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教学设计论文_李桂荣 胡巧娟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论文_李桂荣 胡巧娟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学校初中教师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学校教务主任

一、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世界大师毕加索其人气事极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于此同时,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对“和平、发展”这一世界主题及现代艺术引起一定的关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的愤怒之情。

(二)尝试用立体派的艺术手法分组创造一幅反对战争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四、课前准备:格尔尼卡的打印材料及相关多媒体图片、表演的道具 、两幅学生作品、铅笔 、纸。

五、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空袭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说出这是什么?

1、教师引出问题: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和空袭有关的作品《格尔尼卡》。

这幅画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现在请同学们谈谈第一次看到这幅话的感受。

学生答:很乱,看不懂,画的不好看等等。

大家说的都对,接下来请你用心去感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关注作品的形式色彩和造型,抓住欣赏作品的切入点。)

教师引导对于一幅作品的欣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独特风格、画家的基本情况、同时代画家和作品、作品拓展延伸。

2、作品的时代背景: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小镇格尔尼卡遭到了德国法西斯空军的狂轰滥炸,整个小镇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的平民更是不计其数。此画是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此诞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点评:从别人的思考中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思路。)

3、作品的独特风格: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内容: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色彩: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点评:通过思考及讨论明确欣赏的初步方法,确定探讨的问题。)

4、 画家的基本情况: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8万件。毕加索的艺术生涯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对于他自己的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32幅。

5、同时代画家和作品:

你知道毕加索同时代其他画家的作品吗?学生欣赏毕加索作品以及同时代其他画家作品,更好的了解《格尔尼卡》创作时代的艺术环境。明白毕加索的画风是多变的,加深对《格尔尼卡》立体主义画风的理解。

6、作品拓展延伸:同学们,你知道在1937年的中国发生了那些战争吗?学生回答:“七七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师:“是啊,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还有什么能比此令人更痛心呢?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立体主义的画风从你的角度来表达内心的悲愤!相信自己!”)。小组上台展示,挑选部分作业由同学在投影仪上进行填色来展示自身的创意。将同学的创作与《格尔尼卡》作品进行对比给同学以鼓励与信心。

(点评:同学讨论立体主义风格对《格尔尼卡》创作的积极意义,,深入理解作品包括的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六、教师分发学生自我评价表:

重新评价作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习态度评价:是否认真参与、准备、讨论、诠释等学习活动,以投票的形式评出优秀的学习小组和个人。

(点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学以致用。)

七 、课堂小结:画家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总体点评:本节课是对新教材理念的一次实践,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李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许多教学情境。如《格尔尼卡》作品的欣赏,同学最大的难题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怪异形象,而这种风格正是毕加索最主要的发明——立体主义。不能理解立体主义风格也就不能体会作品所包涵的深层意义。按保守的教学方法本课的难点是立体主义,那么教师就会围绕立体主义进行构图的分析。例如李教师做的道具,关注全体同学,以有利于同学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教学理念就一定能实现。

论文作者:李桂荣 胡巧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论文_李桂荣 胡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