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藏书建设的新进展_图书馆论文

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藏书建设的新进展_图书馆论文

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藏书建设研究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藏书论文,新进展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藏书建设成为各国图书馆学界研究的热点。在书刊资料预算比较充足的60年代,藏书建设是作为一种如何有效运用资金的方法提出来的。超前购书的观点定义了藏书建设的概念,选书以备将来之用成为藏书建设的中心功能。但是,本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使图书馆采购的费用大幅度上涨,迫使在图书采购的选择过程中更注重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而不是将来可能的潜在需求。于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要重新定义藏书建设的作用和目标,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同时,随着当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了图书和计算机作为贮存、传播和操作信息文本的功能汇合,它不仅将改变藏书建设的工作方式,而且将改变这一工作的性质和组织环境。随后,一种新的存贮、传递和使用学术信息资源的系统将要诞生,而藏书建设也必然呈现出新的趋势。有关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藏书建设观念的变革

在一个新的学术交流环境下,图书馆学专家们首先讨论的是重新定义藏书建设的地位、任务和目标。

F.W.萨默斯(F.W.Summers)在《图书馆事业展望》[1]一文中预言,图书馆将从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收集资料发展到根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来采购图书。他还指出,只有一些研究图书馆需要保存大量回溯性馆藏。I.B.霍德利(I.B.Hoadley)和J.科尔宾(J.Corbin)也在论文《图书馆的一个进化组织结构》[2]中特别指出,由于重点转移到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庞大的馆藏,人们不再偏重于采购。D.B.马库姆(D.B.Marcum)在《未来的大学图书馆学,仅有图书馆学学位是远远不够的》[3]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学的学生将更需要学会怎样鉴别和检索到学者们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而不是怎样建立一个不断发展的大的局部馆藏。J.G.谢德(J.G.Schade)在《财政紧缩时期藏书发展的未来》[4]一文中指出当前的首要问题是:抛弃选书是藏书建设的主要职能的观点。

由此可见,现在确实到了图书馆深思它的使命、任务和目标的时候,到了图书馆对传统的指导思想——收集用户所需的全部资料并在本馆加以存贮——提出质疑的时候了。

首先,我们再也支付不起所有资料的购置费用,而且也承受不了扩大馆舍的压力。现在,我们可以提供获得资料的途径而不是拥有这些资料,因为联机可以几乎同时存取其他图书馆的数据库。技术的进步使得合作采购、资源共享不但可行,而且很现实。

其次,应该重新确定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到底是获取资料还是保存资料。更多的人相信是获取资料,那么我们就需要确定提供何种形式的资料最合算,而且效率最高,是图书、缩微品、CD—ROM还是远程数据库的联机检索。

最后,在预算方面,我们需要有创见,“资料预算费”应该换成“获取预算费”。因为我们现在并不是总要购买一些必须经过编目、处理和贮存的东西;相反,我们可以购买所需的打印品,用户将把它带走,而我们不必保存它。它代表了图书馆观念的一个根本转变。

二、电子出版物时代藏书建设的新职能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电子图书馆的出现似乎已指日可待。归纳起来,电子图书馆有四个物征:(1)用计算机管理资源;(2)通过电子渠道将信息提供者与信息寻求者联系起来;(3)当信息寻求者提问咨询时,工作人员参与电子渠道的处理;(4)通过电子渠道贮存、组织和将信息传输给信息寻求者。目前,这四大特征的每一个都可以得到落实。这无疑将增加藏书建设在新的环境下的新职能。

R.阿特金森(R.Atkinson)在《文本的易变性和藏书管理》[5]一文中,区别了电子出版物存贮信息和印刷品存贮信息的不同。因为前者是易变的,所以他确信只有后者所固有的稳定性才是交流所需的。他强调图书馆专门提供跨时间的交流,也就是重历史记录的保存。记录的定义是“图书馆的基本的社会认识论功能之一”,是藏书管理的核心理论基础。在大量讨论以检索代替资料购买的论断中,阿特金森强烈警告图书馆不必仅在短暂的转折关头承担责任,而应该不断充实它稳定提供信息载体的传统职能。K.斯特劳赫(K.Strauch)在《不要陷入困境,行动起来》[6]一文中也指出,图书馆不能放弃他们的最终目标:为用户提供信息。以检索代替资料收藏,把图书馆看成一个信息检索服务机构而不是图书收藏机构是危险的。图书馆总是尽力提供检索和文献借阅服务,而不是偏重于其中任何一方。现实用户是重要的,但牺牲将来用户的需求来满足现实需求是目光短浅的。花大量的钱满足一个用户对一种期刊的检索需求是违背信息传播和知识增长规律的。阿特金森进一步描述了在计算机联网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三个中心功能:首先是协调功能,即明确信息需求;其次是一次记录的阐明,这是与传统的藏书建设职能相一致的,即建立一个稳定的经过精心选择的数据库,把来自短暂的电子世界的联机出版物存贮在一个安全的场所;最后是二次记录的阐明,这是图书馆的一个新功能。正象赖斯那样,阿特金森把图书馆视为可对共享数据库做出新贡献的工具,能有效地代替商业性的出版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和网络技术对信息传递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科研人员已应用电子技术掌握研究领域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情况,及时了解刚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文献的回溯检索,开展远地合作性研究。但是,新的传播方法和新技术并不会改变图书馆的宗旨:获取、存贮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载体;在这些载体的基础上提供各种服务。

三、合作藏书建设的新进展

书刊资料的迅猛增长和财政经费的日益紧缩,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依靠合作藏书建设,这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进展。

