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三人民医院康复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中予以浮针疗法,分析浮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共计选择80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时间段,按照电脑编码的方式分组,号码在前40例的患者划分到研究组(浮针疗法),号码在后40例的患者划分到对照组(口服西药),在治疗后,对组间内患者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予以评价和对比。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更低,且与对照组数据相比,P均<0.05;因此,组间内患者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差异有比较意义。结论:能够有效缓解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主要症状的治疗方式是浮针疗法,其治疗效果更优。
【关键词】浮针疗法;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项背肌筋膜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项背部有明显疼痛感、机体活动受到限制等,对患者的生活及学习都有较大影响;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较为频发的常见病症,因此,找寻出最佳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研究意图: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中予以浮针疗法,分析浮针疗法的临床疗效;现文字研究阐述如下:
1 项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资料
1.1 资料
选择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共计选择80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时间段,按照电脑编码的方式分组,号码在前40例的患者划分到研究组,号码在后40例的患者划分到对照组。
研究组:本组例数所占总例数50%,其中,含有21例为男性患者(其余为女性),据数据归纳显示(23.21±4.33)天是组内患者的平均病程值,而(40.11±10.23)岁是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值。
对照组:本组例数所占总例数50%,其中,含有22例为男性患者(其余为女性),据数据归纳显示(23.22±4.32)天是组内患者的平均病程值,而(42.11±10.22)岁是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值。
对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数据予以比较分析,尚未发现存在较大差异性数据指标,P>0.05,可组间比较。
1.2治疗方式
号码在前40例的患者划分到研究组(浮针疗法),号码在后40例的患者划分到对照组(口服西药);2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周。
对照组:服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并提供的塞来昔布药物,每次口服200 mg,每天服用2次。
研究组:浮针由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并提供,同时需要借助浮针进针器予以入皮操作。具体操作:将肌筋膜触发点予以具体确定,肌筋膜触发点大多有4个,在一般情况下P1会呈现出结节状,且在按压过程中产生牵扯痛;P2 在肩部,范围相对较大,呈现出圆盘状;P3大多粗大条索;P4则有结节块。选择4个针点,在上臂外侧中央处予以由下向上的方式进入第一针,在距离P2部位的5cm处予以由外向内的方式进入第二针,在距离P3部位的5cm处予以由下向上的方式进入第三针,在距离P1部位的5cm处予以由下向上的方式进入第四针。患者取得坐位姿势,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予以进针,进针角度在15°~25°之间,针尖朝向肌筋膜触发点,推前行驶并没入于皮下;医生持针座,做扫散运动,动作要柔和,有疼痛感缓解迹象后抽出针芯,但软套管需要在皮下放置6小时后才能出针。
1.3观察项目
在治疗后,对组间内患者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予以评价和对比。
若患者的症状消失且没有压痛感,则表示为显效;若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轻度疼痛感,则表示为有效;若患者的症状未消失则表示为无效。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依据患者自身疼痛程度自行打分,分值在0~10分之间,0分表示无痛感,10分代表疼痛程度难以忍受。
1.4 数据处理
数据都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测,检测版本为SPSS21.0版,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有比较差异数据用P<0.05表示。
2.结果
在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更低,且与对照组数据相比,P均<0.05;因此,组间内患者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差异有比较意义。
见表1、表2数据
表1 总有效率分析表
3.讨论
大多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常会发生项背肌筋膜炎,除此之外,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生还与外伤、受凉、慢性劳损等众多因素相关。项背肌筋膜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项背部疼痛、颈肩关节的活动受限等,在予以查体时会有明显的压痛点,有部分患者还可直接触摸到硬结节,甚至会有筋膜摩擦音情况[1-2]。
肌筋膜触发点是一种位于肌肉内的压痛点,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在对其予以按压后,可能会出现局部抽搐的反应。有临床研究者表示,肌筋膜触发点会造成神经肌纤维出现非器质性病变的疼痛综合征情况[3-4]。
在中医中,将项背肌筋膜炎归纳到“经筋病”的范围之内,主要的治疗原则在于“以痛为输”,因此,实施针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方式较为常见,其可以起到镇痛的临床作用,并且,治疗效果十分迅速。
浮针疗法是使用浮针(一次性)对肌筋膜触发点及其周围予以扫散操作的针刺方式,该种治疗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肌筋膜触发点并消除肌筋膜触发点[5]。
在本次研究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50%)更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6±1.22)分]更低,且与对照组数据相比,P均<0.05;因此,组间内患者的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差异有比较意义;这都说明了,浮针疗法可以缓解患者机体的疼痛感,能够有效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从根本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主要症状的治疗方式是浮针疗法,其治疗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湛志婧,苏美意,康健.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2):2624-2627.
[2]苏艺,于世超,孙永强.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18-20.
[3]张建明.程氏“通脱法”加浮针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10):35-36.
[4]李新伟,杜嘉.浮针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242-1244.
[5]钟敏莹,贺青涛.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5):63-65.
论文作者:王琛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项背论文; 患者论文; 筋膜论文; 疼痛论文; 有效率论文; 疗法论文; 方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