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之浅析论文_岑应国

“后进生”转化之浅析论文_岑应国

贵州省独山县上司小学 558200

摘 要:“差生”,是过去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现在改称“后进生”。“学困生”是相应“后进生”而产生的新名词。“学惰生”是指因后天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内因式厌学学生,是当今义务教育学校很难搞好工作的特殊群体。本文就上述学生,特别是“学惰生”的产生、特点及其转化教育作出浅显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差生 后进生 学惰生 学困生

现在学校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个别学生不愿学习,经常不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读(背)不得书,经常(或一贯)不做作业;有的经常借故各种原因不想来学校,就是来学校了也不想读书;还有的学习上没有任何起色却自由散漫、不听悔改,常常做出违反校纪班规的事情,同学十分厌恶,老师也十分无奈;从而养成了骄纵,我行我素的习惯。这类学生虽然不多,但屡屡帮助却不见任何效果,影响很大。

过去,这类学生我们都称之为“差生”,现在改称“学困生”。但我始终认为这些学生大多数绝非先天上的原因而“学困”,是后天各种原因导致的,名副其实的“学惰”。他们属于外部环境慢慢影响下,导致内在拒绝学习的情况。因此,我们称之为内因式“学困生”。严格地说,应当称其“学惰生”,而非“学困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类学生容易产生很坏的负面影响,其不良因素的产生往往复杂而顽固。现实中,有的教师教学行为不当,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确实听不懂、记不住、不理解,不知从何思考;记性差、反应慢、基础差等原因,使得他们学习起来确实比别人吃力得多,而且很难跟得上多数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其先天不同于常人(或称落后于常人)的个体因素,导致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在同等情况下,比大多数同学落后得多,困难得多。过去我们也称之为“差生”,现在称之“学困生”。

无论是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还是当今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上述几种情况的学生,普遍存在,无法避免。因为这些“差生”的学习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考量着学校和老师,要本着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素质的理念,转化差生,至关重要。然而,转化工作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也风险犹存。

一、“学惰”生的情况和类型

1.从其父母家长打工的外地学校转学而来。这类学生此前学不到多少东西,大多还养成了很随意的不良习惯和性格。

2.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或家庭因素,导致孩子长久得不到必要的关爱和家教,性格偏激。入学后引领不当或重视不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学惰生”。这类孩子往往偏激,又硬又犟,孤僻,较难把握教育的尺度。

3.留守孩子常年由祖辈照顾。溺爱,动辄给钱,有错不及时教育,甚至于护短、包庇,从而养成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是非不分、好坏不明。这类学生往往性格脆弱,依赖性强,懒,时间久了,变为“学惰”生。

二、搞好“学惰”生教育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近年来,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培养后代逐渐上升为最大众化的普遍需求,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近乎苛刻:一方面要求学校提高对孩子一定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反过来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柔性化的鼓励式教育。全方位、全天候的,近乎完美无缺的教育管理。

众所周知:“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可是当今的学校、老师还能惩戒学生吗?但是没有必要的惩戒,如何使学生明事理,知对错,何谈提高素质?何谈促使差生都能转化?因此学校和老师所面临的压力从未有过的大,负担从未有过的重,风险从未有过的高。为此,我常深思。怎样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概只有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严谨地依法施教。人们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的偏差,造成社会上不时吹起一股动辄找茬,单边打压学校的歪风邪气。学校及其老师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故,我们目前必须要做的是,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学法、守法,端正心态,放松心情,严谨把控自己的教育教学情绪和行为。坚决避免体罚、辱骂、侮辱发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上。

2.要善于放宽心态和心情。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要重在长久,坚持不懈,要做到问心无愧。不计较短时效果高低、利益得失。眼前的不利因素也不要过多的记怀,这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会导致你的行为失控。

3.情感鼓励,严格要求,避免体罚。为了差生转化,曾有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个人的努力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说,反而造成很坏的影响,还承担了责任,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为此,我们认为对所有的“学困生”都要凭心对待,尽力而为;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即情感教育。其二,尽力就行,短时间内我不要求太多的奢望,绝不能带着负面情绪去努力,即教师情绪的放松式教育。其三,溯源性转化帮教。即追根溯源,找出差生“学惰”或“学困”的根源,协调相关因素,采取灵活的,合适的方法措施,促使学生思想和情感慢慢转化,并经常得到有效的监管;其四,成绩肯定法,也可称兴趣刺激法。找准突破口,充分肯定其进步,恰当进行兴趣刺激,促进分化瓦解,逐个“击破”并结合多种形式的监督奖惩措施,让差生感到进步的自豪和快乐。

总之,不给“学惰”生可乘之机;如发现方法不对,要及时调整。不可急躁,切忌体罚。在课程安排和形势要求都十分严谨的今天,我们老师既要很好地照顾总体,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找出恰当的时间和机会为该补的学生“加餐”。而且还要耐心、长久的坚持。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努力取得好的成效,获得好的回报。

论文作者:岑应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后进生”转化之浅析论文_岑应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