S.T.多德(S.T.Dowd)在《图书馆合作:方法、协助信息检索的模型》[7]一文中,提出了藏书建设合作项目的四种类型:(1)为延伸资源范围的;(2)为划分藏书职能以限制经费使用的;(3)为改善用户检索方式,完善文献传递系统的;(4)为减少馆藏以削减藏书存贮和保护的费用的。她指出,如果经费能公平地分配并进行合理的配置,那么第一种方式将能成功地进行。多德考察了实行第二种类型的合作藏书建设计划,她觉得把所有的花费都计算在内,这些计划并没有在节省经费上做出成效。对于第三种类型的合作,她认为,由于国家书目数据库和不断发展的馆际互借,是可以获得重大的、相当可观的效益的。C.A.W.斯赖德(C.A.W.Snyder)和B.夏皮罗(B.Shapiro)在《CIC资源共享计划》[8]一文中报告了这一类型的合作计划。美国人文科学国家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的文献保护代表了多德的第四种类型。她指出,在资金开始有保障的情况下,要对国家图书保护计划的方向和目标给予更多的重视。

根据P.H.莫舍(P.H.Mosher)在《合作的相互支持:“大纲”的人类范围》[9]一文中的观点,“大纲”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合作努力的规程以顺利实行地区的协调计划。他呼吁要出现一种超出机构之间合作的新设想,替代分散在不同的图书馆中的书目专家小团体之间的个别的合作。他鼓励我们把图书馆事业看作一种需要进取精神的事业,在根本上有其发展的文化而不仅仅是徒有一个结构,同时,作为合作藏书建设馆员,应该考虑相互的依赖性。

M.A.凯勒(M.A.Keller)在《以基本价值为基础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10]一文中指出,从RLG藏书管理发展委员会(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Committee)的经验看来,要推翻或改变一个机构的传统是非常困难的,在一些性质相同的院校进行决策水平上的合作藏书建设是较容易而更有效的;而在截然不同的学院进行文献水平甚至主题水平上的合作是花费很高的。地区合作藏书建设的努力较之全国范围内的计划已被证明花费更少而且更容易马上获得成效。

综合以上研究,并结合当前欧美等国合作藏书建设的实践,我们可归纳出合作藏书建设的新特征:

(1)以国家、地区为主体的各种合作藏书规划越来越多,并开始向国际范围发展。

(2)馆藏量的大小作为一个图书馆出类拔萃的标准已不如资源共享的有效程度那么重要。

(3)70年代和80年代的趋势是朝着合作、联网以及资源共享发展的,但各种技术的急剧变化为90年代从集中化趋势转向分散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量的图书、杂志和视听资料被制成光盘,可以低价购进,给予了独立的图书馆充实馆藏的机会。

(4)藏书评价和藏书结构的标准化成为大规模合作藏书建设的基础。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大纲”作为合作藏书的基础。

(5)微机、流通、采购和连续出版物管理程序系统的开发和普及,联机目录加上联合目录开发的潜力以及其它方面的进步,要求我们全面审视合作网络带来的问题和效益。成本效益以及利弊到底怎样?图书馆的经费和馆长的时间是否最有效地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上,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讨论合作计划,设法解决权限、规划和资金方面的问题等。

(6)创造性地使用最新技术和人力可以使图书馆更少依赖,更加自足;但过分强调自足也不行,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共享共存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图书馆和馆员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未来的趋势将是:联网更具选择性,技术的使用更注重交叉学科和更方式化以及在传统、现行和未来之间实现不同形式的平衡。

四、信息技术时代的藏书建设馆员

至今,许多图书馆员还未真正认识到,他们正置身于三种并行的革命之中,即计算机革命、信息革命和通信革命,其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已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并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在这种新的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也开始更多地讨论藏书建设馆员的职责等问题。

英国的F.J.海(F.J.Hay)在《学院图书馆的学科专家:述评》[11]一文论述了学科专家模型在日益紧缩的资源条件下不是减弱而是增强其吸引力。美国J.C.谢德(J.C.Schade)在《赋予图书馆员双重职责的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管理》[12]一文中指出藏书建设越过功能界限,把职责同图书馆员结合在一起。为了使馆员很好地执行选书和参考双重功能的职责,作者建议:尽可能使选书程序机械化;给选书员以自主权并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为藏书建设建立一个中心领导机构。

由上可知,藏书建设馆员要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必须成为更熟练的管理者,对未来藏书建设馆员的要求,可归纳如下:

(1)藏书建设馆员将比今天更具有专业性,他们将是从事学科研究的专家、顾问、学者。

(2)藏书建设馆员将必须熟悉新技术,他们将培训读者使用新的工具以检索信息,甚至利用馆藏网络提供专门的指引。

(3)藏书建设馆员必须具备灵活性和乐于采用新技术,他们也必须能参与改进技术和进行试验。

(4)藏书建设馆员必须具备各种新技能。包括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和改进行政管理的良好意识,还要懂得财务和重要计划的管理技巧,甚至要具有承办各种与图书馆有关的活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藏书建设者正在同网络专家、电子出版商和计算机专家处于同一领域。文献正在向新的途径发展,图书馆成为通讯中心,图书馆员的职责也不再仅仅是把文献传递到用户手中,而是要把适当的信息提供给合适的用户。这是西方图书馆正在经历的变化,也是我国图书馆必将经历的阶段。所以,我们完全相信阿特金森所指出的:我们毫无理由不利用计算机的能力来实现藏书建设者的目标,使专家系统参与设计和对电子藏书记录的保存成为藏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标签:;  

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藏书建设的新进展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