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_研究性学习论文

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举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把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划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两部分,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志性突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渗透到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本文结合初三化学的教学实例,做了尝试和思考。

一、的教学实践

(一)准确阶段

1.框架准备: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负责执笔书写小结兼报告。

2.材料准备:提前两天把意大利格罗多德根的“屠狗洞”的故事及《福建日报》上“一个西瓜三条人命”的新闻材料交给课代表,让其在班上阅读、布置课题,“探秘”。要求学生写好研究性设计方案;通知实验室课前制备48瓶以上的

(二)实施阶段

1.学生报告各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摘录其一):

2.学生实践设计方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很多同在不够用时,还自己制取。

3.个人提出问题:针对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同学们在组内各自提出问题,由专人记录。

4.小组讨论:小组内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已解决,没有解决的交小组代表在陈述性小结中提交全班。

5.小组小结性陈述:各小组把实践过程作简要陈述,并介绍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需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并把问题汇总。

6.全班大讨论: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征集观点。教师在理论上加以指导、进而解决提出的问题。

7.学生总结及评价:由科代表就本节内容作知识点总结并自我评价。

8.教师总结及评价:从实验的安全,技能技巧的陈述,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肯定评价,并对优胜小组赠送纪念卡,鼓励同学们继续以科学态度解决问题。

二、教学心得和思考

1.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确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存真理的人。”在课堂这个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由于开展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的定位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当然教师有时又是作为便于学生查阅的“资料库”和可咨询的专家出现。

2.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接受式学习,学生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过分依赖老师,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否具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互相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生应学会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学习过程。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增强、个性优化,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表现,正确对待他人。

3.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和实施策略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成功的一半。课题的选择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和特点、本地区本校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来确定适宜的课题。同时,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必须整体化,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全员性、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给学生留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实践,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气氛和机会,使学生体验研究的方法和乐趣,有所思、有所为、有所得,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科学意识、人文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我们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尤其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根本转变,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标签:;  ;  ;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