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中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 要】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优质护理服务近年来在各级医院临床广泛开展,本文从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在模式的探索、心理护理及应用效果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26-0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Li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uzhou 545001,Guangxi,China;
【Abstract】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provide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the whol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is the core and focus of nursing work.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t all levels of hospital clinical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quality in the pattern of explor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Review
优质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的主题,始于2010年1 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 号), 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兴于2010年9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54号)。活动以加强基础护理为切入点,通过分工方式、排班模式、绩效管理、护理管理的变革,达到提供满意护理服务,减少患者自聘护工数量,加强病房管理,保证医疗安全的目标[1]。从我国近几年的病患护理工作来看,心血管内科病患护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也是十分艰难的工作[2]。基于以上原因,很多单位的心内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方面的工作,现将近几年进展情况总结如下,以便发掘出更适合的模式供广大医护工作者选用。
1 优质护理模式的探索
1.1无陪护管理模式
为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3],无陪护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4],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 ,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杨丽洁等[5]推行上午治疗时间段的无陪护管理,她们的无陪护实施方法采用以下模式:(1)实施前准备:召开专题研讨会、召开病友专题座谈会、设立家属休息区、加强无陪护宣传;(2)优化护理流程;(3)加强无陪护管理模式患者的沟通;(4)建立移动护士站:观察病情、专业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护理;(5)加强专科技能培训。经过半年的开展减少病室内人群的大量流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病区环境明显改善,更加安静、整洁,家属陪侍率由开展前的119%下降到开展后的8.5%,患者专项满意度调查达98.5% 医生满意度达100%。
1.2一体化护理模式
研究证实,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改善其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还能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以后的生活,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罗燕[7]为了探讨分析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3专科特色优质护理模式
赵云先[8]等为打造专科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如下:(1)变传统交接班为晨会集体交接班和护士长引领下的床头交接班;(2)思考适合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排班模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3)实行有陪无护,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减少医患纠纷;(4)建立一对一全程陪检制度,保证病人安全,减轻护士负担,缩短检查时间。通过上述方案,更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2 加强心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经跃居我国人群死亡的原因之首,成为 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9 - 10]。心肌梗死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型中最严重类型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不稳定和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性命,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11-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张丽云等[13]认为冠心病患者大多伴有恐惧、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还可影响其病情与预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整体康复护理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分析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改进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下心理护理对策:(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2)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3)极关注患者情况;(4)心理干预。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了从生理、心理、生活安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关怀与照顾,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态,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作用[14-15]。
基于此,陈明红[16]对常规护理和优质护对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而在干预2周后,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 (P<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3 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及效果
金蓉[17]针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2年7月接待的30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研究组(150例)和参照组(15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后,统一发放问卷对这300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回收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并对相关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知,其效果十分良好,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都得到了病患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满意度,研究组150例病患,其中有146例满意,其满意度达到了97.33%;参照组中150例,其中有123例满意,满意度为82%两组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其 P<0.01,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随访调查中,研究组病患生活质量优良的例数占了该组研究总数中的70%,而参照组中病患生活质量优良的例数占了该组的67.33%,两者分析可知,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方芳[18]将2010年6月~2011年2月的护理质量调查评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6月~2012年2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调查评分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护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覆盖、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情变化早期发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而且能够效提高护士工作
张桥峰[19]随机抽取 2009年4月~2010年4月及2010年4月~2011年4月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患者各100人,对其陪护率和满意度展开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一年患者陪护率由95%降至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满意度由72%升高至9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目标为依据,在心血管内科病房进行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改善护理服务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使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护士的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医患关系也明显和解,患者的负担明显减轻。
聂英等[20]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优质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
综上所述,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强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缓解当下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效减轻患者的各项负担[21]。而且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提高,、 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并且能够推动更多更好的护理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戴夫.公立医院改革下护理管理的创新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74-76.
[2]Huang TT,Li YT,Wang CH.Individualized programme to promote selfcare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asthm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9,2( 05):261-262.
[3]赵晓云,杨辉,梁红娟.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及中国护理的变革与超越[J].全科护理,2012,10(12):3432-3434.
[4]李芬,乔丽,张宁.构建无陪护护理模式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 106-107.
[5]杨丽洁,张惠蓉,王宝珠等.无陪护管理模式在心内科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7(11);883-884.
[6]屠燕,房洁,孟江南等.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护理学报,2011,4 (18):47-49.
[7]罗燕.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 ,12(1):222-223.
[8]赵云先,葛秀春,王俊芳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讨[J].全科护理,2011,12(9): 3284-3285.
[9]孟秀君,胥丽霞,侯华,等.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 (10):915-918.
[10]王媛,于维莉,芦文丽,等.天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 : 296-298.
[11]张力俨,张翠丽,富路.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 (2):212-216.
[12]戴成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779-780.
[13]张丽云,曾丽霞,陈日宇,等.丘英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1):73-74.
[14]赵薇,王世俊,鲁珺.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模式[J].吉林医学,2012,33(10):2184-2185.
[15]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16]陈明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07(18):78-79.
[17]金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716-717.
[18]方芳.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2013,6: 185-186.
[19]张桥峰.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 80-81.
[20]聂英,雷素琴.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8:59-60.
[21]张萍.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8(18): 15-19.
作者简介:
覃继红 女(1971) 大专学历 主管护师 心血管内科护理专业
论文作者:覃继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模式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内科论文; 心理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