服务产品的减少。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地方财政拮据,当地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因此,像西北内陆干旱区石羊河流域这样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又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地区,应该列入国家国土重点整治计划,从资金上保证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

2.通过制度创新,使流域开发利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第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角度重新审视流域发展规划,切实做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可能承载力相适应,并且使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对地方政府领导的考核,要由过去以经济增长为主转变为以有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为主,增加农民转移、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植树种草压沙等考核指标。第二,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减少流域平原区粮食种植面积,同时不再用粮食产量的增长率来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绩。第三,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和鼓励农民把耕地面积适当压缩到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规定的范围之内。第四,建立科学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供需问题。推广应用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和民主管水、自主管水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按照各区县和农户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坚决执行限电限开采地下水的规章制度。

3.建立有利于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机制。一是要按照初始水权确定的耕地面积,对由于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压缩耕地面积而使农民蒙受的利益损失,仿照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政策,从多方面进行必要的补偿。二是要对农民拥有的初始水权进行合理的确定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三是引导农民开展节水灌溉和进行设施农业,并对大田节水灌溉设施所需资金进行必要补助。

4.做好流域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到2010年武威市石羊河流域农村总人口应控制在124.5万人左右,2020年不超过125.4万人。预计从2006年~2020年累计需要转移农村人口9万余人,农村人口转移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在流域内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将风沙线和生存环境恶劣村社的部分农民转为生态建设农工,常年从事风沙防护林草种植、管护和压沙工作,由国家发放工资,并鼓励合理开发沙产业。三是国家和省上在招工、招干和高考录取等方面对流域治理区农村青年和学生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四是积极做好向流域外生态移民的联系和安置工作。

5.民勤县外流域调水费用由省财政承担。各区县风沙防护林草生态用水量应由流域管理局无偿供给。由于民勤县今后将回补地下水0.5亿m[3],因此应将由景电二期工程向民勤县红崖山水库调入的0.8亿m[3]水费由省财政厅专项列支。

6.尽快对流域水资源状况重新进行勘测,加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恢复的科学研究。目前,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使用的许多水资源资料,都是依据过去的勘测结果推算出来的。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山区来水减少以及大量的水利设施建设,地下水侧向入渗、河渠入渗、泉水出露以及潜水蒸发和蒸腾等都需要重新测定。因此,需要由省水利厅组织,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和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各区县水利部门共同参与,尽快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状况重新进行勘测,以便为石羊河流域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水利资料。积极开展节水实验和示范推广,加强对流域地下水位监测以及开展地下水对绿洲和边缘地带植被恢复机理的研究工作,为流域的长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  ;  ;  ;  ;  ;  ;  

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管理策略模拟研究_耕地面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