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研究及解题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型论文,高考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归为五类:即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中最重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题型。它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前者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40%,后者在近几年的试题中只有一道题,占3分。 选择题型不仅在高考试题中,而且在日常生活里面也会经常碰到,无论是四选一,还是二选一。例如购物选择、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业余生活选择、朋友选择……无一不是在演算一道道的“选择题”。因此,掌握这种题型的意义是很大的。
选择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题干;二是选择项(备选答案)。
1.题干的特点
它是试题提出问题的部分,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触角”,规定了考生回答问题的要求。题干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试题质量的高低,也影响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
设计题干的要求是:①要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或思想去提问;②要语言简洁准确,往往只用一两句话组成;③要与选项同质,属同一个话题;④不要滥用否定结构。
2.选择项的特点
选择项包括两类:一是干扰项,另一类是正确答案。干扰项是错误答案,多是考生平时易错的地方,从而产生很大的迷惑作用,迷惑度越大,试题的难度就越大。
设计选择项的要求是:①表达形式和文字要大致相同,力求工整,避免用暗示语;②正确答案要唯一、确认,绝对正确,不能有任何争议;③要合理地安排正确答案的选项,减少考生乱猜的因素。
3.选材的特点
选择题的选材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书本上的,有的是书本以外的,有的是从书本引申出来的。因为高考不仅注重考知识,更注重考能力,所以选择题的选材要创造新情境、新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设问。
我们不必从题干的形式和要求上把选择题的类别分得那么细,因为应试时不可能从命题的形式去分析,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命题对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指向上去。但是,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从选项的正确数目上分类,认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的区别是完全必要的。
单项选择题示例
它又叫多选一选择题,也就是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例1: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例题答案:C。上面这道单项选择题,共有四个备选答案, 只有一项C是此题唯一的答案。因为,按照题干的表述, 指向是选择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经过仔细辨析,C项有两个错别字:一个是“惦”, 应为“掂”;另一个是“雀”,应为“鹊”。
多项选择题示例
它又叫多选多选择题,由四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一份试卷的平均难度应当控制在0.5左右。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尽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E.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F.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例题答案:B、D。多项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问题和综合判断能力。它除了具备一般选择题指向明确、结构谨严、诊断功能强的特点以外,还具有考查的容量大、综合性强、试题难度大的特点。这类选择题,要比组合选择题的优点多,它要指出正确答案的个数,正确答案个数少于或等于错误选项的个数,评分也极严,“全答对,才给满分,答错一个选项,还要扣分,直到扣完为止”,因此,考生不能猜题。由于猜题的可能性极小,试题的难度也就大了。
二、填充题
填充题属准客观题型。试题的形式一般是在一个或几个语句里留一至几个空白,要求考生把空缺的字、词、句填上。因为图表、符号乃至线条有时也会成为阅读的主要材料,文字反而变得次要,所以,填充线索、符号、图表也成了语文考试,特别是阅读测试的一种形式。从全国高考题型归类《题典》所载,高考语文试卷上就可以找出许多借助图形或表格来检测语文能力的试题。由此看来,填充题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
1.填空式
即根据试题给出的类别,将选项填在所设的横线上。
2.表格式
它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把答案填在表格的空缺处。有的图示题也属填表题的一种,它是用图形表示答案,特点是简洁明了,更能反映思维的清晰性。
填充题与选择题相比较,没有现成的备选答案,答案要求考生自己寻找,自己写上。解答这类试题要灵活一些,但试题也规定了一些明暗作答的条件以及具体要求,灵活程度也受到限制。有的试题答案限制很严,不允许有任何更改,考生不易得分,实际上是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填空题示例
例3:从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铃》、 姜夔《扬州慢》中各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州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的具体内容是古典诗词的背诵,要求填写三首古典诗词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它限制的条件一是表达方式应是描写,二是描写的对象应是“月色”。《琵琶行》中,应填“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三句中的任何一句。我们从三句诗中,分别感到“朦胧的月色”“银白的月色”和“明亮的月色”。诗中“秋月春风等闲度”“春江花朝秋月夜”这两句,虽然写到“月”,但没有描写“月色”,而且又不是描写句,因此不能填写。《雨霖铃》中,应填“杨柳岸晓风残月”;《扬州慢》中,应该填“冷月无声”。这两句似乎没有描写月色,但答者应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视觉与其他感觉相通,“残”和“冷”也就似乎觉得有颜色了。解答此题,不仅要准确地记住诗词的原句,而且还要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否则,会填错。
表格题示例
例4:根据下文所述,在生物进化系统树上, 四角龙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图中ABCD哪一处?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 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晰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 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头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分叉就是四角龙。
