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海南海口570208)
摘要:龋病,俗称为“虫牙”,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影响因素较多,发生于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髓处。龋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龋病可由牙体硬组织缺损发展到伤及牙髓组织,并进而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龋病临床治疗难度因素及处理,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龋病;临床治疗;因素;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者共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18岁,平均年龄(10±3.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龋病的诊断标准,并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痛、牙体缺损等。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如下:1)氟化物:首选8%氟化亚锡溶液或75%氟化钠甘油糊剂,其处方为75g的氟化钠与25ml的甘油。早期龋病患者釉质常呈现多孔状,局部伴较强的摄取氟能力,氟入至牙釉质后与羟磷灰石共同产生氟磷灰石,提高了牙齿的抗菌与抗酸作用,而局部氟浓度的加大会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氟化物安全可靠,硬软组织不会出现变色、腐蚀等损害,且前后牙均可应用。使用时应于患区涂抹氟制剂,用橡皮杯、小棉球对牙面反复涂擦2~3min,重复1~2次即可,最后擦掉制剂,反复漱口,1次/周,连续4次为1个疗程。2)硝酸银:首选药物为氨硝酸银或10%硝酸银液,其处方是3g的硝酸银与2.5ml的28%氨水加1g的蒸馏水,还原剂包括10%甲醛液、丁香油酚、丁香油、对苯二酚等。硝酸银于龋患区会产生还原银与蛋白银,前者会进入牙本质并堵塞,起到控制龋病发展的效果。使用时用车针、挖匙等工具去除龋坏组织;再用清洗擦拭等方法确保龋坏部位及其周围牙面保持干燥清洁;用吸唾器或棉条等保护软组织,防止其与药物接触,并确保药物的有效浓度;用小棉球蘸硝酸银药液于患区涂抹1~2min,再用热空气吹干,重复进行1~2次,最后用小棉球蘸还原剂行反复涂擦,至黑色呈现为止,1次/周,连续4次为1个疗程。
1.2.2 再矿化治疗
钙、磷可有效促进再矿化进程,氟可加快钙、磷于釉质中沉积;钠、氯可使矿化液更加稳定,使其不产生沉淀。再矿化液的pH需调至7,不可使其呈现酸性,防止药效减弱。使用时应先将牙面清洁,再将小棉球于矿化液中浸透后置于患处,重复3~4次。另外,患者需每日使用含漱液,主要针对龋病易感者的一种防治措施。
1.2.3 充填治疗
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或其它特定方式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本组26例龋齿患者经药物治疗8例、再矿化治疗8例、充填治疗10例,治愈者16例(61.54%),好转者9例(34.61%),转至外科者1例(3.85%),总有效率为96.15%。本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精细化,含糖量高,致使龋病患病率逐年上升。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它主要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是釉质表面矿化物质损伤丢失引起。龋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是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龋病的过程中,由于判断不准确或技术问题,容易出现失误引起各种并发症,并且存在很多的难度因素。
3.1 全身因素
龋病的充填治疗是牙体手术的介入过程,只有全身状况能够承受的患者才会进入后续的治疗。可能影响到龋病治疗的全身因素有以下4点。1)系统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精神障碍性疾病,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等传染性疾病;2)麻醉剂问题:麻醉剂过敏,无良好麻醉效果,血管收缩剂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等也可能影响患者进行龋病治疗;3)生理状态:妊娠期女性患者等;4)牙科恐惧症。
3.2 口腔局部因素
口腔局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张口度。龋病治疗在患者的口内进行,需要患者有足够的张口度。正常人张口度为三指,约4.5cm[18]。张口受限对后牙龋病治疗的影响程度大于前牙。此外,患者若长期存在张口受限,影响日常口腔卫生保健,也会增加治疗后继发龋的风险。2)唾液因素。唾液成分和分泌速度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是龋病风险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唾液分泌过多,会影响术区的隔湿,增加治疗的时间和难度;唾液分泌过分减少,如舍格伦综合征或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唾液腺破坏造成的唾液分泌减少等,会导致继发龋的患病风险增加,给龋病的防治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3)咽反射。口腔内的治疗操作易引发患者的咽反射,影响治疗的进行。咽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咽部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是一种防止吞咽异物的生理反应。部分患者的咽反射比较敏感,窝洞预备和充填时,术者的操作会引起患者的反射性恶心,影响操作的继续进行。
预防原则:1)加强口腔教育的宣传力度,普及口腔健康知识;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如糖果、巧克力、饼干、蛋糕等,临睡前不吃东西;少吃特别坚硬的食物,避免损伤牙齿;多吃富含钙和无机盐的食物,多吃粗粮和高纤维食物;合理使用氟化物防止龋齿;提倡用牙线清洁牙齿;3)定期体检,深窝洞及早做窝沟封闭,改正食物嵌塞,矫正牙齿畸形,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缪晓江,刘敏,谢华.龋病治疗的失误、处理以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0:39-40.
[2]胡静,陈增力,刘继延,王丽英,赵文峰.不同去龋技术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4:668-671.
[3]梁建英,刘河娣,李剑波.医用棉签在儿童龋病治疗护理配合中的作用[J].广东牙病防治,2015,04:216-218.
论文作者:殷珊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患者论文; 硝酸银论文; 釉质论文; 因素论文; 口腔论文; 唾液论文; 矿化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