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教育要发展,教师要现行。要想搞好我国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新时代的变化发展对传统的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及时发现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教育继续前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教育;高正政治;课程与教学
一、高中政治教师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上不合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然而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却依然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价值取向上依然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的现象。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价值取向上依然过于重视学科的科学性而忽视人文性”[1],对学生知识掌握量的关心胜于对情感、思想方面的培养。其次,在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价值取向上过于重视灌输和说教,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高中政治课被大多数人片面的当做升学的手段,传授知识的手段停留在简单的灌输说教。最后,在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的价值取向上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家长等因素。
(二)教师研究学习能力不足,缺少实习培训基地
一线教师作为推动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既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要能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壮大研究队伍,提升研究水平,然而现状却并不乐观。首先大多数政治教师都不具备合格的研究意识,仅仅满足于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认为这就完成了一个教师的任务。其次,大部分一线政治教师缺乏研究学习的能力和本领。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缺乏基本的研究能力,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无法承担起研究学科问题的重任。最后,师范生实习基地数量少、实习过程浑水摸鱼监督不力、实习指导不到位的现状却使得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也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学、研究人才。
(三)过于偏重理论研究,没有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我国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存在一种极为危险的倾向,那就是过于注重理论学术研究,对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经验不够重视,朝着纯学术研究的方向发展。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研究者对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有些纸上谈兵,没有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亲身体验,也没有重视采纳一线教师的意见,导致教师还是按照老一套来灌输说教,学生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研究者对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多是一种总体性、普遍性的研究,较少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政治教师课程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价值取向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理论和实施上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应当是师生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制定”[2],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上要凸显内容的人文价值,改变现如今存在的过于重视教材的知识性的倾向,挖掘教材内容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其次,在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价值取向上要体现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最后,在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上要发挥评价的人文导向,使教学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协商进步的过程。
(二)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素养,加强实习培训基地建设
首先,“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3],因此高中政治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要注意提升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教师队伍的培训,对政治教师进行科学文化素养、教师职业道德、教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开展教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严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完善实习培训基地的建设。其次,要严格规范实习流程,不仅要求师范生参与完整的实习过程,也必须要求其对自己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反思,升华自己的实习过程,以丰富实践经验。最后,师范生在求学时就需要接受一定的课程研究的培训。学校要开展专业培训课程,使师范生在日常求学过程中就树立起课程与教学的探索意识,锻炼研究能力。
(三)加强实践性建设,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要改变高中政治课枯燥呆板的印象,就必须加强课堂与研究的实践性建设:首先,在日常教学中,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引路人,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其次,在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上,研究者要多方面采纳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共同创造出实践性强,可行性高的建议和策略,促进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最后,研究者在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中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空间来给教师教学留下创造的余地,使教师能够依据当地特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进而推动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使教育能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因此每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都应当时时自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之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变革。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日渐精进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才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不断超越自我,在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陈宁,黄翔.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8:4.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大学教学,2008:7.
[3]鄢翔.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分析[J].科教导刊,2012:6.
论文作者:孙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价值取向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自己的论文; 师范生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