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课堂实施策略研究_文学论文

校园文学课堂实施策略研究_文学论文

校园文学大课堂实践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策略论文,校园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 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 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笔者认为要落实此精神,开展“校园文学”课题研究,探索校园文 学在大语文视野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文明,是一种特长教育,又是一种 “苗圃文学”“希望文学”。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完善自我,净化心灵 ,启迪智慧,让他们逐渐远离愚昧与粗俗,以养成健全的文化人格。实行开放式的校园 文学大课堂活动,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并完 善自我的自由世界,满足他们作文心理上的需求。它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和轻松的作 文氛围,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同时,它能够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单一、单调 的状况,使学生焕发满腔的作文激情,能够把在体验生活中聚合起来的认知激情裂变成 发散思维的创新“核能源”,能够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情地释放 出来。

一、张扬个性,拓宽写作天地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写作应该是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是 浪漫而富有诗意的一种创造,应鼓励学生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 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其具体做法是:

1.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 言,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 生活的一种方法。

2.让学生在“听、看、想”上做文章。学生把每天从电视、家庭、社会听到、看到的 新鲜事情记录下来,把听到、看到后的感想写出来,诵讨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更多地 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百态、国内外大事,奇闻轶事都有选择地进入自己的作文,从而形 成对社会生活深入体察和洞悉其本盾的认识能力。

3.文化早餐和东方时空连线。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等栏目办得有声有色,学生也感兴趣。教师进行适当的剪辑然后播放给学生看。这样 ,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给学生营 造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 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和思考。在 他们有限的生活空间内掘一口生活的深井,让他们自己去解读人生、剖析人生,为自己 的写作打开思路,积累更多的素材。

4.吸收多元文化,引入名著及时文选读。以人为本,吸收多元文化,把阅读的时间和 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广泛阅读,增强语感,丰富文化底蕴,积累素材,建立知识储 备仓库。充分利用“三余”(课余、双休日、节假日),落实每个学生至少读两部名著的 任务。只有读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世界文学宝库里的名著,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 ,且用词恰当,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析理深刻。为了让学生吸收多元文化,培养学生 的现代意识,笔者除提供学生必读的刊物外,还向学生印发了“阅读指南”,从各种报 刊杂志上精选一些文章,编发《时文选读》,学生大都对《时文选读》兴趣浓厚。通过 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质兼美的精妙和文化内涵的深厚,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作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5.搞好文学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校园文学社团是以提高学生的综 合语文素质为主要目的,它绝不是单一的,独立的文学性,而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是一种多功能的群众组织。文学社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编辑印刷《月 窗》社刊,给学生提供耕耘的园地;优秀作文展览、“语文报”杯、中华圣陶杯作文大 赛,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乐趣: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课本剧的演出,使学生兴趣盎 然;组织学生上街打扫“文字垃圾”,收集街面用语,让学生体验“凡是有生活就有语 文”的真谛。这样,通过文学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养 成了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开阔了文学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陶冶了文学情操,从而 也加强了对语文学习的重视。

二、走出课堂小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 甚至偏激,这是当前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 。许多学生或囿于书山题海,或迷恋网络世界,很难呼吸到社会生活的新鲜空气,也很 少直面人生的真、善、美,假、恶、丑,加之阅读面狭窄,所以,人文素养自然缺乏, 理性思考自然空白。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学 生真正地认识生活,走进生活。有人说,上了高中,就是被圈进了封闭的象牙塔。其实 ,封闭是相对的,校园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以外,更有广阔的生活空间。只 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并确实身体力行之,就能于塔中见乾坤,有限 中见无限。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的 心灵与自然、社会“对话”,培养其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

1.走进火石寨丹霞地貌。中国西部神奇的“丹霞”地貌区火石寨很有科考价值,是黄 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镶嵌在宁夏西吉县境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 融为一体,到此一游,如同步入仙境。凿建于北魏兴盛于唐的云台山、石寺山、禅佛寺 等石窟壁画、石雕,成为此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学生畅游其中,观山光林色,赏古代艺 术瑰宝,心旷神怡,神思飞越。通过游览参观,让学生领略优美的自然风景,了解校园 里所没有的人文景观。每到一处,大家尽情游览,畅谈自己的感受,或即兴演讲,或赋 诗著文。大家认识到,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世间万物,处 处变化呈现着可歌可泣的现象。只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创 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会永不枯竭。

