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900
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干预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较高,发病后可引起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缺失,影响运动功能,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目前已得到医生高度关注[1]。脑梗死的康复目标主要是最大程度上保留残存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2]。因此,本研究中探讨了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5±8.2)岁。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0±8.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凝、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卧床为主且患侧肢体大关节肌肉较差患者,给予以下康复训练:关节被动训练:依据患者耐受度,给予其适量患侧肢体关节功能活动训练量;自主被动训练:指导并教授患者主动用健手协助患肢行相应活动,主要有双手交叉摆动及上举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先指导训练腰背肌功能,之后训练躯干及骨盆控制功能,最后训练坐位时重心转移功能;卧位转换训练:指导其身体摆放为健侧卧位,之后指导其将健腿有效插于患腿下,同时把患腿勾住,然后把患腿慢慢移至床缘外部,在健肘与掌协助支撑下慢慢坐起。当患者患侧肢体大关节肌力出现好转趋势时,给予其以下康复训练:坐站位转换训练:先指导患者躯干行适量伸展前倾,再行Botbath式握手,之后上肢有效前伸,并将头和躯干呈前倾状态,同时把重心前最大程度上移至双足,最后抬臀、髋,准确伸膝直至站立;平衡站立训练:指导患者先把重心放于健侧下肢,之后慢慢移至患侧下肢;早期步行训练:但其立位平稳定性为平衡2级时,开始指导其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进行训练时,指导患者双足一起支撑慢慢过渡到双足同时支撑;ADL训练:应用作业疗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3 观察指标
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运动功能评定[3],轻度运动障碍:96-100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严重运动障碍:<50分。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神经功能评定[4],重度:31-45分;中度:16-30分;轻度:0-15分。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5],总分为100分,差:≤40分;中:41-60分;良:>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不断改变,脑梗死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多数脑梗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6],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其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再塑造能力。因而,临床上医生更加关注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于预后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比干预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说明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考虑其原因在于,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给予其合理康复训练,利于早期患者病灶周围相关神经细胞再生,进而重组附近区域细胞,将肌肉、关节、肌腱等感受器得到更加强烈刺激,利于放射传导通路增强,提高周围神经兴奋性,进而促进患者神经纤维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日恢复[7]。另外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避免肌肉痉挛状况发生[8]。康复训练通过输入正常运动功能模式,从而影响运动功能输出结果,可帮助患者形成正常运动功能方式,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可早日自理生活。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秀香,黎华.社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5):26-30.
[2]陈素芹,赖葱葱,廖丽霞.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5):72-73.
[3]刘云平.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6):920-921.
[4]金小红,任燕,陈美华,等.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江苏医药,2016,42(2):237-238.
[5]兰恒群.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药,2016,20(9):1803-1806.
[6]刘彩霞,杜亚萍.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0):138-140.
[7]同艳风,李青.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7-19.
[8]张艳.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12):118-120.
论文作者:郭文招,冯永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脑梗死论文; 能力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