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图中的五条黑线表示动物的五纲,线条由粗到细标示着动物的不断分化。“两栖纲”首先分化出“鱼纲”,然后分化出“爬行纲”;“爬行纲”又先分化出“哺乳纲”,后分出“鸟纲”。图中的ABCD是用来标示四角龙的位置的。弄清这些是解答此题的前提。接下来就应图文对读了,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先看原文,结尾一句说“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分叉就是四角龙”,再观图可知,DC不在分叉处,很快就可排除这两项。再看原文,有四角龙“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之类的语句,而有关知识告诉我们,“盘龙类”属“爬行纲”,“兽孔类”属“哺乳纲”。再看图,A处于“两栖纲”与“爬行纲”的中间, 只有B是处于“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中间,答案自然非B莫属。
三、简答题
简答题属非客观性的传统题型之一,它介于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中间,是带有一定限制性的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它占有一定的比例,分值越来越高,命题技巧也受到好评,因而有“传统回归”的说法。因为简答题命题也要加以一定的限制,答案又是半开放性的,所以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评分的误差。
传统题型在标准化考试中并非完全排除,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比较,简答题可以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能力,而这是客观性试题难以办到的。因为它只能考查思维的结果,而不能考查思维的过程,更不能考查语言的表述能力,所以有人建议多用简答题,少用选择题,是很有道理的。
在简答题中,有的要求直答,就是作答者根据简答题的提问,直接回答问题,不作任何解释。有的要求简释,就是作答者对语文知识中的概念,作出简要的解释,力求文字准确。有的要求列举,就是作答者根据试题设问提出的问题,列举事实回答,并作简要的说明。有的要求扼要说明,就是根据题干提供的情景进行设问,作答者不仅要答出是什么,还要答出为什么,但又不能作过多的阐释。
简答题示例
例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吕叔湘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
答:第一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个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答:第一点错误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个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答:实际上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道题都是采用简答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章具体内容的概括表述能力,且都有字数的限制。
第一题要求概括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原文写“弊端”用了两个复句,复句中间又用分号隔开。这样,从语言形式看,似乎有“四种”弊端了,这就需要做综合概括工作。如果我们能把握两个“不问”,一个“不管”的标志性词语,就不难概括出一种弊端是“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一种是“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另一种是“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
按照同样的道理,要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回答第二个问题,也需要对二、三两个自然段整体把握,进行归纳概括,准确把握是指“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或:没有认清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第三题则必须把“像交付一件东西”这个比喻的表达形式转换为“把教学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直接陈述的表达形式。
一般来说,解答简答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认真阅读题干,弄清它设置的情景,根据提供的材料设问,因此读懂这些内容,把握内容的联系是前提;二是搞清楚试题设问的是什么;三是“单刀直入”,提炼、归纳出几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答的内容。
四、综合题
从试题的形式看,它是各种题型的综合应用,除应用选择题外,还有判断题、填充题、简答题等。即使采用相同的题型命题,命题的意图和考查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具有综合性。它主要测试阅读能力,包括对一篇文章字、词、句、篇以及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综合与评价,这种题目也考核阅读的速度。综合题内,那种单一知识的记忆性试题已很少见,大多侧重于整体阅读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③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④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⑤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⑥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⑦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说;⑧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⑨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层次、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⑩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作初步的评价、鉴赏。
综合题的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阅读材料,二是题目。材料以现代文选段为主,也有选取整篇为材料的。材料后面设计出很多题目,一个题目考查一个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多种能力。综合题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综合性,题型多样、灵活,考查的面宽,层次高,思维的容量大,有一定的难度。近几年的考试结果表明,综合题的测试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得分率低,而且很难突破,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措施。
综合题示例
