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特征渗透的交际语境_网络与新媒体论文

新媒体特征渗透的交际语境_网络与新媒体论文

新媒体特征渗透出的传播语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境论文,特征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著名未来学研究者保罗·萨弗在描述一种新事物、一种新思想时,意味深长地说:“你千万不要把清晰的景物,误以为离得很近。这感觉就像站在山脊上,越过一大片森林眺望远山的目标。远处的山峰离得如此之近,似乎你伸出手就能触摸到它。”当数字化时代到来之后,当中国的网络人群超过八千万的时候,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发展瞬息万变。人们在接触和使用电脑、互联网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成规被打破了,许多媒介的前景被模糊了,对于寻找一条连接现实与未来的路,人们开始了艰难的抉择。

以网上新型即时通讯工具和网上出版工具博客为例,当我们深入到它的传播程式和传播特征中去时,会发现一些信息传播过程中散发出的新鲜味道和独特的传播语境。

一、博客和博客的运行

博客(Blog),是一种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在万维网上形成的日记式记录工具,一种新型便捷的网络出版形式。博客散发着一种浓郁的人际交流意味,它在虚拟网络空间的掩护下,使诉说者获得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它保存在那里,它的新鲜内容通过链接接续在那里,它是一个人完整思想的表达,它是个人生活与网上事件的奇妙结合,它是一本前后连贯、时间错落的图书。在类似蜂窝状的博客社区里,读到这个文本的任何一个在线用户,都是它的享用者、新版本创造者、修正者和评论者。博客的共享价值表达了一种高度的利他主义,博客用户是由共同阅读口味集合在一起的社会人群。

博客肯定是技术推动的产物,是整个信息革命形成链状中的一环。我们无法设想离开了数字语言,离开了电脑微型化,离开了互联网和万维网平台,离开了图形用户界面和桌面办公系统,离开了超文本链接和信息浏览系统,博客会扎根孕育在哪里?

博客除去充分利用了万维网的技术特点之外,还具备了如下的运行程式:

1.在传播媒体那里,信息源主要来自世界各大通讯社,发布在报刊、广播、电视中。综合门户网站的新闻信息采用购买的方式实现网上更新,比如财经网站一般会购买英国路透社和美国彭博的财经新闻和产经新闻,国内新闻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新华社,地方新闻则出自记者的采写。无法回避的一个环节是记者的介入,记者的职业性质非常突出,即便是网络新闻也离不开记者工作的痕迹,它的源头清晰可见。然而博客抛弃了传统,它不供养专职的记者,也不购买记者的作品,社区在线用户的每一个成员从理论上讲都是它的信息源。是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兴趣维系了一种自发形成的体制,也使网络用户分享了信息源提供者的有趣想法、有用知识以及对生活的体验。

2.由于这种体制不存在传统媒体的“守门人”,不存在利益和意识的取向或偏见,因此,极大地唤起了在线用户书写的热情,每天会有大量的新闻线索、创意话题涌进博客社区里。博客管理人员从上百个题目中挑出5~10个,然后写入一段简短的提要,并附带一个指向信息源的链接,这样就掀起了蜂拥的参与潮流。各种各样的版本,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评论,各种修正的旁批甚至搞笑的言论纷至沓来。

3.博客的信息源作者是隐名埋姓的,在虚拟空间的掩护下,人人都使用了替身。网络的技术支持了匿名的流行,而博客的创办者们则坚持这种权利是受保护的。当然,也有另类。比如在一些艺术家的网站上,创建者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邀请访问者进入他们的生活中来,网页的内容有着浓郁的自我指向色彩。一个叫斯蒂芬·古德费洛(Stephen Goodfellow)的艺术家,在他的个人网站(goodfellow.com)的页面里,到处可见他的照片,他居住的小屋和周围的景色,他的小狗瑞奇,他的作品的复制品……这些高度私人化的信息,几乎是一种视觉化的日记,连续而且常新。这样的网站最初是推销作品的窗口,慢慢变成了艺术家的自我表达与个性的影子。自我表达,自我宣扬,自我推销,并认为是与来访者交流的界面;同时也具有了博客的一些特征。

4.为了在博客中增加理性的声音,博客施行了一种稿件评估制度,一些持续受到好评的用户成为“主持人”,他们手中的分数配置权将决定话题的筛选和稿件的留存。

二、博客的新媒体传播特征

1.传统媒介世界里,受众永远被排除在了话语权的外面。但他们有权知道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背景甚至更多的真实情况,他们有权发表评论、看法,甚至披露某些具有价值的东西。当一种控制的力量在网络和类似博客社区面前开始减弱的时候,一对多的传播途径被打破了,话语权回到了在线用户的手里。在网络世界里,信息是流动的,是双向的,是多点对多点的。在博客系统里,每个用户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享用者,互动性释放得极其酣畅。

2.“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媒体信息源之间的中介发生了明显的移位,博客的写作者需要说服的已经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媒介与受众的天然距离化于无形之中。在网上,传者和受者的概念取代了传统传播理念中媒体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与媒体受众之间存在的界限,传与受的转换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3.博客既是新型媒体,是网上出版物,就一定会摆脱网络,成为社会人群的信息渗透源地。列举一些数字:从1997年到2002年之间,仅Slashdot一个博客网站社区就发表了3万多篇文章,浏览页面超过5亿页,累计读者约200多万。博客在成为了“我的媒介”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的媒体”,形成了广泛的公众舆论。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吉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绯闻,在美国社会掀起巨大的波澜。在博客写作的人群中,有各行各业的高手,有专家,有学者。可以预料,博客由于独特的传播渠道,必定会在大众传播范畴占有一席之地并产生社会性影响。

