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湘南山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
□颜复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 近年来湘南山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不平衡、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状况缺乏关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形式单一且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加大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培育文化专业人才,改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以促进湘南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湘南山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1 湘南山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健全,文化服务网点进一步夯实。近年来,郴州市推进公共文化信息网点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和乡镇服务点320余个、农家书屋3 300余家、免费休闲读书吧580余个。
由于该课程学习起来相对枯燥难懂,学生难免存在一定惰性,通过课堂授课时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在课下时间能够在仿真实验平台上自主完成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任务的布置,结合实验的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平时表现分数,从而达到督促学生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微机原理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所占的内容比重较大,而编程往往只有学生参与实际调试才能真正体会和学习到语言的精髓和应用方法,因此通过课堂演示引导、翻转课堂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学习,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近年来,郴州市第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大型图书流动站2个。新增数字影院7家,共有34家,电影票房总收入同比增长48%。全市近50%行政村完成“七个一”建设任务。
(五)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一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贫困户安于现状,害怕脱贫后享受不了政策;有的只想坐享其成,寄希望于政府包办代替,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现象;有的以贫困户身份为由,要求解决低保等不符合政策的问题。同时,一些非贫困户滋生不平衡心理,争当贫困户。二是自身脱贫能力不足。农村“38、61、99”部队占到了60%以上,人口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贫困户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小学文化及以下文化层次的较多;有的贫困户缺乏发展产业的资金、能力,对发展产业持怀疑态度;有的群众故土难离,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接受。
(3)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郴州市打造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品牌活动带动农村社区文化的繁荣,涌现出了一些新亮点。
2 湘南山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少,基本都是1~2人,文艺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的管理人员一般是村委会干部或退休教师,难以开展较丰富的文体活动,不能单独开展教育或培训活动。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不平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薄弱、供给不平衡等问题突出。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文化活动设施较完善。一些较偏远的行政村资金投入不足,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有一定差距[1]。
(3)农民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状况缺乏关注。调研发现,只有少数村民去农家书屋借阅过书籍,而且借阅过几次后也不再去借阅,因为借阅不方便且书籍没有更新。在实地调研中,只有几位村民咨询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情况。
译员:Now the courtroom debate ends.The accused,you have the right to make a final statement,which means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or wishes as to your sentence,you can raise your requirements or wishes to the court.(法庭辩论现在结束,被告你有权做最后陈述,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判决有任何要求和希望,你可以向法庭提出要求和希望。)
(4)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形式单一且利用率不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大部分农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物质生产上,无暇关注公共文化产品。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小孩,空村现象比较严重,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使用率很低[2]。
3 湘南山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对策建议
(1)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投入力度,促进文化产品供给平衡。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专项资金。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投入规模、实施难度等,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农村文化专项资金。将资金支出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投入要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增长。二是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三是引导企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企业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2)培育服务文化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一是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领导班子,把为群众办实事的人员选拔出来,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二是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学生到基层,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的文艺才干。
(3)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决策机制,满足群众对文化产品的现实需求。文化供给部门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要,切实把握群众对文化产品的真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天学.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省徐州地区农村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0(6):84-88.
[2]巩村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导刊,2014(1):100-104.
文章编号: 1004-7026(2019)12-0121-01
中国图书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2.082
作者简介: 颜复文,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湘南山区论文;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论文;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