2.拜谒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西吉县是红军三次长征路经之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 祥等中央领导同志,随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西吉单家集。1936年10月22日,由左 权、聂荣臻率领的西征红军与贺龙、任弼时、刘伯承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在西吉将台堡 会师,至此,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毛主席当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 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拜谒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凭吊英烈忠魂,缅怀革命者的丰功伟绩,赏析伟人留下的 光辉诗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以优异 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

3.组织小记者团,外出采风。本次活动以当地景点为主线,沿途考察当地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文物古迹等。采访对象多为当地农民,向民俗专家或老年人请教,取得他们 的指导和帮助。如: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被文化部命名为“华夏古币第一县”——西吉 县博物馆古钱币展。组织学生采风“野仙洞”“情鸟峰”“棋盘梁”等许多当地脍炙人 口的民间传说。这些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使他们乐于倾吐生活的积累, 渴望写出精彩的华章。

4.送课本剧下乡。组织学生把课本上学过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改编成舞台剧、课本 剧,利用节假日搬上乡村舞台演出。还以当地真人真事为素材,结合当地中心工作,编 排成文艺节目在田间地头义演。如:学生改编的课本剧《促织》《项链》《皇帝的新装 》及他们以当地真人真事为素材编排的文艺小品《金老汉赶集》《“土豆”变“金豆” 》等节目,在演出时,深受群众的喜爱。这些创作的成功,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 功感,使他们看到了校园与家庭之外五彩斑斓的生活,加深了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积 累与体验,切切实实地做生活的有心人。

5.追踪热点,开展社会调查。以月窗文学社社员为主,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深入农村 进行社会调查,亲身体验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变革。内容涉及农业生产、义务教育、计划 生育、税费改革、劳务输出、农民生活状况等。学生足迹遍及全县24个乡(镇)的120多 个行政村,高三年级(2)班单志强对兴隆镇调查后,在《兴隆人的风采》一文中写道: “单民的牛肉杨茂的羊,川口的小吃田玉的糖,罗庄的瓜菜占市场,兴隆镇的粮油走四 方。”据学生调查,经商、办厂、搞运输在许多村子已形成气候,现代化的高档家具、 电器也进入普通百姓家。一位学生调查后写道:“过去有个旧观念,‘金窝银窝不如自 家的土窝’。可现在不同了,家乡人一个个走出黄泥小屋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用农民自 己的话说,就是‘出去闯一闯,学点手艺,练练翅膀,回来干一番事业。’”通过调查 ,学生们终于认识到:平时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有感动人心的东西可寻,它们是散落 在生活中的珍珠,只要把它们一粒粒采撷起来,联结成串,遂成最具个性的项链。

实践证明,校园文学大课堂“开放”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更新了教育观念。作文由传统的封闭状态进入“开放”状态,使学生跳出课本,走 出教室,迈出校园,融入社会,实现学校的“小课堂”同当地社会“大课堂”的链接, 这不只是形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转变。

(2)提高了创新能力。校园文学大课堂“开放”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是创 新能力。它为作文教学实现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则对心灵的紧箍,为构建开放、 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3)加强了人格修养。作文即做人,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先做健 全的人,再作健康的文。校园文学大课堂“开放”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人格修养。这 种“开放”模式从课内到课外,使学生聆听窗外世界,了解社会的进步,感受时代气息 ,加深了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积累与体验。既锻炼了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 感和竞争意识,真正使学生在文学活动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健全的人格。

(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从成立文学社、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外出采风到编 写课本剧;从搜集材料、提炼主题到构思成文,这一切,是为学生有和谐、积极的人际 关系作保障。

(5)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作文课只有向生活“开放”,才能使学生笔下的文章,更富 有人文底蕴,更具人格的力量。只有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写作实践的空间和成功的机 遇,尤其是组织学生向外投稿,那是获得巨大“成功”的最好方式。学生有几枚“闪光 的火箭”升空,也许由此便产生了一生前进的动力和决定了一生发展的方向。

总之,构建校园文学大课堂“开放”模式,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可喜的新变化。学生学 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写作水平普遍提高,在各类征文、作文大赛中,他们屡屡获奖 ,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五”国家级“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为:01BZX052-XYWX043

标签:;  ;  ;  

校园文学课堂实施策略研究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