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中76例进行观察,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2%、72.34±10.27分,相较于观察组患者的效果,P小于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言
骨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因而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引发,这不仅会使患者自身的机体功能受到损伤,同时还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另外,形成DVT还会导致手术疗效受到影响,将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致使医疗成本的增加。为此,如何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时近几年临床上的热点问题[1]。而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常规护理方式,但是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效果较差。因此,本文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该症状进行护理作研究、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抽取我院收治的所有骨科患者中的76例,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并且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8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别为20:18,年龄主要分布在41至82岁范围间,平均年龄(59.34±3.23)岁,其中有18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例为股骨肿瘤;8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别为19:19,年龄主要分布在42至83岁范围间,平均年龄(59.77±3.64)岁,其中有17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为股骨肿瘤,10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选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应及时进行DVT预防知识宣教,避免其因对该症状认识不足忽略必要的预防措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术后容易引发该症状的原因详细讲解,加强其重视力度,将预防为主的理念向患者彻底贯彻,从而奠定术后护理工作的基础。
(2)高危人群确定: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若存在心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吸烟者、既往静脉血栓史者、以及创伤严重者等,必须要给予重点预防。高危患者,应将下肢静脉输液减少,这样可使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或者降低,预防血栓形成。另外,还可在无禁忌症时,通过药物服用预防疾病,遵从医嘱,合理用药,例如:抗血小板聚类药物。
(3)术后预防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位正确指导,告知其应尽早下床活动,从而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应对裸关节采取被动或者主动的背伸趾屈活动环转练习、内外翻练习。对患者进行定时翻身,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双下肢的同一水平周径在必须时则需测量。密切观察护理过程中双下肢的变化情况,若有任何异常出现,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开展急救措施。术后,护理人员需要遵从医嘱,给予抗凝治疗患者低分子肝素,用药时对其患肢颜色、皮肤温度进行密切观察。另外,在抗凝期间,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查看是否有出血倾向,若有应即刻通知一声,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4)饮食护理。患者血液黏稠度高是导致产生DVT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可以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应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多食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将患者血管壁的通透性有效改善,进而使组织水肿情况得以减轻,让给机体的血液黏稠度有效降低,避免大便干燥,最终让下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预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 )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卡方值检验,数据检验结果若为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比较DVT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更优与对照组患者的效果,P小于0.05,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对比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引发主要是在骨科手术后,患肢突然胀痛、加剧局部疼痛感等均是导致该症状形成的常见症状。有研究认为,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极易产生DVT,而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1:重病卧床、心力衰竭、腹压增高、静脉血液回流缓慢、下肢静脉曲张等均是诱发DVT引发的重要因素,而且,骨科患者经过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置放衬垫、石膏等对其进行制动,这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有可能缓慢,最终造成DVT的形成[3]。2:机体静脉内壁的组成是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进行的,其中,有大量的肝素(有良好抗凝效果)覆盖在内壁上,可以将血小板的凝聚有效预防[4]。在骨科手术中,若在机械操作上出现不当,则会导致股静脉壁挫伤,进而造成血小板黏附,以致沉积纤维蛋白,形成深静脉血栓[5]。
本文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53.17±9.33分,对照组组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2%、72.34±10.27分,两组相互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明显更优,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在将患者DVT发生率降低的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上课进一步推广、宣传。
参考文献
[1]郭华英.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临床护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1):111-113.
[2]王秀梅,黄世敏.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32-134.
[3]周萍.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DVT形成中的应用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2):187-188.
[4]宋宗梅,郭雪梅.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5,28(10):130-131.
[5]许文珍.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29-131.
论文作者:杨隋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预见性论文; 术后论文; 骨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静脉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论文;