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阅读教学论文_占光华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论文_占光华

江西省乐安县第五小学 占光华

“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取得较大的学习效果。崔峦说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准确深入的理解文本,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三是灵活机动实施教学过程。

一、深刻把握文本内涵

教师要用心触摸文本。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作者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的心境、心绪、心态。

要大胆解读文本。朱自清的《匆匆》,那个时代的处境,朱自清的朦胧笔触,现在的学生如何读懂,我们又该如何引导?1.找准一个切入点。课文开篇便有一段景色描写,因此,将“触景生情”作为一个突破口,循着朱自清的设问句层层推进,会给人一咏三叹的感受,且发人深思;2.创设一个情境点。朱自清在房内踱步,那愁绪不正是彷徨心境的表露无遗吗?三种样子均因“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而起。这一意境与课本插图不谋而合。于是,三次复现课本插图,抓住样子,三次叩问,回旋复沓,这样的情境正是文路、教路的和谐统一;3.明晰一个训练点。咀嚼《匆匆》,不得不叹服用词之准确,语言之精妙,排比、拟人、比喻、设问、叠词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品语言、学语言、用语言应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于是,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抓住关键词(溜)、句(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品味其妙处,用想象来丰富,用朗读来体验;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揣摩其特点,练写排比句;第四自然段的六个问句,链接背景资料采用情境引读体会出问的用处及妙处,达到深文浅教的效果。这些策略的实施让学路与文路、教路整合一线,相得益彰。

二、创造进行教学设计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围绕目标,容量适度。如果我们仔细解读教学文本,会发现它的教育因素十分丰富,但必须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宏观的来说是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照年段目标,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具体的来说是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决定取舍,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要下决心舍去。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效果”,结果不是拖堂,就是浮光掠;

其次要做的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课堂上较多见的是浅表层面的推进,较少见到抓住一点深入开掘。一节课选的点不宜过多,贵在以少胜多。选什么“点”大有讲究。要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至少也是在某一方面有价值的语料。这种语料一般是语段,至少也应是句子,避免孤立地抓几个词语。选取的“点”不一样,教学效果差别就很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点”应当置于整体之中、联系整篇课文的来细读,避免脱离整个文本来研读。

最后要注意立足文本,恰当拓展。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过多地引进大量课外材料,甚至有的离文本很远,只会削弱和冲淡文本的教学,最后落得两败俱伤。例如:《江雪》要感受作者借诗中的人物表现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需要介绍柳宗元的经历。那么,《泊船瓜洲》需不需要介绍王安石二次为相的背景?让小学生读这首故事,感受他的思乡之情以及锤炼字句的写作态度已经足够,不必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

三、注重阅读教学过程

亲历阅读,自主感悟。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既不能用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也不能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以为某个学生的发言就代表全班学生的理解水平。阅读必须让每一个学生亲历过程。阅读不能只是了解事实或知道故事情节,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任务的情感,感受作家创造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和文本对话的感受、收获。

亲历阅读过程就不能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认真地做作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牵着学生匆匆忙忙往前赶。阅读教学过程多用归纳法还是多用演绎法?现在不少课先让学生得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到文章中寻找表现,这就把原本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把生动的 文学形象变成了抽象的概念,阅读过程变成了乏味的“理性分析”,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篇课文教学 的终极目标。其实,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想,阅读文学作品,感受形象比形成概念更加重要,至少也要在充分感受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过早地抽象概念不是 阅读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

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好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而不是一味死守既定的教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正视他们的困惑,重视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的创造,灵活应变。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是指课文不同,采用的方法就应当有变化,不是“千篇一律”。 “因人而异”是指班级不同,学生个体有差异,我们的教法有变化。“因人而异”还指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师要明白自己教学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千人一面”。

阅读教学无疑应当以读为主,注重讨论与对话。在阅读课的课堂上,我们希望学生经历初读、复读、熟读、美读的过程,在读中体察和感悟,希望有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用诵读来传递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要和思考结合,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论文作者:占光华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论文_占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