4.美国在线(AOL)的一位资深人士说:“如果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我们也没有新闻来源。因此,我们并不是你们的新闻同行。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者MTV的观众一样多。”这段话突出了新媒体的魅力,这种魅力主要来自新媒体的特征。到散落在各地的网吧去看一看,在UC、QQ里聊天的网民有多少,那些闪动着的头像,那些滑动在指尖的字符,表达了人们渴望自由交流的巨大热情。

5.著名的IT类杂志《连线》曾给新媒体下了简单的定义: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这个定义引起人们对3万年前人类具备语言功能时的回忆。一定的语境情况下,语言从理论上讲也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但由于人类自身功能的限制,这种传播方式无法传到遥远的地方,它只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流动。另外,语言的种类也阻碍了传播的范围。使用传媒中介进行传播以后,一对多的模式保持了许多年,比如一台春节联欢晚会超过2亿多个家庭在同时收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这种模式,原因是极其强大的信息储备和超文本链接技术,信息源的选择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科学技术在人类传播史上的作用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网络就像一个田径场上的领跑者,具有极其广阔的整合能力,所谓“一网打尽”确实是极富前瞻性的说法。

6.随着经济时代的演进,媒体品牌、媒体资讯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化的垄断,对于大众传播的需求,使得广告主、赞助商依附于主流媒体。与此同时,大众化传播与小众化需求甚至小众化个人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包括博客在内的新型媒体冲破了传统的传播理念,关于主流媒体、非主流媒体的话题重新燃起。在今后的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新型媒体占有商业广告的份额,那应该是一个不断延伸的疆域。

7.在博客系统和其他互动性媒介那里,对于理性的呼唤日益强大。从法律、道德、伦理和规则的角度出发,社会需要控制和秩序。因此,有效的监管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成为信息在流动时一道必须扎起的樊篱。当信息也如同人在虚拟空间中变幻的身份一样,“好”信息与“坏”信息排列混合在一起,让信息的选择变得困难起来时,过滤系统便会向传统的信息“看门人”制度靠拢,直到它纯净和正确为止。博客的自由化倾向,突出了理性声音需要维护、社会舆论需要控制的难度。法律和道德,理性和健康,如同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显现的重大缺憾一样,博客的监管依然是传播领域的新问题。

8.未来的计算机程序总有一天会担当起代理人类的角色,并与人类以一种自然的、人际的方式交流和互动。以硅为基础的繁复组合将使服务器像人类一样评估和应对各种信息,无意识的信息搜索将被有记忆功能的、在实践中增长和归纳知识的新一代神经网络所代替。还有一种更现实的说法是:当微处理器的功能到2020年将比今天的服务器强大1000倍、传输带宽也增加1000倍时,人类究竟会用这样的技术做什么?人类的信息传播理念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那肯定是一场更大的震荡和更猛烈的冲击。

三、独特的信息流动语境

我们在描述媒介的形态和特征时发现:信息在构成社会组织、进行社会活动、形成社会环境或引发社会危机的社会状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切形式的传播活动和各种信息的流动,都紧紧系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之中。技术对文化、技术对信息和信息传播的革命性改造,是不能抗拒也不可能被抗拒的;信息永远都无法脱离技术的发展而独立存在和独立前行。信息在文明纷繁、人群分割的现代社会里,成为维系整个人类飘浮而又坚实的基础。信息是使万事万物趋于稳定的一种超级结构。

由于信息在传播领域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地位,新媒体演绎出的逻辑和独特的信息流动语境,注定要参与信息传播并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无法拒绝新媒体带来的种种利益,我们也无法拒绝新媒体带来的种种缺憾。我们以为我们已经驾驭了一种新事物并建立了一种新思想,其实当新媒体在运行过程中,承载信息的时候,它的独特语境仍然让人们困惑和迷茫。关于博客和博客新媒体特征的描述,只是这种语境中露出的冰山一角罢了。

信息传播的历史悠久而绵长,几乎伴随了人类整个的历史。它所走出的每一步,都与人类自身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影响。新的技术和新型的媒体,在改进信息传播的样式的同时,也会深刻地渗透到信息传播的理论中去,并形成伟大的变革。

必须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媒介,不管它的样式如何,都必然地向社会文明秩序回归。曾经产生过的自由有多大,社会要求回归的幅度就有多大,以此达到和谐、平衡和共同的利益。以博客为例的新媒体语境也不能脱离这样的轨迹,它的自由是暂时的,它的理性是恒久的,时间会逐渐证明这一点,从而重建秩序。

细心思考媒体传播的新变化,研究由此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语境,观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样式,可摆脱对新媒体触摸和感觉的肤浅,让困惑中的踌躇成为暂时,让顿悟中获得的自由成为永恒,新媒体特征渗透出的独特的传播语境与新型技术的紧密关联性已牢牢扎根在我们心中。

标签:;  ;  

新媒体特征渗透的交际语境_网络与新媒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