例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贝多芬之谜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①,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②,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成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②《唐璜》:莫扎特(1756—1791年)根据传说而写的歌剧,交织着悲剧和喜剧成分,主人公唐璜是个放纵的贵族,结局是被送入了地狱。
1.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不超过20个字)
2.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
那些□□□□□□□□□□□□□□□□□□□□的音乐。
(不超过20个字)
3.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个字)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不喜欢贝多芬作品的人也为他的激情所左右
B.贝多芬常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
C.贝多芬的作品常常没有乐式
D.与贝多芬同时的“伟人”们既不理解他,又无法否认他的成就
E.18世纪的音乐是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
这一大题是阅读萧伯纳写的《贝多芬之谜》,然后回答4 道简答题和1道多项选择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一道小题是简答文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指哪一类人。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所问的是“指哪一类人”,不是单纯的伟人。而且必须明确时代概念,也就是题干中强调的“与他同时”。因此标准答案是“当时(或与他同时)的某些只是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很多考生没有答出“当时”或“与他同时”,都是忽略了题干中提到的时代要求。
第二道小题是问文章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的是什么。解答此题,要关照文中的一段话:“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标准答案就是从这一段话概括、提炼而成的,那就是“具有产生于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由此可以看出,解答这类题要使考生能充分利用文中语句作答题的材料。
第三道小题是问“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解答此题,要全面把握文意,弄清与答案有关的两个侧面。文中第三自然段开头一句话“这就是贝多芬之谜”,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话。上文讲的是一个侧面“完全不把设计乐式作为目的”,下文讲的是另一个侧面“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这两个侧面,才构成了贝多芬不同寻常的音乐之“谜”,因此,标准答案是“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第四道小题是要求考生概括从巴赫、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变化。回答这个问题考生要有一定的音乐方面的素养。在阅读文章时,一是要注意阅读试卷上关于“乐式”的一条注解,二是要理解文中关于乐式和感情关系的论述。如果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分析,只是去照抄文中现成的语句,例如巴赫的音乐“像精美的波斯地毯”,莫扎特的音乐“充满魔鬼式的欢乐”,贝多芬的音乐“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还有乐式存在”,那是不准确的。标准答案应是: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则是感情突破乐式。
第五道小题是多项选择题,题干注明选两项。ABD 项符合原文意思,似乎都表达出贝多芬的音乐在当时不被一些人理解,成为音乐之“谜”。而C项(“贝多芬的作品常常没有乐式”)显然不符合文意, 容易选对。E项却较难,因为考生一般缺乏对18世纪音乐的了解, 所以会选错。
综合题的设计,多是用台阶式的设问,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顺序,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以及由浅入深的系列,因此,无论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还是分析重要句子的语意,无论是归纳整理段意和层次,还是概括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都应该在全面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答题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综合分析,整体关照,各个击破的方法,加以统筹解决。
五、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型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命题作文;二是供材料作文;三是情景作文。
1.命题作文
例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1年全国卷)、《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1991年上海卷)、《机遇》(1993年上海卷)、《尝试》(1994 年全国卷)、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1994年上海卷)、《父辈》(1994年上海卷)、《责任》(1995年上海卷)。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命题作文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有的一般不限文体,但不能写成诗歌和戏剧。这种题型能结合考生实际,贴近生活,联系思想,有话可说。题目的灵活度大,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拉开档次,但由于评分误差大,控制不好的话,实际效果很差。
2.供材料作文
它包括仿写、扩写、改写、缩写、续写、选角度写。提供的材料有的是文字,有时是一两幅漫画。一般是根据提供的材料(文字或漫画),按要求作文。供材料作文的要求一般限制很严,但材料必须含义深刻,有发挥创造、生发开来的余地,并且容易读懂,不会产生歧义。
例如:1996年全国卷“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作文”,1997年全国卷“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作文”,都属供材料作文。前者是两幅漫画,后者是三则材料。详细解说前面已有专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3.情景作文
这种试题是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让考生处于设置的环境之中,根据要求行文。设计的情景要富有生活气息,能激发考生写作的兴趣,交代一定要清楚。特别是要求“情要真、要深,境要明、要简”,不能虚假。
例如:1992年上海卷,情景作文。
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注意景、情、理的结合;
②七百字左右。
根据设置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遥望星空”,由无穷的宇宙,发人生的感悟,描写时空的转换,赞美绚丽的生命旅程,做到景情理相融合,文通字顺,真情真意,即可称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